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审计学学位考复习提纲总论
审计学学位考复习提纲第一讲总论1、审计产生的动因——受托责任关系2、审计的职能监督职能鉴证职能评价职能3、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4民间(独立)审计的发展①民间审计职业团体的出现:1581年成立的“威尼斯会计协会”——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1853年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第一个执业会计师团体②民间审计的发展阶段:防弊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财务报表审计阶段③当前社会审计的法定业务审计(鉴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5、审计定义与分类审计是客观地获取与评价关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的证据,以查明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并将其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过程。6、审计程序及民间审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PPT28-33)7、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的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测试题:1.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动因是(C)。A加强经济监督B打击经济犯罪C受托经济责任关系D巩固统治阶级地位2.注册会计师最主要的职能是(B)。A监督B鉴证C评价D服务3.(C)审计司的建立是我国审计正式命名。A秦朝B汉朝C宋朝D唐朝4.独立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时,必须呈现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和形象,这种独立称之为(B)。A经济上的独立B形式上的独立C思想上的独立D实质上的独立5.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执业团体诞生在(A)。A爱丁堡B威尼斯C纽约D北京6.财务报表认定的五项内容包括(ABCDE)。A存在与发生B表达与披露C完整性D权利与义务E估价与分摊本讲结束第二讲审计准则1、审计规范按层次分类宪法审计法律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一般准则基本准则外勤准则审计准则具体准则报告准则操作(规范)指南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指导意见审计质量控制准则2、审计准则(1)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定义及相互关系(2)美国独立审计准则特点三段式特点内容(讲义p47、48)意义n3、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1)制订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者:财政部(2)制订历程:起步阶段(1980-1993)制订准则阶段(1994-2004)国际趋同阶段(2006至今)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3)新审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4、2013版内部审计准则---准则体系的层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准则作业准则业务准则管理准则实务指南测试题:1.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由注协制订,财政部颁布。(√)2.美国独立审计准则三段式是指(BCD)。A基本准则B一般准则C外勤准则D报告准则E道德准则3、美国独立审计准则有什么特点?它对世界其他国家制订审计准则有何影响?它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本讲结束第三讲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依据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审计目的、审计目标及相互关系合规(2)会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公允一贯(3)具体目标计划阶段的目标实施阶段的目标(4)如何根据管理当局的认定确定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与相应的审计目标例表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目标是有差异的①差异:国家审计——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利马宣言__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九届代表大会通过)而发达国家为:效率、效果、经济、公平和环保性(五E)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总目标是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规定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等为审计目标。②形成差异的原因2、审计证据(1)审计证据的定义: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或性质,并作为形成审计意见基础的一切凭据。(2)合格审计证据的必备条件充分性可靠性适当性相关性3、审计依据(1)审计依据的定义:审计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评价和判断,并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2)审计依据按层次分类(3)、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关系。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人员的指南,解决如何审计的问题。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获取的证明被审计单位经济事项的凭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客观事实。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获取的证据进行评价判断的客观标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4、审计计划(1)定义(2)分类总体计划具体计划——又叫什么?(审计方案、审计程序表)基本内容?收入循环中应收账款的简易审计方案表(讲义P101102)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作用与种类(1)定义: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获取的全部资料和所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也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①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②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③解除审计责任,考核审计质量的依据④审计质量控制与监督的手段⑤后续审计的参考资料(3)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按内容分:综合类审计工作底搞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按生成方式分:收集的工作底稿自编的工作底稿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试算平衡表、主表、附表测试题:1.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俗称为“五E”,其内容包括(ABCD)。A效率B效果C公平D环保E合法2.审计证据按其表现形态分类,包括(ABCD)。A.实物证据B.环境证据C.口头证据D.书面证据E、内部证据3.审计依据的特点包括(ACDE)。A层次性B一致性C时效性D相关性E地域性4.审计取证时,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5.审计计划包括(AB)。A.总体审计计划B.具体审计计划C.详细审计计划D.项目审计计划E.简要审计计划6.具体审计计划应包括(ABCDE)ABCD工作底稿索引号E客户名称7.审计工作底稿是解除审计责任,考核审计质量的依据。(√)8.审计工作底稿有哪些作用?本讲结束第四讲审计风险重要性和固有风险分析1、审计风险(1)定义、表现形式、人们关注的是哪一种?为什么?(2)几个重要的判断(3)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及特征(4)审计风险如何定量?意义何在?(5)什么叫错误与舞弊及舞弊可能带来的其他行为(6)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误1.审计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成因(1)定义: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2)审计风险的两种表现形式误拒:被审计单位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了有保留的或否定的审计意见。误受: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发表了无保留意见。错报由错误产生(非故意)错报漏报由舞弊产生(故意)(3)审计风险的特证客观存在的/贯穿审计全过程/非审计人员的故意行为/是可以控制的(4)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法制环境的要求①客观原因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复杂和广泛审计方法存在的缺陷②主观原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有限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不强2.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1)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固有风险——无内部控制时产生客户风险的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未能防审计风险止,发现和纠正错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风险——检查风险——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错报的可能性(2)定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不能控制,只能评估其大小。审计风险相对来讲是一个容许存在的固定的值,不能超越,审计人员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检查风险,通过检查风险来控制审计风险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就是要把检查风险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因而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运用这个公式: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2、审计重要性(1)定义: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2)意义:对于提高审计效率、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特点:①针对会计报表而言②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评价重要性③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④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有重要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3、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1)预备性调查过程中的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2)行业与业务研究过程中对重大错报的分析(3)分析性程序中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案例:某注册会计师在审计A上市公司时发现该公司当年11、12月主营业务收入都较平时月份高出很多,其中12月份高出60%以上,而第二年1、2月份则大幅减少,其中1月份减少50%左右。经调查,同行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也有类似变化,但差异仅在10%左右。对此,注册会计师在作重大错报风险分析时会有怎样的思考?分析性程序①定义:就是指审计人员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简易比较②常用的分析方法比率比较结构百分比分析趋势分析③分析的对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测试题:1.误拒风险比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的危害更大。(x)2.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的失误造成的,而非故意行为。(√)3.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是审计中所说的(C)。A.审计风险B.审计错误C.重要性D.固有风险4、对重要性水平作初步判断时要特别关注(A)。A影响投资与信贷决策的指标B影响利润的指标C、影响利润分配的指标D影响企业借贷的指标5、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有高有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取其(C)。A高者B均值C低者D差额6、风险导向基础审计是以(B)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A内部控制测试B重大错报风险评估C管理当局的认定D具体审计目标确定7.被审单位面临财务困境时,存在舞弊的可能必然增大。(√)8、什么叫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和分析性程序?9、分析性程序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方法?本讲结束第五讲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1、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版)①内部控制定义为“是一个为达到下列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营运之效果效率;财务报表之可靠;相关法令之遵循”。上述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及其他人员的影响”。②从结构到框架,强调是个“过程”③强调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当局等客观环境的影响④将“三要素”扩展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控⑤引入“信息论”观点⑥强调再监督COSO《2013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一套流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所影响,被设计并用来为组织提供合理保证,使其实现运营,报告和遵循目标。要素及原则:本框架确立了十七项原则代表了与每个控制要素相关的基本概念。因为这些原则直接从控制要素中提炼,一个组织可以直接应用全部这些原则来实施内部控制。这些原则都可以应用于运营、报告和遵循三类目标。2、控制风险评价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纠正错报的可能。控制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即在交易层次还是账户余额层次,是期中还是期末,检查范围多大。控制风险的评价结果运用于审计中Ⅰ.审计风险总结评价Ⅱ.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调整重要性水平Ⅲ.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质性审计程序定量方法--确定样本量定性方法--确定测试方法与时间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4、4--)⑴概念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①制定:coso②组成: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设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构通、监控③与内部控制框架的区别: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到“风险管理框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作业活动1作业活动2循遵营经告报信息与沟通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子公司业务单位分支机构企业整体层次测试题:1.内部控制的理论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提出。(x)2.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ABCDE)。A控制环
本文标题:审计学学位考复习提纲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0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