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政党与军备竞赛美苏军备竞赛的经济学分析
政党与军备竞赛——美苏军备竞赛的经济学分析漆海霞2013-2-2721:23:46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期【内容提要】军备竞赛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问题。20世纪初,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军备竞赛及其导致的安全困境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冷战中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也引发了安全困境,但是为何冷战的结局却是军事上占优势的苏联的失败?对此,本文将探讨有关美苏军备竞赛的经济学模型,试图通过分析国内的政党制度找出美、苏的不同偏好,由此出发,解释两国的军备政策和竞赛结果。并且以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为实证个案加以检验,证明该模型的现实适用性。【关键词】军备竞赛;政党;偏好【作者简介】漆海霞,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3级博士研究生。(北京邮编:100084)【中图分类号】D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5)01-0038-06一前言战争与和平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甫一结束,世界又陷人前后长达40多年的冷战。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一度表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过程中,部分学者在比较这两个不同制度的国家时,认为集权制的苏联可能会更占优势。[1]但冷战的和平结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在军事上占主动的苏联最终失败?对此,国际关系学者们建立了大量的模型以图解释两国的行为。以上研究主要是从现实主义的假设人手,以国家为单一理性行为体,为维护国家利益进行理性计算和决策。[2]但是可以发现,在军备竞赛中,苏联的政策较稳定,美国的政策则摇摆不定。可见美国行为不能用理性国家理论来解释,因此本文提出理性政党假设以代替理性国家假设,从国内政党的种类与偏好分析国家的对外政策,并且试图以此解释美苏间的军备竞赛。为方便分析,本文将首先从政党角度建立经济学模型,然后以美苏核武器军备竞赛的史实加以检验,试图找出对军备竞赛的一种可行的研究模型。二政党与军备竞赛的模型分析为方便下文的模型分析,笔者在此首先设定一些假设,以下的具体分析将以这些假设为前提而展开。(一)假设在选取假设的具体内容时,本文按照重要性划分为基本假设和进一步假设两种,其中基本假设是文章的逻辑起点,主要论述基本的原则性问题;而进一步假设则较具体,主要是针对美、苏两国的情况而言的。1.基本假设假设一:理性政党假设,即政党在进行决策时是理性的和趋利避害的,要经过分析利害关系选择期望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假设二:国家决策只受政党偏好的影响,是不同政党间讨价还价的结果。[3]为简化分析,本模型将不考虑利益集团、国家领导、国际环境等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假设三:资源稀缺假设,即任何国家可供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和稀缺的;且假设一国资源要么用于发展军备,要么用于发展经济,[4]决策机构要在军备和经济中做出选择。资源的分配取决于该国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根据以上假设,美国和苏联的政党都是理性的;美国和苏联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是一定的,这一定量的资源要按照一定比例分别分配给军备和经济。2.进一步假设假设一:在两党制的国家,执政是政党的目的,因此理性党派都倾向于抨击和反对另一党派的政策,以便使对方失去选民的支持,从而增大自己上台的可能性。因而在军备竞赛问题上,如果一个政党更偏好军备扩张,那么另一个政党将更偏好裁军,这就使国家决策摇摆不定,从而形成混合结果。在一党制国家中,由于不存在党派竞争,执政党的偏好将直接影响国家决策,因此一党制国家的政策将更稳定。由于不能从党派竞争的角度分析政党偏好,本文假设一党制国家中的政党偏好将受国家特性、文化传统、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假设二:美国的两个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军备竞赛的态度往往是相互冲突的,从而使美国的军备政策摇摆不定。而苏联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因此苏联的军备政稳定。由于苏联体统上偏向扩张,[5]而且二战以后的两极格局使苏联为了称霸就要以军事力量为支撑,因此本文假设苏联执政党偏好军备竞赛,这就使苏联的政策倾向于军备的扩张。假设三:资源主要用于经济或军备。由于用于经济的资源是投资性的,而用于军备的资源是消费性的,因此同样多的资源,用于经济导致总财富发展速度更高,而用于军备则发展速度更低。[6]根据进一步的假设,为了分析党派偏好对国家资源分配的影响以及这种资源分配导致的两国实力变化和竞赛结果,本文将运用一个模型来简要阐述。(二)推导过程按照以上假定,下文将主要用经济学中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等方法进行分析,以图解释美、苏在军备竟赛中的行为差异。1.定义为了把以上假设用数学公式表达,本文将以字母代表某些核心概念。U表示决策的效用,X表示军备实力,Y表示经济实力,R代表总资源。为方便分析,假设美苏两国的总资源接近,均为R。Rl是用于军备的资源,R:是用于经济的资源,总资源R=R1+R2。一国的军备发展能力是k1,即一定量的军备资源能发展成多大的军事能力;一国的经济发展能力是k2,即一定量的经济资源能发展成多大的经济实力。设两党制国家中偏好扩充军备的政党是p.,偏好军备控制的政党是p2;系数a是政党p,对军备实力的偏好程度,系数b是政党p2对军备实力的偏好程度,由于p1对军备的偏好程度高于p2对军备的偏好程度,因此ab。由于一党制国家苏联的政党偏好军备,因此假设一党制国家的偏好也是a,其政党是p1。根据假设可知,决策的效用函数为:U=U(X,Y),可以假设政党p1的效用为,政党p2的效用为。由于用于军备的资源为R1,一国的军备发展能力是K1,则由此产生的军备实力是X=K1R1;用于经济的资源为R2,一国的经济发展能力是K2,则由此产生的经济实力是Y=K2R2。2.推导过程可见决策就是在该约束条件下,对U(X,Y)的最大化选择。为了解决上述受限制的最优化问题,我们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其运算过程如下。首先将约束条件改为:也就是说,一个决策组织会在其军事发展能力与军事实力边际效用的乘积和经济发展能力与经济实力边际效用的乘积相等时,进行资源分配的选择。为了更加细致地说明问题,这里不妨假设效用函数是道格拉斯函数:下面进一步分析不同党派在效用最大化选择下做出资源分配决策时的区别。设政党pl选择的军事实力为X(p1),选择的经济实力为Y(p1),政党p2选择的军事实力为X(p2),选择的经济实力为Y(p2),故政党p1的最大化效用值是:以上推导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图1中的效用无差异曲线与资源约束线。对于两个政党而言,都存在效用无差异曲线,政党p1倾向于军备扩张,由于政党pZ反对政党pt的军备政策,所以政党p2的无差异曲线比政党p1的无差异曲线更偏向经济实力方向。因此,在图中,L3、玩是政党p:的无差异曲线,L1、L2是政党p1的无差异曲线。在点A,政党p1的决策将获得效用最大化;在点B,政党p2的决策将获得效用最大化。落实到国家决策上,由于苏联是偏好军备的一党制国家,因此苏联的取值就是政党p1的决策,选择点A,即苏联用于军备的资源为R1(苏)=aR,用于经济的资源为R2(苏)=(1-a)R。而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两个政党的偏好不同,因此美国的效用最大化选择是介于A、B之间的点C,在点C对军备的偏好为c,故美国用于军备的资源为R1(美)=cR,用于经济的资源为RZ(美)=(1-c)R。最后,考虑美苏军备竞赛的动态变化,引人时间t,即考虑上述图形经过时间t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一党制的苏联,由于执政党偏好军备,因此苏联决策的效用最大化点将是点A;而对于两党制的美国,由于政党p1倾向于军备扩张,而政党p2不赞同政党p1的军备政策,因此美国的外交政策将在点C获得平衡,可知美国对军备的偏好是c,且acb。在两国总资源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苏联用于军备的资源比美国的多,即R2(苏)R1(美),而美国用于经济的资源比苏联的多,即R2(美)R2(苏)。按照进一步假设中的假设三,即对于同样多的资源,用于经济导致总财富发展速度更高,而用于军备则发展速度更低,设d1为单位军备资源在单位时间的发展速度,d2为单位经济资源在单位时间的发展速度,按照假设,d1d2。由于美苏都是超级大国,因此假设两国的军备发展能力相等,均为k1,且两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也相等,均为k2。并假设两国在开始竞争时的总资源相等,均为R。则军备竞赛进行时间t以后,美国的总资源是:其中,Xcd1t表示时间t以后军备资源的增量,Ycd2t表示时间t以后经济资源的增量,R表示军备竞赛开始时美国的总资源。同理,时间t以后的苏联的总资源是:若是时间t以后两国的军备力量相等,即,其中为时间t以后的美国军备资源,为时间t以后苏联的军备资源,则根据(22)式,得出,其中,美国时间t以后的军备资源等于美国对军备的偏好与其时间t以后的总资源的乘积,苏联时间t以后的军备资源等于苏联对军备的偏好与其时间t以后的总资源的乘积。代人式(32)和(33),得:可见若d3越大,d2越小,则时间t越短,即经济资源的发展速度与军备资源的发展速度差距越大时,美国在军备总量上将越快追赶上苏联。因此,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过了时间t以后,美国的军备力量将与苏联的军备力量持平(图2)。(三)结论根据上文中的数学推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由于,因此决策机构的资源投人与其偏好成正比。由于ab,故在总资源相等的条件下,政党p1投人军备的资源多于政党p2投人的资源,即R1(p1)R1(p2),而政党p2投人经济的资源将多于政党p1投人的资源,即R2(p2)R2(p1)。由于苏联的决策只由执政党做出,因此苏联执政党的效用无差异曲线是图1中的L1、L2,苏联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图1中的点A。比较而言,美国政党p1的效用最大化点也是A,但是美国政党p2的效用无差异曲线是图1中的L3、L4,政党p2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图1中的点B,因此美国政党p2.与政党p1的意见会发生分歧。只有在C点美国政党p1与政党p2才会达成共识。在C点,美国政党p1与政党p2都不能获得最大效用,政党p1将减少投人军备的资源,政党p2将增加投人军备的资源。比较A与C,可以看出,在美国与苏联总资源量接近时,苏联比美国更注重军备实力,即XaXc,但是苏联不会无限发展军备,在Xa=X(p1)=(ak1)R时,苏联会表现出和谈意愿或自动军控。而美国即使在军备不如苏联的条件下(即美国军备实力与苏联的差距为Xa-Xc),也可能会愿意和谈。第二,在总资源接近的情况下,苏联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图2中的点A,美国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图2中的点C,因此苏联投人军备的资源Xa大于美国投人军备的资源Xc,故在t1/[d2(a+d-1)-d1(a+c)]时,苏联的军事力量将强于美国的军事力量,从而使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军控谈判中拥有优势地位。但由于投人经济发展的资源的发展速度高于投人军备的资源的发展速度,因此在不发生战争的前提下,苏联总资源的发展速度将慢于美国,因而时间越长,苏联总资源量与美国总资源量间的差距越大。在时间t=1/[d2(a+c-1)-d1(a+c)]时,苏联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图2中的点A',美国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图2中的点C',此时苏联用于军备的资源等于美国用于军备的资源,即Xa'=Xc'。由于假设两国把资源转化为力量的能力相等,因此,在时间t≥1/[d2(a+c-1)-d1(a+c)]时,美国的军事能力将赶上并超过苏联的军事力量,从而使苏联在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如果要继续进行军备竞赛,就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军备,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发展,损害国民的经济利益,而且从长期看也将损害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可以看出,这正是苏联采取的道路,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三美苏军备竞赛的实践检验上文主要是通过建模分析美苏间的军备行为,下文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验证上述结论。(一)美国的两党在军控上确实有差异,民主党具有较多的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色彩,共和党则多现实主义色彩。[7]因此在对军备的看法上,民主党强调集体安全,主张缓和与裁军,推动多边军控条约的缔结。而共和党则更多强调单边主义,倾向于保守主义,反对军控,主张加强军备。[8]如在由保守主义占主导地位的里根政府时期,里根总统提出“重整军备”,大力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但核禁试
本文标题:政党与军备竞赛美苏军备竞赛的经济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3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