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另有相关图书。意大利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地区有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这3个城市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最大中心。吉贝尔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主要青铜雕刻家。40岁已成为大艺术家,与多那太罗(Donatello)和南尼(NannidiBanco)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雕刻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吉贝尔蒂倾慕古典艺术,作品既优美抒情,又具有其早期习金饰的精雕技术,故人物栩栩如生。无论其早期的国际哥德式风格,还是文艺复兴时的作品,比例协调,风雅大方,都受同代和后代艺术家的赞扬和仿效。吉贝尔蒂出生于1378年前后,其父早故,母改嫁金饰工巴尔托洛•迪•米凯莱(BartolodiMichele),此人教他金饰技术。1401年为制做佛罗伦萨大教堂洗礼堂青铜双扉大门举行竞赛,吉贝尔蒂获胜。其作品独具特色,优美、生动,且制工精细。1402年众法官决定由他雕制各门,这一决定使刚年过20的艺术家得到公认而成名。制门工作延至1424年。1410年代和20年代是其创作繁荣发展时期,至1413年已为洗礼堂模制许多青铜门。后另辟蹊径,探索解决绘画空间问题,使人物形像更优美生动。20年代后期,遇青年人文主义学者阿尔贝蒂(LeonBattistaAlberti),两人都认为古代艺术之所以优美,在于将自然理想化,捕捉其精华,即以雕刻手法表现出生命力,生命是最突出可见的特性。吉贝尔蒂的著作《评述》(ICommentarii,1447年前后写成)中流露出其对人文主义的兴趣。此书共3篇︰古代艺术史、近代有关艺术记载、理论性评论,并附有作者的自传。天堂之门十五世纪初,意大利的美术突然繁盛起来,先是壁画,然后是雕塑,各种艺术形式纷纷跳出教会模式的禁锢,在宗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着全新的艺术创作。意大利由此在欧洲大陆首先进入文艺复兴时代。吉贝尔蒂就是这个时期的雕塑家,《天堂之门》浮雕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高565厘米,大门共有两扇,是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完成的青铜浮雕。每扇门上的浮雕作品都分为五块,采用圣经旧约传说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虽然表现的内容是宗教故事,但具有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艺术语言。在浮雕作品中,吉贝尔蒂没有采纳对手那种紧凑的构图样式,而是运用具有戏剧性的对角线,使之横贯浮雕的中部,以创造更惊人的空间和景深感。这种空间处理便于艺术家依据人物与观看者的相对位置给予画面人物不同尺寸的刻画。同时借鉴绘画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着一个个人物的形体和面目;利用透视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的深度1401年初,吉贝尔蒂参加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浮雕创作比赛获得第一名,并耗时21年完成了洗礼堂的第二座大门的浮雕创作。1425年,他开始创作洗礼堂的第三座大门浮雕,共用了27年才告完成,这就是《天堂之门》。大门共有两扇,每扇门上的浮雕作品都分为五块,采用圣经旧约传说中的十组故事为题材。虽然表现的内容仍然是宗教故事,但却具有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艺术语言。在浮雕作品中,吉贝尔蒂成功地借鉴了绘画的艺术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个人物形象,利用透视的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的环境和深度,近处的人物最大,远处的较小,直到最远方融入背景,造成了很强的景深感。镀金的表面则使整个浮雕洋溢着一种黄金色的空气和轻雾的感觉。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对这组浮雕作品赞赏不已,也是他给予了作品以《天堂之门》的名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对这组浮雕作品赞赏不已,并给予了作品以《天堂之门》的名称。从此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一称谓,赞美作者巧夺天工地在平面上重现真实、立体的圣徒行传被逐出的伊甸园奎尔查的浮雕创作极富创新精神。《被逐出的伊甸园》是现存放博洛尼亚彼得大教堂大门浮雕群中的一个,是奎尔查绝大多数作品被劫后幸存传世的一件作品。作品刻画人物细致入微,鲜活地再现传说和理想中的人物。我们看到,艺术家雕塑的人物身体结构匀称、丰满,健美、结实,而且身体的肌肤富有弹性,充满力感和柔性,是刚强与柔美的完美结合。四使徒此作品题材虽然是基督教故事情节,但属于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风格,并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作者在作品中努力摆脱哥特式倾向,讲究形式美。四个使徒形象稳定地站立着,他们显得高傲、严肃,具有典型的古罗马高雅风格。四个人物形象巧妙地安排在壁里,配置紧凑,互相协调,与建筑浑然天成的结合,给雕刻增添了雄伟气氛。形象优柔、典雅而壮丽。手法简洁概括,构图生动,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多那太罗多那太罗(donatello,1386-1466)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全名为多那托·迪·尼科罗·迪·贝托·巴地,多那太罗是他的外号深入研究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的雕塑作品,重新发现了希腊美术的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他打破了中世纪古板的雕塑造型模式,通过细致的观察和高超的雕塑技巧,在作品中逼真地表现了处于运动状态中的人体,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早年丧父,其艺术生涯是从在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吉贝尔蒂那里当助手开始的。1416年,作品《圣乔治》使他闻名于佛罗伦萨,并开始受到当时银行界巨头美第奇家族的礼遇,后来完成的罗马教皇陵墓雕刻更加确立了他的艺术声誉,1443-1453年他曾在帕多瓦从事艺术创作。多那太罗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作品风格丰富多变,体现出罕见的深度和力度加塔梅拉塔加塔梅拉塔是威尼斯佣兵队长伊拉斯莫·达·南尼的绰号,意为狡黠的猫。加塔梅拉塔去世后。威尼斯共和国为表彰其出众的荣誉和精诚服务,授权塑造他的纪念像。1443年左右,多纳泰罗应邀到帕多瓦作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当时多纳泰罗参考了古罗马著名的马库斯·奥里路骑马像,将人物英勇善战、果敢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盔甲也综合了当代实际装束以及古装细节,赋对象以真正罗马贵族式的气质。马匹矫健非凡、比例十分高大,骑手除了有过人的奋力,非得有指挥若定的涵养才能驾驭。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特有的沉着和自信。无形之中,雕塑家以炉火纯青的技艺为自己留下了一座丰碑。它至今仍放在原处:帕多瓦圣安东尼教堂正门前高大的基座上。多纳泰罗的雕塑创作使意大利雕塑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造型的痕迹,树立了一代新的风尚。作品安置在意大利北方城市帕多瓦的圣安东尼广场中央,观众能从四面八方观看它,加塔梅拉塔眉头紧皱,两眼圆睁,面部神情刚毅,棱角分明,体积饱满厚重,充分表现了一个威武骑士的英俊形象,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拉斐尔拉斐尔·桑西(RaphaelSanzio)(1483——152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著名画家和建筑家。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从此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是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他13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之后又跟随多纳太罗的学生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主要以自学为主。后转作品《哀悼基督》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为了完全彻底地掌握人体结构,他曾亲自解剖尸体进行研究。时兴的新帕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明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其绘画代表作有《创造亚当》、《最后的审判》和《圣家族》等。他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兼具浪漫主义风格,有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哀悼基督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十分隐觅,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大卫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
本文标题: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3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