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对“李约瑟难题”的各种解释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导入李约瑟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书影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什么是“李约瑟难题”?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硝石块硫磺块木炭块炼丹家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现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极易燃烧和爆炸,从而发明了火药。中国火药的发明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炼丹引爆图炼丹炉鼎(明代)炼丹炉(仿汉代)中国火药的发明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武经总要》记载的三个火药配方1044年,宋人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中国火药的发明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上关于慧星的最早记录。关于哈雷慧星的探索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关于哈雷彗星的探索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1986年3月6日宇宙飞船发回哈雷彗星照片今人所摄哈雷彗星关于哈雷慧星的探索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张衡水运浑象仪浑象仪,也叫“浑象”、“浑天仪”,表示天象运转的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水运浑象仪,为东汉张衡发明,用漏壶滴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将天象准确地表示出来。张衡与托勒密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托勒密张衡与托勒密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九章算术》上承先秦数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九章算术》书影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九章算术》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光辉的集成。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仓谷的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计算人员对真理不感兴趣,但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希腊人所追求的那种抽象的、系统化的学院式真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的准确表述应该是: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宋应星明末中国传统科技领域的巨著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宋应星《天工开物》书影明末中国传统科技领域的巨著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徐光启《农政全书》书影徐光启明末中国传统科技领域的巨著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对“李约瑟难题”的各种解释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与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工业化的发展,近代科学开始萌芽,并在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相互鼓荡中迅速发展。而中国明清,特别是清朝政府固守农耕经济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帝的题诗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帝的题诗《御制耕织图》由内廷供奉焦秉贞绘成,共46帧,其中耕部、织部各23帧,每帧纵24厘米,横22.8厘米。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南巡时体察百姓生产状况,唏嘘不已:“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拳拳于此,至深且切也。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朕于每幅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耕织图》是中国版画史上的传世经典之一,是康熙帝重农兴桑、体恤百姓的形象体现,是康乾盛世的历史见证:在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基础上,一个极度繁荣、辉煌的王朝走向了顶峰!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中古时代的西方城市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中古时代西方城市生活情景图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中古时期西方城市中的手工业作坊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15世纪时的佛罗伦萨14世纪,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佛罗伦萨便是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资产阶级文化,在这里蓬勃发展起来。当时,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和17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力学上的(纺织、钟表制造、磨坊)、化学上的(染色、冶金、酿酒)以及物理学上的(眼镜)新事实,这些事实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进行实验的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制造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地理上的发现——纯粹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作出的——又在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人体的)方面,展示了无数的直到那时还得不到的材料。——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雍正帝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清世宗实录》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清雍正帝先农坛祭祀图》(局部)先农坛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历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地方。每年立春那天,皇帝要亲率众臣到先农坛祭祀,祈求丰年,以表示重农思想。图为清朝雍正皇帝亲祭先农坛的情景。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解释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不但专考“四书五经”,而且按刻板的模式作文——“八股取士”。科学技术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选官考试内容之外。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举子看榜图》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孔庙(山东曲阜)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西方科学家法拉第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可能生电。他沿着这一思路坚定不移地探索,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能源。而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人们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极大地妨碍了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其他解释一些学者认为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学者指出,没有成熟的自由市场,并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了创新发明的动机。有的学者认为,近代科技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结果。这才是破解“李约瑟难题‘的症结所在。事实上,许多因素互相关联,或递进、或互动,共同发生影响。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找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书影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结束
本文标题: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