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一章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第四章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1.唐朝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不包括A.战略正确B.争得人才C.赢得民心D.南北经济恢复2.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B.良好的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C.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D.唐太宗个人良好的政治素质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重用人才B.轻徭薄赋C.善于纳谏D.减轻刑罚4.郭沫若在评价武则天时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评价武则天的最主要依据是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她很有才干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5.唐太宗能够虚怀纳谏的主要原因是A.有名谏臣魏征B.他是开明的君主C.接受隋亡教训D.三省六部制的要求6.下列哪一项内容仅与唐玄宗有关A.虚怀纳谏,知人善用,量才授职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C.戎奢从俭,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7.为广揽人才,武则天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贬杀当权的关陇士族②发展科举制③创立“自荐”求官制度④破格录用有才能的庶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8.与贞观之治相比,开元盛世的突出特点是A.政治比较清明B.国家强盛繁荣C.民族关系加强D.对外交往频繁9.唐太宗时期的贤相有①李靖②李责力③魏征④杜如晦⑤房玄龄⑥姚崇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10.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新唐书》材料2: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引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新唐书》材料3: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旧唐书》材料4: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陆宣公翰苑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12.结合政治常识及有关史实评析唐太宗的存百姓的统治思想。参考答案1.D2.A3.A4.D5.C6.D7.B8.B9.C10.A二、11.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利益。(10分)三、12.(1)“存百姓”思想是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封建地主缓和与农民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阶级利益。(3分)(2)“存百姓”的思想本质含义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通过休养使人民生活改善,从而具有较强的承受力。故“存百姓”从根本上讲正是为能更好地剥削百姓。因而其思想仍然存在阶级对立与斗争。(3分)(3)“存百姓”思想是剥削与休养的对立统一,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斗争共存的客观现实的反映。(2分)(4)但唐太宗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励精图治,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推动了历史进步,应予肯定。(2分)
本文标题:第一章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