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_第十五章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劳动市场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推导和移动推导和移动均衡常规总供给曲线对现实的解释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第一节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函数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AD=C+I+G+X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第一节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私人和政府的支出。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价格水平货币需求利率水平投资水平总支出水平收入水平名义收入税负可支配收入人们消费水平人们相对贫穷人们消费水平货币和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利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二、总需求曲线的图形1、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第一,利率效应若价格水平上升,商品和劳务越贵,所需交易的现金就越多,即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第二,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第三,税收效应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一节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同时涉及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或者说,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PyOryOr1ISLM(P1)y1y2E1·y1y2P1P2ADi(r)=s(y)M——P=L=L1+L2LM(P2)r2E2·D1·D2·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一节总需求曲线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曲线在允许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概括IS-LM模型,表明了需求的管理政策。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ryOADISPyOIS′LM(P0)y0y0y′y′r1r0P0E·E′·E·AD′E′·P1··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一、宏观生产函数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基本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宏观生产函数是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数量。一宏观生产函数y0N0y*=F(N*,K*)y=f(N,K)y=f(N,K)—y=f(N,K)—oNyN*y*··[资料]萨伊的市场定律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Jean-BaptisteSay)说明资本主义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就业不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资料]萨伊的市场定律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二、劳动市场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如果劳动市场是竞争性的,企业只能接受既定的市场工资和市场价格,会选择一个就业水平,使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利润最大化。劳动的边际产品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劳动的需求是减函数。二劳动市场oNy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工资总额WNPf(N,K)—N*利润··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二、劳动市场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DDoNW/P劳动供给曲线二劳动市场WNs=Ns(—)PN1N0W(—)1PW(—)0P··劳动需求曲线oNW/PN1N0W(—)0PW(—)1PWNd=Nd(—)P··WNd=Nd(——)PWNs=Ns(——)P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二、劳动市场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时,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或潜在产量。使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被称为充分就业的状态;劳动市场在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劳动市场均衡oNW/P二劳动市场WNs=Ns(—)PWNd=Nd(—)PW(—)2PW(—)0PN2N0N1··E·第三节总供给曲线一、古典总供给曲线第三节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上。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发展为通货膨胀。一古典总供给曲线PyOPyOP1P0yfyfAD1AD0E1·E0·AS第三节总供给曲线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供给曲线在“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条件下,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不会发生变化。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就可增加需求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PyOPyOP0AD0AD1yfy0P1P0E1·E0·yfy0E0·E1·AS第三节总供给曲线三、常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在通常或常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在两个极端之间,更高的价格水平将导致更高的总产量,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促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入要素价格的“黏性”。一常规总供给曲线的图形PyOCCBAByfAE·调整慢调整快图15—13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2020年2月16日星期日202020年2月16日星期日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21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1.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二,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在短期,当经济中的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相对固定,或不太易变时,随着企业产品价格的提高,企业增加产量通常能够盈利。因此,更高的价格水平将导致更高的总产量。所以,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资料]价格与工资的黏性工资黏性指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在发达的经济中,工资是由劳资双方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的。在长期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一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名义工资率。[资料]价格与工资的黏性总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及其强弱。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所谓价格黏性是指价格调整的过程长而缓慢,难以适应市场供求形势的短期变化。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1、可得劳动数量的变化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3、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4、技术进步5、预期价格水平上升一般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供给曲线向左移动6、投入品价格变化7、名义工资价格变化WilliamArthurLewis(1915-1991),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他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实际工作方面做出贡献,提出“二元经济”模型理论,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对他一生工作的肯定。[资料]“LewisianTurningPoint”在二元经济的剩余劳动力消失前,社会能不断供给工业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同时工资不会上涨。直到工业化把剩余劳动力吸纳干净,若继续吸纳剩余劳动力,就要提高工资水平,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进入工业。[资料]“LewisianTurningPoint”巴克莱资本提出Likonomics这名词,主题是拒绝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这让过去大投资模式、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刺激模式,依靠大肆放水货币信贷的老思维模式,瞬间过时落伍了。政府削权、经济减速会很痛的甚至有断腕感觉,但我们不能再把危机留给未来。[讨论]什么是“李克强经济学”?[讨论]什么是“李克强经济学”第四节对现实的解释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在短期内,宏观经济要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然而,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AD和AS才能相交于E0点,经济中许多因素都会移动AD和AS的位置。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PyOADASyfP0E0·yf由于总需求减少,AD向左移动,在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其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越是偏离充分就业,过剩生产能力就越多,价格下降的空间就越小;负向总需求冲击只会降低价格水平,从而带来通货紧缩。第四节对现实的解释二、总需求曲线移动后果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二总需求曲线移动后果PyOAD0ASP0E0·AD1P1y1E1·由于某种原因,AS曲线向左移动,新均衡点E1用以表示滞胀的状态。AS曲线向左偏离的程度越大,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会越严重;但失业的下降比例和价格上涨比例的相对关系却不明确。第四节对现实的解释三、总供给曲线移动后果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三总供给曲线移动后果PyOADAS0yfP0AS1P1y1E0·E1·yfy1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阻止总供给移动对产量的影响。经济可以避免长期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政策制定者面临着如何选择目标的难题。第四节对现实的解释三、总供给曲线移动后果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三总供给曲线移动后果PyOAD0AS0P0AS1P1E0·E1·AD1P2E2·[资料]三次石油危机第一次危机(1973年):阿拉伯成员国将其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第二次危机(1978年):伊朗政局发生剧变,又爆发了两伊战争。第三次危机(1990年):因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油价升至42美元。[资料]三次石油危机第六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含有四个方程,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y-t)+i(r)+g(1)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2)劳动市场均衡条件:f(N)=W/P;h(N)=W/P(3)短期总量生产函数:y=y(N,K)(4)求得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第一,在上述四个方程中,把第(1)式和(2)式联立在一起并消去其中的r,可以得到y与P之间的关系,此即为总需求函数或曲线。把总需求函数(或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或曲线)联立在一起,可以得到供求均衡时的y和P。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_第十五章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