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造假手段及其相关案例剖析
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造假手段及其相关案例剖析作者:李立志,LILi-zhi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郑州,450002刊名:中国管理信息化英文刊名: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年,卷(期):2009,(10)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条)1.程安林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8(3)2.李立志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演变[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2(1)3.于波.安兵计算机舞弊及其防范2007(3)相似文献(6条)1.学位论文沈康利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与探讨2002会计信息的职能和作用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并提供一定的预警作用,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在会计信息失真却是十分的严重.所以该文对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颇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该文对会计造假和虚假审计泛滥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运用经济学上有限理论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牵涉到很多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需从各个方面努力;此外,仅从目前的格局出发,很难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必须打破传统的思路,从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会计流程以及审计鉴证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和创新.在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我们正在大力的推广企业信息化、网络化,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核心内容,其网络化进程尤显重要,继而,网络远程审计也就被提上了日程.ASP模式作为一种信息服务集成模式,在实现企业信息化上有很大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ASP模式的推广并不尽人意,作者在此提出大胆的设想:充分利用IT高科技手段,构建独立ASP信息处理平台,利用网络的优势,由独立ASP商家集中对各个使用其软件的企业集中进行记账,集中对其信息进行汇总,输出报表,使会计信息的制造脱离开原来的单位,这样不但可以全面实现企业信息的网络化;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由企业经营者完全控制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现状,从源头上杜绝会计造假;还为实现网络远程审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证.当然从目前来看,独立ASP信息处理平台的实施是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将要对我们的会计、审计以及教育产生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及虚假审计的泛滥,独立ASP信息处理平台战略是必然选择.2.期刊论文赵明.侯景波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会计之友2009(19)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出发,对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财务软件的选取、提高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主管部门监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和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措施.3.期刊论文李春友电算化会计造假手段及其防范-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7)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造假的机会.文章分析了电算化条件下会计造假的手段,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电算化会计造假的对策方法.4.期刊论文盛碧荷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多维视角透析-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12)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仔细分析不难看出:经营失败是本,审计失败是末;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应分清会计不实与会计造假的界限;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阶段性;单纯依靠经济处罚是无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需要从多方面齐抓共管.5.期刊论文朱晓林当前高校学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6(5)当前高等会计教育所处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它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会计终身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经过几年的扩招,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初级发展阶段.总而言之,上述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人才具有更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更加熟悉国际惯例和相关会计准则,这也就意味着对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层次、知识面、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才也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但是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假账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反思这些财务欺诈事件和会计造假现象,我们所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光靠完善监管体系和法规是不够的,必须在依法治假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6.学位论文郭冰全面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构建研究2008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m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正逐步迈进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建设已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了。另外,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内部控制的缺陷是导致企业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2007年被称为“内部控制年”,我国企业已进入全面建设内部控制的新时期。在我国企业大力进行信息化和内部控制建设的新形势下,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相互联系、支持的有机整体,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企业的全面信息化为立足点,以内部控制构建为主线,借鉴虚拟企业理论,分析了全面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变化及构建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信息化环境下构建内部控制的框架。本文基于虚拟企业理论对内部控制的范围重新界定,将内部控制的外延延伸,强调信息资源,将内部控制范围界定为:企业能够作用或施加重大影响的领域,既包括企业内部拥有或控制的各类资源,也包括企业没有所有权,但通过协议可以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本文将企业全面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对企业信息化和内部控制运作机理进行研究,扩大企业内部控制边界,构建实现完整商务流程、体现全面风险管理和全员参与自我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本文以某钢铁集团为例,深入到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层次探讨具体的控制模式和方法。这套构建内部控制的模式和方法,实现了全面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内部控制理论与内部控制实践的统一,程序监督与员工自控的并重。本文链接::2009年10月16日
本文标题: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造假手段及其相关案例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