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6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中国画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思考: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最后的晚餐》达芬奇二者的不同:构图:前者采用传统构图方式,打破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手法简练,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的宾主有序。后者则用透视法变现出空间的深远感。线条:线条的形式美感各有不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感。而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设色:前者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园劲,设色浓丽而稳定。后者则用立体的造型,光影表现人的形体。什么是中国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绘画作品。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文房四宝)写意画注重神似,笔简意赅.讲究书法用笔,注重用墨,以墨代色。梁楷《李白行吟图》(南宋)曾鲸《张卿子像》(明)工笔画表现上工整细致,细节刻划详细,染色时层层渲染。•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中国画的分类一、人物画二、山水画三、风俗画四、花鸟画传神写照—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历代著名人物画有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卷,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画面中谁是唐太宗?画家是重点刻画他的哪些地方?《步辇图》阎立本(唐代)《步辇图》内容:《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赏析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国书画长廊第11期【名作解析】《韩熙载夜宴图》_高清.kux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1、听乐2、观舞3、歇息5、散宴4、清吹第一部分:悉听琵琶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第二部分:击鼓欢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第三部分:更衣暂歇第四部分:清欢合奏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第五部分:曲终人散咫尺千里—山水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有装饰意味。水墨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浅绛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没骨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在画法上是青绿填色,有勾无皴,人物与枝干直接用粉点染,全画以青绿作主调,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另一方面,我国古代的山水画,到了两晋南北朝时,虽有一定进展,但在表现手法上,特别是人与山之间的大小比例仍显得很不调和,这反映了那时的画家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理解及其对美的感受能力还较薄弱。到了隋代,山水画趋于成熟。作为代表作品,便是展虔的《游春图》。全幅画中,春山平江、游骑泛舟、人马楼阁及繁密的花树,均合比例,映衬出江水的浩淼、山峦的峻秀。应该说,这幅画对中国绘画空间美的认识,诗画合律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决定了《游春图》在中国绘画史的重要地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国书画长廊第9期【名作解析】《清明上河图》_高清.kux简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赏析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移情草木—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写生珍禽图》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写生珍禽图谢谢!
本文标题:6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