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龚健书记在全县村(社区)支书、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1龚健书记在全县村(社区)支书、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同志们: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我县并村和换届选举工作也刚刚结束,县委专门举办全县村支书、社区支书和村主任培训班,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学习,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为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农村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村支书、社区支书和村主任,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村干部、社区干部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发生了全新改变,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新本领,应对新挑战,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干部特别是村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村官这个主题,着重讲三个问题:一、认清形势,增强当好村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农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作为一个村官,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努力做好农村工作。2(一)充分认识当好村官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自从世界上有了国家后,就有了政权。国家政权的构成是“金字塔”型,政权的最基层就是村委会、社区这一级。村级是政权组织的神经末梢,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绝大部分要通过村级组织这一级来落实。没有村级组织,国家政权就没有基础。江泽民同志就多次指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村级组织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和社区干部处在与群众最直接接触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村官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与村官在整个农村工作中发挥的组织作用、表率作用和协调作用密切相关。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农村出现了崭新的气象,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面貌有了新变化。近年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在村支书、村主任的带头示范下,大部分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协同作战,抓经济,抓发展,抓制度,抓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整个农村现状可以用“蒸蒸日上、生机勃勃”来形容。二是农村干部素质有了新提高。随着农村“村民自治”、“两推一选”等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并村和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大批能力强、素质高、年纪轻的同志被群众推选到了村干部岗位,他3们或是种养能手,或是经商高手,思路明晰,干劲充沛,懂法守法,作风正派,给我县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各项村务工作日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农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离不开广大村干部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在座的各位村支书村主任的带头示范作用。农村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那些条件较差的山区村、边远村,工作更是艰辛。大家长期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不少苦头,流了不少汗水,受了不少委屈。桃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能有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局面,广大农村干部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在农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绝大多数群众是非常认可的。具体地讲,村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村支书是村级组织的“班长”。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组织和全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因此,农村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到农村广大群众的人心向背。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委员会的班长,担子更重,责任更大,班长当好了,就能带好整个支部班子,领导好整个农村党员队伍,进而管理好整个村。其次,村支书、村主任是各项工作的“领头雁”。在村里,各项工作能否搞上去,主要看村支书、村主任能否把“一班人”团结起来,能否领导村级其他组织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所以,村支书、村主任是搞好一个村各项工作的关键,是农民群众的“领头雁”,只有村支书、村主任带好了头,群众跟着你们走才会有劲头。4再次,村支书、村主任是农民群众的“主心骨”。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领导这个小社会的核心是村支两委班子。由于村支书、村主任在村支两委班子中的主导地位,群众对村支两委班子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村支书、村主任的信任程度,因而广大农民群众形象地称支书、主任为“主心骨”。有了坚强的“主心骨”,村支两委班子才会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群众才能齐心协力跟着村支两委班子搞好村里的各项建设。村支书、村主任是村民的当家人,在你们身上既有群众的信任,也有党组织对你们的期望,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职责也很光荣。要始终坚持把农村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舞台,把农民作为自己可依可敬的亲人,决不能因为有困难就畏首畏尾,有苦衷就满腹牢骚,有压力就精神不振。我们知道,你们长期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面对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工作难度大,有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误解和责难,非常辛苦,非常受气。作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我们要关心、爱护和理解基层干部。要大力宣传和表彰长期扎根基层、淡泊名利、一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先进典型,让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干部得到褒奖、受到重用,从而激励更多的干部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二)充分认识当好村官的艰巨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工作的难度更大了,工作任务也更艰巨了。对此,我们的村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5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工作正处于探索求进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难题。近年来,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货真价实”的政策措施,农民增收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最大亮点,农村工作出现了农民群众盼望已久的重大转机。最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接着,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三年内投4万亿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计,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大潮,将又一次以磅礴之势席卷全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问题积累多年,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彻底解决。当前,农村各种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三农”发展体制障碍并没有根本消除。从总体上看,我县同全省、全国一样,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在农村工作探索求进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一是村级债务难化解。村级债务多是办公益事业、完成税收尾欠、欠发村组干部工资和农户个人往来款造成的,部分村还因为兴办企业产生了债务。2002年以来,我县村级债务呈“滚雪球”之势越滚越大,2002年为4451万元,2003年6353万元,2004年8143万元,2005年17766万元,2006年达到最高峰为21975万元,2007年尽管化解了325万元债务,但仍然负债21650万元,按合并后的6284个村计算,平均每个村负债达76.2万元。这些债务短期内无法偿还,严重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需要我们增加农村经济的“热度”,来融化这个债务大“雪球”。二是农村矛盾难处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引发了一些诸如人地矛盾等新的纠纷。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战略性重大投资项目陆续落户我县,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中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多。三是公益事业难组织。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村级收入大幅度减少,村级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但也非常有限,村级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持运转比较艰难。一些涉及修路、架桥、改造学校危房、救济受灾农户等方面的利民之事,在乡镇、村资金不足、又不能集资摊派的情况下,很难付诸实施。四是村级组织难运转。从我县目前村级经济状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绝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手中无把米,唤鸡都不理”,受村级经济状况的束缚,现在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大减弱了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确实面临一些难题。但我们要认识到,困难和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退步中有矛盾,停滞中有矛盾,前进中也有矛盾。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些矛盾,如土地纠纷、收支缺口、公益事业难办等,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扰。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就是促进发展的过程。村支书、村主任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辩证地看待形势,辩证地看待困难,克服“怨天尤人”的情绪,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克服“守摊子”的毛病,在艰苦奋斗中加快前进步伐,在化解矛盾中提高发展水平。7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基层正处于调整适应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着转型的现实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正在实现重要转变,党在农村的工作任务、工作政策和工作布局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从减轻农民负担,到增加农业投入;从掀起清欠风暴,到推进征地和户籍制度改革;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到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推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但是,由于农村改革深入推进而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跟上,村干部确实面临着责任重大而手段缺乏的矛盾,面临着工作要求很高而农民素质还不高的矛盾。许多村干部反映,现在上边出台的政策,均倾斜于农民,特别缺少如何保护国家和集体权益的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农民、发动农民、教育农民成为摆在广大村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是有些农民民主意识增强了,而法律观念依然淡薄。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农民正在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民、联产承包后的农民,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转变。在经济上要求增收,在政治上要求民主,成为当今农民的两大基本要求。应该肯定,经过多年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农民素质还不是很高。少数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强调个人权益而忽视集体权益。我县近年来农民信访案件中,重复上访占了一定的比例,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一些上访农民过分强调民主和权利,忽视法制和义务,不管有关部门8的裁决是否合理、合法,只要结果对上访人不利,就层层上访或重复上访、缠访,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二是有些农民利益要求增强了,而责任观念依然淡薄。村干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分田到户后,农民各种各的田,各耕各的山,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与政府的联系、与干部的联系更少了,对政府的感情也更淡了,相反,少数农民自私自利、松懈涣散的思想却在抬头,于己有利,便争先恐后;于己无利,便退避三舍。干事时生怕多干一点,得利时唯恐少得一点,农民群众向政府“等、靠、要”的思想更加严重,对待干部则是“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过去那种“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的现象已经很难见到,这给我们村支两委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是有些农民宗族思想增强了,而组织观念依然淡薄。当前,农村一些地方老百姓修祠堂、建庙宇、修家谱的现象抬头,但是村级组织活动却难以开展,许多农村党员参加村里有关会议,过正常组织生活,每人每天的误工补贴不能少。为此,村级组织一次活动就需花费几百元,甚至更多,村里都开始怕开会。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效果也不太好,常常是大多数农民愿意办,少部分群众不投劳、不出资,干部也无可奈何。为此,村干部憋气、村民有怨气、不尽义务的农民则越发“神气”。对于村级组织而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
本文标题:龚健书记在全县村(社区)支书、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