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1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在汉代出现的纬书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22、20世纪,一批学者对零散的神话资料作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其中袁珂先生《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版)及刘城淮先生《中国上古神话通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用功较勤。四、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中国神话的特色:1、题材上:重写灾难母题(著名神话几乎全与灾难有关)2、内容上:礼赞救世英雄(勤苦奋斗、普济众生者,与西方自我奋斗的英雄不同)3、思想上:崇尚拼搏抗争(不是顺从命运,而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4、风格上:呈现磅礴大气(补天、射日、填海、移山等)神话中看到的民族的基本精神:1、厚德载物(奉献精神、普度众生、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2、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附:思考题1、中国神话有那些主要内容?2、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有何特色?3、以洪水神话为例,比较东西文化的差异。4、从灾难母题神话中,你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哪些特色?二、《诗经》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播等基本问题2、《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3、《诗经》的基本内容4、《诗经》基本的艺术特征一、《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授等基本问题1、《诗经》的性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这些诗在春秋之前其实都是乐歌。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始有《诗经》之名。共分风、雅、颂三部。其中“风”诗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鲁》、《商》三颂,有诗40篇。这些诗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民族的心灵世界,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诗经》产生的地域、时代及作者:《诗经》诗篇所产生的地域,大略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其时代大多难考,大略言之,《商颂》是商代的诗,《周颂》是西周初期诗,《大雅》大部分产生在西周中期,《小雅》大多产生于西周晚期,《国风》中的大部分产生在东周。《诗经》各篇的作者大多不可考,总地看来,《风》和《小雅》中的一部分出自民间,少部分是贵族制作;《大雅》与《颂》都是贵族的作品。3、《诗经》的结集:《诗经》的结集,先秦典籍中无明确记载。传统有三说: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4、《诗经》的流传、传授:《诗经》在春秋时期已广为流传,教育家孔丘,曾以《诗经》为教材,广教门徒。到汉代,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亨、毛苌。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毛诗使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本子就是“毛诗”。3二、《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诗经》的“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风”是“乐调”的意思,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与“夏”通,“夏”是地名,这是以地名为乐名的。因为对地方土乐来说,他就是政治中心地区的乐,因此“雅”又有了“正”的意思。“颂”,一般认为是“容”的意思,就是“样子”,指舞蹈的样子,故以《颂》为舞曲。一说“颂”是“诵”的假字,就是宗教诵辞.是庙堂之音,用于祭祀典礼。三、《诗经》的内容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大致说来,可分为四类:1.颂赞诗:包括周族史诗及一些歌美之辞,如《生民》,《公刘》、《崧高》、《常武》、《定之方中》等;2.怨刺诗:其中包括:(1)政治讽谕诗,如《正月》、《十月之交》等;(2)感叹身世诗,如《北山》、《北门》等;(3)怨恨战争劳役的诗,如《东山》、《雄雉》、《何草不黄》等;(4)暴露统治者的诗,如《新台》、《南山》、《相鼠》等。3.婚恋诗:此在《诗经》中占的比重最大,.如《静女》、《桑中》、《氓》、《关雎》等都属此类,它大略包括恋爱生活和家庭生活两类内容。4.劳作诗:即关于劳动的诗歌;包括(1)田猎诗,如《卢令》、《大叔于田》等;(2)畜牧诗,如《无羊》、《驺虞》等;(3)农事诗,如《七月》、《大田》等;(4)妇女劳动的诗,如《芣苢》、《采葛》等。四、《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手法的应用。(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是比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3.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与复沓的章法。4.丰富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4、《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一)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二)铸成了中国诗歌的写实精神;(三)奠定了中国诗歌的比兴艺术。附:思考题1、何为赋、比、兴?2、何为十五国风?3、风、雅、颂各自的含义是什么?4、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5、中国诗歌中哪些主要传统源自《诗经》?三、历史散文此一部分有四个方面的知识要掌握:1、萌芽期的散文形态2、关于《左传》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3、关于《国语》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4、关于《战国策》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4一、《春秋》的性质与内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记事大纲。其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记述了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大事。其文字简括、平实、含蓄、严谨,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后世有“春秋笔法”。其比《尚书》明白易晓,文字表达力也有很大的进步。对后世文学家、历史家有极大影响。二、关于《左传》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左传》的性质《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它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同被称为“春秋三传”。所谓“传”’就解释“经”的,因为古人认为这三部书都是解释《春秋经》的,故称“春秋三传”之称。2、《左传》的作者关于《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丘明大约与孔子同时,班固以为是鲁太史,或以为孔子弟子。但后人又有子夏作、吴起作、刘歆作等说。之所以名《左氏传》,或以为“左氏”为地名,吴起即左氏人,因吴起传其学而得名。或以为“左丘明”而得名;或以为“左丘明”姓“左丘”而非“左氏”,当因“左史”“右史”而得名。3、《左传》的艺术成就1、叙事详密完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如《重耳出亡》)。2、善于描写复杂战争,明确交等争战的原因。经过、结果(如《城濮之战》)。3、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晋文公、赵盾等)4、文词简练含蓄。4、《左传》的叙事艺术就《左传》的叙事就其一般性特点而言主要有三,即:以时间为线的情节链条、以因果为系的叙事结构、以对话为主的场景再现。而就其叙事艺术论,则是:1、剪裁取舍,纷而能整,细不遗芥,粗弃丘山。(齐人弑其君商人)2、细节描写,绘声绘色,工侔造化,思涉鬼神。(郑公子归生弑灵公)3、组织故事,曲折变化,,跌宕生姿,照应有方。(郩之战)5、《左传》写人艺术1·着力传神,通过人物活动,展示性格思想的发展及多重性。(重耳)2·通过人物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子罕辞玉)3·在矛盾斗争中突现人物形象。(晋灵公不君)6《左传》语言艺术1、叙事语言,简约含蓄,尽而不汙,言止而意不尽;2、人物语言,委婉从容,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三、关于《国语》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国语》的性质《国语》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就其性质而言,乃是春秋时各国史料的汇编。所记述的年代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一前440)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列5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故亦有《春秋外传》之称。2、《国语》的作者及成书《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但《左传》与《国语》显非出于一人之手。故一般认为,《左传》是左丘明的著述,而《国语》则是左丘明编辑成的各国史料汇编。这些材料,是他写成《左传》时搜集的,失明之后,才编辑成书。3、《国语》的体例与《左传》的编年述事不同,《国语》是分国记事,有点类《诗经》的《国风》。全书共21卷,其中《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语》9卷,《郑语》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4、国语的艺术特点工于记言,对于事件与人物活动只是评点性交待性的记述。但往往通过人物对话,能凸现出人物的形象。善于描写人情世态,且有虚构的倾向。四、关于《战国策》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战国策》的命称、作者及成书《战国策》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之名。西汉成帝时刘向始定其名为《战国策》。所谓“策”,旧有二解,一说指“策谋”,一说指“简策”。其作者非为一人,当为战国及秦汉之际纵横家所为。后经刘向整理、汇编,去其重,得三十三篇。2、《战国策》的内容、性质《战国策》主要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一部分。其记事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然每言过其实,亦无明确记年。作为史书,实非上乘;而作为文学读之,则实可认作先秦散文的一个高峰。3、《战国策》的思想倾向《战国策》因非成于一人之手,故思想内容较复杂,然其总倾向有四:1、崇谋:崇尚策谋,贬低战功。2、尚士:“抑君扬士”,肯定“士”的价值,否定贵族政权与君主专制。3、重利:贵利贱义,宣扬“势位富贵”,追求富贵名利。4、尊时:明时审势,把握有利时机,实现其目的。4、《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叙事状物,铺张扬厉,夸张渲染。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气势逼人。3、描写人物,有血有肉,富有生气。4、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进行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8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