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理论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本理论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章学习内容会计对象、要素、等式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第一节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一、会计主体采油厂炼油厂销售公司原油成品油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3(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也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围。空间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例:某集团公司拥有15家控股子公司多少个法律主体?对外报送会计报表时多少个会计主体?例:富国基金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会计、基金公司会计)富国基金公司是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每只基金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明确会计主体的必要性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二)持续经营在会计主体前提之后,直接面临的问题是“这个会计主体能存在多久?”。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持续经营的理解企业持续经营破产清算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非正常会计处理程序举例例外情况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抄家会计)。(三)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并按时向政府缴纳税金。会计分期的划分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按日历确定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四)货币计量1、内涵: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2)币值稳定假设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2、货币计量假设的目的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3、货币计量的要求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4、例外情况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二、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不管款项是否已经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来入账;凡是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已经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来入账。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二节会计的计量属性会计的计量属性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标准或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一)历史成本(实际成本)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现金交易时,表现为付出的现金;非现金交易时表现为被交易资源的现金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三)可变现净值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四)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又称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五)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举例张三2007年在北京以105万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年租金40000元。该商品房:历史成本(购置时的金额)是105万(含税);重置成本(现在购买时的金额)是210万(含税);可变现净值(现在销售时的金额)是200万(税前);现值(将来时的金额折现)是3318960;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接受的金额)是07年105万,2010年210万1010)0171.01(35000000171.0)0171.01(140000第三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含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二、会计对象的内容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循环周转)。可概括如下:(一)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二)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三)资金的退出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运用;没有资金的运用,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等资金的退出,而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了。从任一时点上看,资金运动总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第四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第一层次——会计对象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报表要素)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根据会计要素进行划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有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这些物质资源的具体表现即为企业的资产这些物质资源有着不同的取得来源,如果是从外部借入的,被称为负债这些物质资源如果是由所有者(业主)投入的,被称为所有者权益应当说:这是从静态的角度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物质资源进行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解释:我们对企业的物质资源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若从表现形态分析,为资产;若从取得来源分析,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物质资源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亏损费用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要想从经营中取得经营效果,就会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亦即费用。包括工资、设备、材料消耗而企业支出的结果,应当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亦即收入。包括提供商品、劳务按照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应当说:这是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解释:我们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从经济利益流入方面的收入,从经济利益流出方面的费用,作为二者比较结果的利润或亏损。利润会计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比较二者之差,确定企业的经营损益。一、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1)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不能形成的资产,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2)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的或所控制的,即拥有产权(所有权)或有支配使用权,能够控制其风险和报酬;一项资源要作为资产来确认,要么该资源被企业所拥有,要么为企业所控制,否则不能作为资产。(3)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资产。资产的特征【例1】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G机床型号较老,自H机床投入使用后,G机床一直未再使用且预期不能产生经济利益;H机床是G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G、H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例2】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A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A、B设备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例3】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发生在12月份,则企业不能在8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的确认条件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物质资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的划分(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为界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可划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非流动资产又可划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二、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1)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事项已经发生,至于那些正在筹划的未来的交易、事项是不会产生负债的。(2)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有确切的收款人和偿还期](3)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特征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确认条件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提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按流动性划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体现在净资产中的权益,是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
本文标题: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9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