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第八周、婴儿的生理与动作发展..
婴儿期(0-3岁)的发展婴儿期是个体飞速发展的时期,1岁时,婴儿体重是刚出生时的3倍,(如果在其他阶段,这样速度增加会如何?)婴儿期的发展是强大的遗传因素所控制的发育、发展的模式与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0-3岁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将会发生什么?婴儿期有5项关键的发展任务:建立并协调感觉、知觉和运动系统至少对一个人形成依恋感觉运动智力系统的精细化对物体性质的初步认识,形成对自然和物体的分类情绪系统的分化婴儿的心理发展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言语发展婴儿的气质婴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了解婴儿生理的发展特点,理解它们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了解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特点学习重难点掌握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理解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婴儿的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身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发展是心理行为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该如何理解?)婴儿的生理发展婴儿的大脑发育婴儿的其他身体部位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心理学意义婴儿的大脑形态发展与自己身体对照:新生儿的大脑大约是身体的1/4;而正常人头部与身体比率接近1:10与成人的对照:大脑是成人的25%,而体重是成人的5%脑重和脑围的变化都是先快速发展而后发育速度变慢:(36个月和24个月):脑围过大与过小婴儿大脑形态发展生命最初两年大脑发育成长迅速,达到成人脑重75%。它没有涉及新的神经细胞的形成,但在神经细胞中出现新的联结,神经元密度下降且分化,突触装置日益复杂,也出现了提高神经传递的保护性覆盖层(髓鞘化)。髓鞘化对神经系统发育有怎样的意义?婴儿大脑在脑细胞中数量巨大的潜在联结使2岁婴儿快速学习很多内容成为可能。婴儿大脑形态发展婴儿大脑机能发展脑电图:同步节律波a波是婴儿脑成熟的标志。新生儿在睡眠或向睡眠过渡时表现出6次/秒的节律波群,是a波的原型。诱发电位:视觉投射区的诱发电位出现早成分,而晚成分没有出现,说明新生儿的接受信息功能出生时就具备,而加工信息还不成熟。婴儿大脑机能发展皮质中枢:最初皮质兴奋是弥漫状态后来脑干和中脑快速发展,重要的生理机能可以逐步控制,反射动作减少而高级活动得到发展大脑的机能发展大脑单侧化:婴儿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争论:大脑单侧化渐变性VS.大脑单侧化的恒定性。?最初两半球在功能上只有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以后逐步发育成熟导致单侧化倾向逐渐明显,最终功能上迥异。后天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婴儿脑的可塑性:感觉认知刺激与营养后天刺激经验的作用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早期经验剥夺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早期经验塑造婴儿终身学习的大脑结构。”——认识发展神经学家黛布拉·米尔斯后天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经验与脑发展的关系研究罗森茨威格(1984)刺激环境不同老鼠大脑重量有差异;胡贝尔(1988)小猫最初几周蒙上眼睛,失去与视力相关的神经联系,失去学习观察的机会。罗马尼亚孤儿研究:他们大脑功能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不同。后天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营养与大脑发育蛋白质与一定的脂肪酸对正常大脑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母乳中丰富而普通的食品则没有)营养对大脑发展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后天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婴儿脑的修复性:虽然脑细胞一旦完成不再增殖,但若受到伤害,婴儿大脑可以通过类似学习的过程来获得一定的修复。5岁前任何一侧的脑半球受伤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因为单侧化尚未完成,语言中枢可以向另一半转移。身体其他部位的发展体重身高胸围牙齿与骨骼(略)婴儿的动作发展与其他动物相比,婴儿是“晚成雏”人类动作的出现在胎儿期。胎动与反射活动2个月的胎儿可以头、臂旋转3个月巴宾斯基反射、类吸吮反射等5个月防御反射、眨眼反射等婴儿动作发展新生儿常见的某些反射行为吸吮反射胎儿期2-3月第一年成为自动反应摩洛反射?新生儿3-4个月后消失巴宾斯基反射:抓脚板呈扇形游泳反射:水平放置发生抓握反射吸吮抓握反射婴儿动作发展的进程动作发展有怎样的规律?P139动作比智力活动更容易观察和测量,根据对动作发展中出现的序列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时期,动作控制是从头部向下发展(从头至尾的方向),从身体中心向边缘发展(远近方向)。这样,头部动作的控制要比躯干和腿的动作控制早,手臂的协调比手指的协调早。个体动作发展的原则个体动作的发展是从无条件反射动作、无意识动作发展到形成复杂、精确、有意识动作技能的,其主要发展原则有如下四个方面动作发展原则第一,动作的发展有一定顺序,上部动作先于下部动作,大肌肉动作先于小肌肉动作第二,动作的发展具有系统性,它不是肌肉、骨骼、关节的孤立发展,而是在与知觉、动机、情绪等系统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并与知觉形成不可分离的连环第三,动作的发展过程是“分化——整合”不断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第四,动作发展的历程与时间在不同个体身上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预先成熟论VS.可能成熟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是支持者后天运动经验带来机能的变化引发新的结构变化诱导论(可能成熟论)与助长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发展运动经验只加速或提前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心理发展。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董奇)个体早期动作发展的里程碑阶段(学会爬、走)恰好正是其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决不是偶然的。儿童学会走的时期对应着什么心理发展任务?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其次,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再次,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心理起源与动作关系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认识并不源于个体与生俱来的简单感知觉,而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只能是动作。主体要认识客观外界就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在实施动作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改变。通过与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主体可以获取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主体可以获得社会经验,认识人的主观世界。个体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乃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想到谁的观点动作对心理内化的作用向客体施加动作,并根据动作的结果进一步调整动作方式是婴儿认识客体的基本途径随着婴儿与客观外界进行有效交往的动作不断丰富、复杂、熟练化,到18~24个月,婴儿开始形成心理表征能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动作及客观事物进行内部表征,开始了心理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例子?动作发展的建构作用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其二,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其三,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通过动作验证改造认知其四,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既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进而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影响动作发展的作用具有某种动作技能的个体与不具有某种动作技能的个体,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不是来源于特定的动作技能,而在于这些动作技能所带来的不同活动经验及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动作发展本身并不必然与心理发展的速率、水平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婴儿的认知发展感知觉的发生发展注意的发生发展记忆与学习思维发展感知觉发生发展视觉:胎儿中晚期发生、视力可能是婴儿感觉中发展最不好的部分,视敏度为20/400或20/600;6个月大的时候4到5倍的改善。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立体觉:至少6个月以前就有立体觉颜色视觉:没有人能准确确定颜色视力什么时候出现。2-4个月发展较好听觉:发生:24小时内,5-6个月胎儿开始建立,能分辨声音刺激。听敏度发展:5-8个月接近成人视听协调能力感知觉的发生发展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7、8月胎儿嗅觉感受器相当成熟有初步嗅觉反应能力,能辨识母亲身上的味道。从出生开始对气味和味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胎儿时期就有触觉(49天)以后逐步完善。新生儿对成人与儿童感到非常痛苦的大部分刺激非常不敏感,但通过对352名医生的调查,大多数人同意,新生儿能感觉到疼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方位知觉: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方位知觉有上下、左右、前后三度,主要是听觉定向。距离知觉:不知道深浅?“视崖”与深度知觉“视崖”与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深度知觉可以使他们避免从床上、台阶上摔下来。视崖(visualcliff)即视觉的悬崖。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E.J.Gibson)设计的一种用来观察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视崖实验视崖实验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实验证明,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感知觉的发生发展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形状知觉:3个月具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8个月或以前获得形状恒常性大小知觉:4个月以前婴儿具有大小恒常性,6个月以前婴儿能辨别大小,比形状知觉的辨别更困难。婴儿感统失调及训练爱尔丝博士将它比喻成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大脑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感觉统合是由许多部分形成整体:以对香蕉的认知为例,视觉、手指的触觉、鼻子的味觉、双手与十指协调的运动等都要参与其中。感觉需要统合,感觉与运动也需要统合:感觉引起运动;身体的运动又是促进感觉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的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运动统合的基本能力。在母体子宫中,胎儿的脑感受到母体运动时,感觉就已经开始组合了。第一年婴儿期中,感觉产生大量组合,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爬、动和站立。皮亚杰认为0—2岁是儿童感觉运动发展的关键期。脑部的感觉统合得好,且足够应付环境的要求时,儿童的反应会有胜任、启发和满足感。小孩喜欢被高高举起,在摇篮中被摇动,被紧紧拥抱,喜欢跑跑跳跳,喜欢在海边或操场上玩,这些是寻求感觉的天性使然,而这些活动恰恰有利于儿童脑的成熟,有利于儿童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发展。如果感觉器官接受感觉刺激的能力或大脑的统合作用由于发育不良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使传入大脑的信息被错误的处理,导致机体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正确的反应而出现一系列的行为方面问题,我们称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失调一般都发生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在平均以上,却在学习或行为上有障碍。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是一种文明病,正威胁着我国儿童,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0%-30%儿童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症。有关专家对上海2031名学龄儿童的调查表明:儿童中患轻度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比率为36.6%,重度为16.1%。日前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南京市2486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儿童通过规范、系统的测试,结果发现有34.9%的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对感统失调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会促进发展。感统失调的表现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晕眩,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
本文标题:第八周、婴儿的生理与动作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9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