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1.引导式教育――概论
引导式教育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分享目的对引导式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与传统康复理论间的异同将引导式教育理念与中心实际相结合,寻找新的契约点从传统康复的角度语言沟通能力言语治疗师智能及情绪社工/心理医生手部/自理/感知职业治疗师行动能力处理肌肉骨骼问题物理治疗师健康问题医护人员殘障人士说话沟通行动能力健康问题手部、自理、感知智能及情绪从传统康复的角度看1、治疗与生活容易脱钩2、忽略建立儿童的学习意向3、忽略照顾者的实际参与说话沟通行动能力健康问题手部、自理、感知智能及情绪从引导式教育的角度看1、脑瘫不是一系列的弱能;2、尊重脑瘫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其体能、认知、言语沟通、情绪及社交等能力是相互关联及整体的运用。分割vs整合传统康复引导式教育早上照顾者在家照顾孩子照顾者引导孩子学习生活自理康复师个别给孩子作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照顾者与孩子一起参与主题课堂+生活流程,贯穿物理/作业/言语/自理/社交/认知等,康复和教育最大结合中午照顾者在家照顾孩子照顾者引导孩子学习生活自理康复师个别给孩子作认知、常识等特殊教育/针灸治疗照顾者与孩子一起参与主题课堂+生活流程,贯穿物理/作业/言语/自理/社交/认知等,康复和教育最大结合晚上照顾者在家照顾孩子照顾者引导孩子学习生活自理传统康复引导式教育早上照顾者在家协助孩子如厕照顾者应用一致方法指导如厕康复师个别给孩子作物理治疗——训练坐←→站作业治疗——训练抓握、放开言语治疗——训练发音“尿尿”主题课堂在游戏中训练坐←→站、抓放、发音、认识身体、日用物品,与同组小朋友交往,生活流程提供机会实践和重复如厕技能中午照顾者在家协助孩子如厕照顾者应用一致方法指导如厕康复师个别给孩子作特殊教育——教导认识便盆、手脚、自我概念等针灸治疗——头、手、脚穴位主题课堂在游戏中训练坐←→站、抓放、发音、认识身体、日用物品,与同组小朋友交往,生活流程提供机会实践和重复如厕技能晚上照顾者在家协助孩子如厕照顾者应用一致方法指导如厕分割vs整合——如厕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education)又称为Peto疗法或集团指导疗法,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后,由匈牙利学者PetoAndras教授创立,最早命名为引导式肌能教学法。六十年代中期英国的一位物理治疗师葛顿女士把这种训练方法推广到英国。目前:英国、澳洲、日本、美国、加拿大返回引导式教育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调动功能障碍者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性教育患者的兴趣及参与意识。集团指导即达到功能训练目的,又有助于性格的发展。返回一、基本理论引导式教育的概念体系引导式教育体系(conductiveeducationsystem)这一名称中,侧重是教育这一概念,所说的引导式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改善或恢复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返回如人们想达到一个目的时,首先将这种要求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大脑,在大脑中意识化,然后由大脑发出指令,再由传出神经传达到执行命令的器官,产生这种功能效应,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返回引导式教育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出所要达到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功能动作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障碍者本人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其他人的引导、诱发与教育,达到学习、掌握功能动作、主动完成的目的。返回从「知、行、意」三方面分析学习重点知行意有效控制各部位能力/每個步驟感觉、感知、专注、明白理解做甚么积极、主动、进取的态度(认知)(技巧)(态度)进食知行意•身体的概念•正确坐姿概念•进食有关学动作概念•认识餐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认识食物概念•个人卫生•进食的意欲•自我喂食的主动性•饮食/卫生习惯•餐桌礼仪•口肌功能(合唇、嘴嚼、吞咽)•维持良好坐姿能力•上肢动作协调,使用餐具技巧•回应及示意的能力(多谢及等待)•之前准备/之后清洁及收拾(认知)(态度)(技巧)脑瘫从「知、行、意」三方面分析学习重点知行意机能障碍,缺乏有效控制各部位能力感觉、感知、专注、理解等方面有困难缺乏积极、主动、进取的态度(认知)(技巧)(态度)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孩子们从身处的环境中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各种人、事件、物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去控制环境建立独立生活技巧在所处的社会文化及价值的熏陶下不断塑造自我形象身心灵(爱)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引导式教育的概念为机能损失人士而设的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系以建立正常生活为基础,诱发主动学习策略,发展积极性格为目标。引导式教育的概念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系。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得到包括运动、言语、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克服身体的运动障碍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二)引导式教育的原则1.以孩子需要为中心2.引导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3.通过疗育促通,建立有效功能4.详细掌握情况,促进全面发展5.教育循序渐进,创造合适环境6.工作尽职尽责,具有团队精神第一节概述返回(三)正常儿童的基本动作模式“基本动作模式”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痉挛协会顾问物理治疗师爱丝德.葛顿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出的。他们认为一个人所有的动作都有一个基本的模式,这一动作模式保持下去,维持生物的、社会的要求才能得到保证。脑瘫患儿在基本动作模式上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在引导患儿学习某课题时,必须运用基本的动作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1~5个月的正常儿能完成以下动作模式:①抓握或紧握自己的脚。②伸展手肘。③髋关节的屈曲活动。④固定身体某一部位去活动其他部位。⑤在正中线内活动,包括头的控制及对称(图17-1)。第一节概述返回图17-11~5个月正常儿童运动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6~8个月的婴儿已会坐,小儿从仰卧位能使自己的身体旋转90,转为垂直位后坐起。在坐位上同样可以见到髋关节屈曲,肘关节的伸直,两上肢去支撑身体(图17-2)。第一节概述返回图17-26~8个月正常儿童运动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9~10个月,此时小儿的身体再次旋转90。成为四点支持位和高爬位,并将为自己拉起站立做准备。在这时期同样需要髋关节屈曲。双肘关节的伸直支撑身体。进行四爬或高爬时有一个肢体在活动,而其余三个肢体固定于身体支持面上。另外,孩子的双手和双脚以及躯干都要在中线上活动,这样才能使四爬和高爬活动得到保证(图17-3)。第一节概述返回图17-39~10个月正常儿童运动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在小儿各阶段的运动发育中,髋关节的屈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因某种原因髋关节不能充分屈曲,则会影响小儿抓自己的脚,影响坐位或四点支持位和高爬位的姿势的取得,这样就影响了小儿的运动发育。第一节概述返回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模式与正常儿童的“基本动作模式”相反,脑瘫患儿的抓握能力较差,重者不能抓握,或有的能抓住物体而不会放松。固定身体能力差,不能独立的活动身体一部分而同时又不影响其它部分的活动,向前方取物时肘关节不能伸直,即使肘关节能伸直而髋关节也不能同时屈曲来达到活动的目的。第一节概述返回不能很好的控制头部,在中线内活动困难.当他坐在椅子上,因髋关节不能充分屈曲,而出现双臂向后屈曲,两脚悬空,足、臀、手都不能固定(图17-4、17-5)。图17-4正常儿童基本动作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图17-5脑性瘫痪患儿与正常儿童动作模式比较a脑性瘫痪患儿b正常儿童第一节概述返回英国”痉挛协会”的学者经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了基本动作模式的发育规律,将脑性瘫痪患儿与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从而体会到,在引导式教育体系中,引导员在制定课题时要有目的,应按照基本动作模式,学习基本动作模式的过程,就是学习正常功能的过程、使患儿在各种姿势中尽量保持正常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引导式教育的疗育过程中需进行的几种基本动作模式:1.坐位至站起课题2.步行课题3.起床课题4.排泄课题第一节概述返回5.更衣课题6.饮水课题7.游戏的课题8.抓握及向中线发育课题9.课堂与幼儿园的课题第一节概述返回一、小组形式引导式教育根据年龄、功能残疾性质和程度等分成小组,每组10~30人,配有3~5名引导员,把小组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小组内对每一个组员而言,每天的活动安排是共同的,他们一起进食,上厕所,学习独走,一起唱歌,做游戏等。小组为孩子们促进人际关系及与他人交流提供了良好机会,这一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二、引导员引导员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一个教育者,利用教育学的原理帮助孩子达到预定的目标,其次是类似于护士的角色,进行轮班制的工作,从而保证了有障碍的孩子一天的活动始终是一个不间断的引导系统。引导员像是一个乐队指挥,对活动小组起整体的协调作用,使小组的步调一致。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三、具体实施程序1.制定课题2.课题准备:3.课题实施:四、每日课题每日课题又称日课,每日课题由引导员主持,从早上6:30开始到晚上就寝,使孩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制定的课题之中。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1.起床2.穿衣服3.入厕4.洗漱5.向食堂、餐桌旁移动6.日间课题活动7.洗浴8.就寝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五、训练用具及使用方法(一)训练用具主要的有:1.各种大小不同的背靠椅,椅背上带有距离相等的横木,称之为梯背椅。2.床,一种是用木条组成床面的床,一种是有恰当床头的床。3.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木棒。4.大小不等的胶圈或塑料圈。5.各种球等。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二)使用方法:1.椅子孩子站在椅背后用双手抓握椅背横木,能促进上肢肘关节伸展,也可练习抓握与松手,这时如果举起上肢可以学习站立。两椅之间可进行步行训练。椅子下面都钉上光滑的木板,孩子可推着它练习步行,在梯背椅子上由底向高逐步抓握横木,使孩子学习到上肢上举。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2.床带竖条板的床是引导式教育中重要的促通工具,竖条板容易抓握,可用于床上课题和坐位站起的课题,这样的床便于孩子学习上下床,借助于握持竖条板的力量滑下或逐步地上床。床头带横杆的床可供孩子在卧、坐、站立时抓握、可用于下蹲、站起的课题,也可用于就寝。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木箱应用各种高低不同的木箱,孩子坐位时脚下要放木箱,从床上滑下床时也要放木箱,其目的是使孩子有坐位姿势正确与否的意识化、双足着地时正确姿势的意识化。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木棒等木棒、套圈等各种玩具,用于两手或单手抓握木棒抑制不自主运动,如两上肢瘫痪程度不一致的患儿,两手握棒使较好的一侧肢体带动较差的一侧肢体。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5.其他双耳杯能促进腕关节背屈抓握、双手抓握抑制不自主运动等。球有助于两手同时运动及腕关节背屈等。绳子、步行平行杠,在拉好绳子或步行平行杠内进行步行练习。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图17-15引导式教育体系中常见用具a.梯背椅b.带横杆的床c.带竖条的床d.木棒、胶圈e.木箱f.双耳杯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六、引导式教育促通方法1.机械关系的促通应用运动的重力和肌肉本身的弹性,促通瘫痪孩子肌肉的功能活动,如当孩子上肢的屈肌瘫痪,腕关节掌屈,抓握能力减弱时,可以设定一个使其腕关节背屈的课题来促通他的抓握能力。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要想完成抓物动作需要腕关节背屈各个手指屈曲并接近手掌,这时可以通过使腕关节背屈的运动来抵抗屈肌的重力的这一机械过程,使抓握的动作变得容易。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完成腕关节背屈的课题时即要用语言的指令来让孩子“把腕关节背屈”还要用一些实际的动作反复地进行使腕关节背屈,如让孩子用双手托球上举或两肘支撑在桌子上两手掌跟部托住自己的下颌部等方法进行。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2.意图化引导员在制定课题时,必须掌握孩子是否能完成这一课题,通过语言作用使课题意识化。如一个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在引导做上肢外展的课题时,往往容易出现上肢痉挛内收,原因是课题没有得到意识化,第二节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这时引导员可插入一个中间的导入课题,让患儿仰卧位,用语言发出把“将左上肢举到头上方”这一课题表达出来,使患儿意识到
本文标题:1.引导式教育――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0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