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中国历史地理教案-历史学
1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简述教学目标1.说出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2.说出历史学、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概念,指出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地理学和沿革地理的联系与区别。3.列举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列举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其标志。5.列举历史地理学的作用。6.叙述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7.叙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教学内容1.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2.历史地理学的兴起与成就3.历史地理学的作用与学习、研究方法4.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理论教学重点1.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与沿革地理的关系、研究对象。2.历史地理学的作用。3.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4.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教学难点1.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2.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2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学习目标1.说出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2.说出历史学、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概念,指出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地理学和沿革地理的联系与区别。3.列举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历史地理学的概念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门介于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3.历史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历史学的概念: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历史学的学科体系:二者的关系:研究凭借的资料相同,都是历史文献;研究的时间相同,都是人类历史时期;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2)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二者的关系: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研究凭借的资料不同,历史地理学凭借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地理学凭借现在的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的时间也不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学研究的是现在。(3)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的概念:中国古代史学领域中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而相沿发展和变化的一门传统的地理学。沿革地理的研究内容:记载及考订历代王朝疆域的消长、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地名的变化、城址的移动、水道湖泊的流向及迁徙等。二者的关系:沿革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前身,历史地理学是沿革地理的继承和发展;研究的时间相同,都是人类历史时期;研究的范围不同,沿革地理研究的范围较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范围较广,且包括了沿革地理的内容。3二、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1.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与历史技术地理。2.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教材的内容体系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简述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历史政区地理中国历史经济地理中国历史城市地理中国历史文化地理4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的兴起与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其标志。一、历史地理学的兴起1.沿革地理的兴起与发展(1)萌芽阶段:《尚书·禹贡》的出现。(2)初步形成与成熟阶段:《汉书·地理志》的出现。(3)发展完善阶段:《水经注》的出现及“郦学”的形成。2.历史地理学的形成(1)萌芽阶段:禹贡学会的成立和《禹贡》半月刊的创办。(2)初步形成阶段:《禹贡》半月刊英文名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3)成熟阶段:大学历史系《中国沿革地理》课程改名为《中国历史地理学》。(4)发展完善阶段:《中国历史地理学》通论性著作的出版。二、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成就(略)5第三节历史地理学的作用与学习、研究方法学习目标列举历史地理学的作用。一、历史地理学的作用1.对环境保护的警示作用2.对政治的借鉴作用3.对现代经济建设的参考作用4.对历史科学的推动作用5.对地理科学的促进作用二、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方法(略)三、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方法(略)6第四节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理论学习目标1.叙述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的主要观点。2.叙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一、中国古代学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略)二、地理环境“决定论”与“非决定论”1.地理环境“决定论”(1)主要观点:人同动植物相似,是地理环境即社会生活的外部条件的产物。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人口和种族的分布、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等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决定性支配。(2)代表人物:孟德斯鸠2.地理环境“非决定论”(1)主要观点:在同一地理环境中,随着时代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社会制度,所以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历史命运没有影响,全部事情只是在人们的主观“意见”中。(2)代表人物:伏尔泰3.黑格尔的辩证人地观(1)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但这个“中介”不是人们的生理心理特性,而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或人们的经济生活。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不同地区的人们采取不同的谋生方式,而不同的经济生活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制度。(3)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但人类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1.地理环境是最基本的客观存在,环境条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生和发展的前提。2.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地理条件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3.地理条件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国家政权的形式、职能及其历史特点。4.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5.人类在依赖和利用地理环境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地理条件的新认识,而且使地理环境不断得到改变。四、中国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评介(略)7本章思考题1.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具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3.历史地理学与历沿革地理具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4.简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5.沿革地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什么?6.历史地理学具有哪些作用?7.评价地理环境“决定论”、“非决定论”以及黑格尔的地理环境观。8.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的主要是什么?参考书目1.《中国历史地理学》.主编:蓝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主编:史念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3.《中国历史地理学》.主编:耿占军等.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8第二章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教学目标1.说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气候变迁的过程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朝代。2.描述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3.结合史实说明气候变迁对人类产生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4.在地图上指出历史时期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范围及其类型。5.描述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基本趋势,分析其原因。6.描述历史时期植被的基本特征。7.根据植被的类型说出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8.说出历史时期野象、孔雀等野生动物的分布与变迁,描述其基本趋势,分析其原因。9.列举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六次重大改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原因。10.描述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变迁情况,并分析其原因。11.描述历史时期各地湖泊的变迁情况。12.列举我国土壤的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地区、表现类型和主要特点。13.描述历史时期土壤资源的特征。14.区分我国沙漠的类型。教学内容1.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2.历史时期的植被分布与变迁3.历史时期的动物分布与变迁4.历史时期的水系分布与变迁5.历史时期的土壤与沙漠变迁教学重点1.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2.气候变迁对人类产生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3.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4.历史时期野象、孔雀等野生动物的分布与变迁状况、基本趋势及其原因。5.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六次重大改道的基本情况及其原因。6.我国沙漠的类型。教学难点气候变迁对人类产生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9第一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学习目标1.说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气候变迁的过程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朝代。2.描述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3.结合史实说明气候变迁对人类产生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距今约20亿——1万年)地质年代表宙代纪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第三纪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三迭纪古生代二迭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元古宙新元古代震旦纪青白口纪中元古代蓟县纪长城纪古元古代太古宙冥古宙10寒暖时期时间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20——6亿年寒武纪——石炭纪大间冰期距今约6——3亿年石炭纪——二迭纪大冰期距今约3——2亿年三迭纪——第三纪大间冰期距今约2亿——200万年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00——1万年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约1万年前——1900年)寒暖时期时间朝代第一个温暖期约1万年前—公元前1000年新石器时代、夏商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000—公元前850年西周第二个温暖期公元前850—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西汉第二个寒冷期公元初—公元600年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个温暖期公元600—公元1100年隋唐、五代十国、北宋第三个寒冷期公元1100—公元1260年南宋第四个温暖期公元1260-公元1400年元朝第四个寒冷期公元1400—公元1900年明清三、近代的气候变迁(1900年——现在)变暖期:1900年——20世纪40年代末变冷期:20世纪40年代末——现在四、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1.冷暖交替2.温暖期的变化趋势:“短”与“弱”3.寒冷期的变化趋势:“长”与“强”4.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五、气候变迁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第四纪大冰期气候变冷使部分地区森林消失,迫使猿从树栖生活转向灌丛、草原生活而进行直立行走,从而产生手足分工而进行劳动。因此,气候变迁是猿进行劳动的先决条件,是人类产生的根本原因。11六、气候变迁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1.气候变迁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繁荣新石器文化是一种原始农耕文化,它是从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过渡到采集、狩猎、农耕并行的阶段。气候的转暖有利于各个地区旱地作物的生长。2.气候变迁对文明史阶段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温暖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寒冷期:经济衰退;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外族入侵七、气候变迁的影响因素太阳黑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社会活动。八、气候变迁趋势预测气候继续变冷,2040年后开始变暖。12第二节历史时期的植被分布与变迁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历史时期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范围及其类型。2.描述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基本趋势,分析其原因。3.描述历史时期植被的基本特征。一、历史时期的植被分布与变迁1.历史时期植被的分布类型(1)森林分布范围:东北大兴安岭、山西吕梁山、滇藏交界的横断山一线以东。类型: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2)草原分布范围:东北大兴安岭、山西吕梁山、滇藏交界的横断山一线以西,内蒙古阴山、宁夏贺兰山、新藏交界的昆仑山一线以东。类型: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青藏高寒草原(3)荒漠分布范围:内蒙古阴山、宁夏贺兰山、新藏交界的昆仑山一线以西。类型:温带荒漠植被青藏高寒荒漠植被2.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1)基本趋势第一,各个植被带的分布界限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一定的南移。第二,天然植被逐渐缩减,次生植被不断增多,栽培植被渐趋扩大。(2)主要原因历史上气候变冷人类不当地利用植被人类改造自然环境13二、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略)三、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略)四、长江中下游与东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略)五、岭南、西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略)六、青藏高原与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与变迁(略)七、历史时期植被的基本特征1.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植物品种复杂繁多。2.整体而言,天然植被覆盖茂密,发育良好。14第三节历史时期的动物分布与变迁学习目标1.根据植被的类型说出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2.说出历史时期野象、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地理教案-历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2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