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护理新概念——时间护理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时间护理的概念时间护理在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时间护理在临床治疗用药中的应用时间护理在生活护理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时间护理的概念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病人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体温、血压的监测◆疾病变化的监测◆血糖变化的检测时间护理在病情观察中的应用体温、血压的监测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鉴测是病情的动态观察。为诊断治疗抢救和转归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要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实事求是的监测并记录。一日中,体温在16∶00—20∶00最高4∶00—6∶00最低。24h内有1℃的变化。血压的变化规律,有一日内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白昼升高、夜晚降低,即夜间睡眠中下降,早晨醒后血压开始升高的昼夜节律性。24h内有2个峰值即10∶00、18∶00,2个谷值2∶00、14∶00。在监护过程中,我们应从人体的生理变化悟出血压变化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人体一天体温变化曲线图人体一天血压变化曲线图疾病变化的监测2000年35期《中华护理杂志》报道,午夜是食道V曲张破裂出血的高危时间。与午夜门脉血流量、心输出量增加有关。而门脉血流量增加与心输出量增加有关外,还可能与肝脏血管扩张有关。临床调查190例门脉高压病人有418例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证实。出血例次和因出血而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夜间0∶00—7∶00最高,晚间16∶00—23∶00次之。日间8∶00—15∶00最低,5∶00—6∶00为出血的第一高峰。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窦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的峰发时间均在6∶00—12∶00。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在早晨和傍晚发生,其中约有30%发生于就寝后2h。据此,我们应特别加强夜间巡视、病情观察,为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应用时间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血糖变化的检测血糖变化受饮食影响较大。所以,血糖检测时间宜选择在餐前、餐后2h和睡前。但有些病人需检测夜间2∶00—3∶00血糖。目的是了解有无低血糖。检测血糖/尿糖一般应固定时间,便于掌握病人血糖/尿糖的变化规律。若每次血糖尿/糖检测时间不固定,那么不同天的血糖/尿糖检测结果就没有可比性,也就没有办法掌握血糖/尿糖变化的规律。若是遇到病情不稳定时或应激反应加重时的特殊病人,血糖变化范围较大。临床表现为持续高血糖状态。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此时应随时检测血糖/尿糖。时间护理在临床治疗用药中的应用◆结合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用药◆根据时间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根据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或发病规律给药◆根据人对药物的敏感性给药结合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用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如体温、血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等都有近似24h为周期的昼夜节律变化。按照生理周期节律变化规律设计给药方案,既可提高药效,又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口服抗生素,一般在两次饭间给药。以避免吸收缓慢和影响药物疗效。通常安排在饭前1h或饭后2h。◆临床上还有采用首次加倍剂量给药(负荷剂量或突出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上升达到有效稳态浓度。◆临床上需要多次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时间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根据抗生素类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情况选择给药时间。若间隔的时间过长,则血药浓度下降较快,影响疗效。间隔时间过短,则药物在体内堆积,可引起蓄积中毒。根据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或发病规律给药•如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在早上起床和晚上卧床时,由于体位的改变,可咳出大量的浓性且黏稠的痰。若将雾化吸入安排在这一时间进行,既利于病人咳痰,又增强了疗效。•哮喘发作常出现在晚饭后至次日10∶00左右,尤其发生在凌晨3∶00左右。这与速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针对这一情况,在发作前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提前1—2h进行雾化吸入,并采取半卧位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哮喘夜间发作。总之,掌握人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药物耐受性不同的规律,同时,熟悉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用药,合理给药,可以明显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根据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给药如心脏病患者在3∶00—4∶00对洋地黄药物的敏感性比平时高4倍。若夜间仍按白天同样剂量的给药,就可引起洋地黄中毒。糖尿病患者4∶00对胰岛素最敏感。消炎痛早晨与黄昏给药,其血药浓度高峰时间以及吸收程度不同。若在黄昏给药,血药浓度较低,达到高峰时间较长,耐药性好,疗效亦佳.时间护理在生活护理中的应用◆晨晚间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时间护理原则,根据病人日常生活习惯做好晨晚间护理。特别是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清晨先行口腔清洁、洗脸、洗手等,再协助病人进食。晚上临睡前,给病人洗漱,做好会阴冲洗,尿道口护理以及泡脚等生活护理,尽量在临睡前完成各种治疗、操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安静的休息环境。晨晚间护理心理护理生物学家研究指出:人体每天9:00—11:00,16:00—17:00,19:00—21: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层。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他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护理学杂志》中“最佳心理护理时间初探”一文报导,19:00—21:00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时间。此段时间实施心理护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而且,这个时间医护操作少,病区环境安静,病人容易感到寂寞。实施心理护理能使病人较快进入角色,但是值晚班只1名护士,要完成这项工作有待临床深入研究。饮食护理根据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每天清晨,我们值夜班的护士首先应询问患者有无便意、尿意,为留取标本送验提供方便。可以给予病人一杯温开水,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具有通便、利便、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应用时间护理理论,每日结肠有数次集团蠕动,多在餐后驱赶粪便至结肠下段,当粪便进入直肠即引起排便反射,根据这种反射,抓住时机,帮助长期卧床病人排便。按照食物在胃内排空,小肠吸收的时间,鼓励病人少食多餐,结合饮食的性质制定餐次,如普通饮食,每天以3餐为宜,软食每天4-5餐,半流质饮食每天5-6餐,流质饮食每天6-7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应注意营养搭配,保证足够的热量,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调整饮食,利用某种营养素的补充和减少,达到辅助治疗作用。结论:综上所述,时间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深入探讨和研究时间护理理论是当代科学和临床医学,循证医学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今后提高科学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理念指导下,护士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因时制宜,在紧急抢救、观察病情、心理护理及其它护理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费时费力,应用时间护理理论,可使临床护理工作有序省时,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护理工作是于平凡中见伟大,于严谨中见爱心的崇高职业,但不是一种普通的谋生职业,而是一种需要智慧、技巧、爱心和毕生热爱的崇高事业,仁心仁术,以人为本,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服务于一身,需要我们皓首穷经,执着追求,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标题:时间护理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3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