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儿再发性腹痛钱彩再发性腹痛(recurrentabdominalpainRAP)Apley最早提出定义指发生在3岁或3岁以上儿童的一种反复发作性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发作次数至少超过3次,严重时可影响患儿正常的活动。再发性腹痛分为器质性腹痛由各种原因病变所致的腹痛;功能性腹痛指疾病的发作不能从组织结构及生化方面变化解释,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并非“精神性”或“假想性”的。流行病学由于缺乏对RAP足够的认识,目前难以肯定RAP的确切发病率国内不完全统计RAP占腹痛患儿的51%以上Aeley报道RAP总发病率为10.8%美国报道青少年发病率为13-17%日本为3-4%欧美报道RAP可在学龄前出现,但较少发生5岁以前及1岁以后,频发于学龄期(10-12岁),发病率为10-19.2%,有性别差异,女孩多于男孩,比例为5:3。内脏疼痛机制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源于痛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痛刺激可以是机械性的,如:牵拉、痉挛或化学性的:如炎症、缺血。1.痛觉受体腹腔内与痛觉有关的受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空腔脏器壁内受体:或称张力受体,在肌层以及粘膜肌和粘膜下层之间,感受张力、牵拉和肌肉强力收缩的变化。(2)浆膜、腹膜壁层和腹内实质器官包膜内的受体:感受拉伸、扭曲等机械刺激。(3)系膜受体:分布于肠系膜及系膜血管,同样感受拉伸、扭曲等刺激。(4)粘膜受体:分布于胃肠道粘膜,主要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如胃酸、肠液等。腹腔内脏痛觉受体的敏感度受内环境影响,如组织炎症,缺血、缺氧、坏死等。例如,胃酸与正常胃粘膜接触通常不会有疼痛,但胃粘膜如果有炎症,受胃酸刺激后则可引起疼痛。目前认为,在炎症、组织坏死、缺血、缺氧等情况下,组织可释放一些激素或体液物质来激活痛觉受体。这些物质有:缓激肽、P物质、5-羟色胺、组胺和一些前列腺素。其中,缓激肽对于疼痛是一个比较强的刺激物。这些化学物质也可能激发局部平滑肌的收缩而引起疼痛。除粘膜受体之外其他受体通常是多功能的,既能感受机械,也能感受化学刺激。临床上,病人感觉到的疼痛,往往是多种刺激因素作用的结果。2.腹痛的定位腹腔内脏传入神经进入脊髓的节段决定腹痛的部位。腹痛的定位(1)传入神经分布的特点影响腹痛的定位:腹部多数器官如胃、小肠、肝、胆、胰,神经分布是双侧对称性的,其疼痛多在腹中线。有些器官,如肾、输尿管、卵巢,其神经分布主要在侧面,腹痛也多为一侧性。(2)腹部器官的胚胎来源对于腹痛的定位有重要意义:胚胎期间来源于前肠的结构,如食管远端、胃及十二指肠近端、肝、胆、胰,其传入神经进入脊髓的节段为T5-T9,这些器官所引起的腹痛主要在腹中线剑突与脐之间。从中肠发育来的器官,如小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近段2/3,其传入神经进入脊髓T8-T11及L1,疼痛主要表现在脐周围。从后肠衍生而来的器官,包括横结肠远段1/3,降、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和膀胱等,传入神经进入T11-L1,疼痛常出现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腹痛的定位的一般规律腹痛定位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必须指出,个体可有变异,包括神经分布的变异。所以,某一器官所引起的疼痛有时也会出现定位变异。临床出现不典型腹痛时,在鉴别诊断时应想到变异,不能墨守成规。慢性腹痛症状类别慢性腹痛可按临床特点分为持续性(unrelenting)、间歇性(intermittent)、难治性(intractable).1.慢性持续性腹痛:腹痛时轻时重、特点为持续存在,可超过数月。一般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经过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能查找到原因。例如,腹痛持续伴有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粪便脂肪含量增多,要考虑胰腺炎。2.慢性间歇性腹痛:腹痛发作时间可长可短,从数分钟、数小时以至数日不等,有完全正常不痛的发作间期。许多可找出器质性病因。如消化性溃疡多呈反复发作、具有一定周期和节律的上腹疼痛,可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胆囊或胆管结石则呈阵发性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的绞痛或胀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区,若伴有发热或黄疸则更提示为胆系疾病;在其发作间期也可无症状。3.慢性难治性腹痛又称“慢性非特异性腹痛”“诊断不明慢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概念:经常性腹痛,病程超过6个月,经全面临床检查,未找到器质性病因,及病理生理异常。特点:以女性为多,可伴忧郁、焦虑、失眠等。发病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不一定能发现精神创伤史。病人可能遭遇挫折或在人际关系的相处方面心理承受力较差,不能适应某些社会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可诱发或促使腹痛加重。有的病人在性格上可有某种特征,如对腹痛的“易感”性格等。一般对症治疗常无效。再发性腹痛病因分类(一)器质性再发性腹痛1.腹部疾病(1)胃、十二指肠疾病:多见急、慢性胃炎,溃疡,胃扭转等。此外,先天性狭窄、重复畸形、十二指肠淤滞等少见疾病。近年国内外报道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P相关的研究,国内认为Hp感染与RAP相关,国外报道Hp感染的RAP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2)肠道疾病:各种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包括UC、克罗恩病),肠梗阻(肠旋转不良,肠道狭窄,肠重复畸形,巨结肠,腹股沟斜疝,肠套叠)阑尾炎。(3)肝、胆、胰腺疾病:肝炎、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总管囊肿,胰腺炎症,环状胰腺,胰腺假性囊肿等。(4)脾脏疾病:脾囊肿、脾扭转、多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等。(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肾盂积水、尿路梗阻、尿结石等。(6)其它: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增生、炎症、乳糖不耐受等。2.全身或腹外疾病(1)胸部疾病:肺炎,肺静脉栓塞,软骨膜炎,心包炎等。(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高脂蛋白血症等。(3)胶原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风湿热,白塞病、荨麻症等。(4)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脊髓肿瘤或囊肿,癫痫,周围神经炎等。(5)血液系统疾病:卟啉病,镰刀样贫血,溶血性贫血等。(6)其它: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铊中毒等,以及消化道变态反应等。(二)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功能性的RAP是指儿童至少有三次疼痛发作,严重到影响日常活动,且病程超过3个月。这些病例缺乏器质性疾病依据。它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几点因素相关。1.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可能使一部分病人易于患功能性腹痛。2.早期家庭环境: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内容可能会增加功能性腹痛的危险,已有报道,父母患IBS的儿童比父母未患IBS的儿童看医生的机会多。3.社会心理因素:功能性RAP患儿有特殊心理学表现,如紧张、压抑、渴望爱护及追求完美等,并可由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等环境因素。4.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报道RAP患儿做手冷水试验,瞳孔对植物神经刺激于正常人不同;White报道,吸入乙酰胆碱试验,可见其支气管平滑肌反应增强。5.内脏感觉高敏学说:有作者认为,RAP患儿痛阈值较正常而低,对疼痛刺激敏感性增高。6.胃肠动力功能失调:近期假设,在精神紧张时身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β-内啡肽)活性增高,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胃排空延长;小肠大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肛门括约肌张力提高,排便受阻,上述改变均可引起腹痛。总之,功能性腹痛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如感觉、情感和认知综合作用的结果,内脏敏感性不同导致对疼痛感觉不同,社会心理压力可以影响疼痛的强度和性质。功能性腹痛的常见疾病(1)婴儿肠绞痛(2)功能性消化不良(3)肠易激综合症(4)腹型偏头痛再发性腹痛诊断思维程序(一)腹痛症状(1)腹痛的部位:功能性RAP主要为脐周的非放射性疼痛,如偏离腹中线则多为器质性RAP。(2)腹痛性质:表现为钝痛或隐痛,偶尔锐痛或绞痛。(3)腹痛程度:轻重不等,一般为轻到中度,表现为停止玩耍,坐下或卧下;严重者哭闹。(4)腹痛发作特点:一日中的任何时间都可发作,或清醒时或睡前,功能性RAP很少夜间痛醒;发作次数一次或几次;持续时间为几分钟或几小时不等;发作间期患儿多表现正常。(二)伴随症状1.腹痛伴有发热:常提示炎症、脓肿、组织坏死、结缔组织病。2.腹痛伴有呕吐:常提示食管或胃部病变。也可能系反射性呕吐如慢性肝病,胆系疾病。3.腹痛伴有腹泻:常提示病变在肠道,如慢性肠炎,肠结核(可能腹泻与便秘交替),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血吸虫病,或其它肠道寄生虫感染。4.腹痛伴有脓血便:常提示慢性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血吸虫病。5.腹痛伴有便血:常提示变化在下消化道,如肠结核,结肠憩室,结肠息肉或内痔等。6.腹痛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头痛等。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及再发性呕吐、发作后嗜睡等。(三)体格检查:全身营养、发育及腹部检查。1.全身情况:患儿身高、体重基本正常,否则考虑器质性RAP,营养情况,功能性RAP对发育营养状况无影响。2.腹部体征:诊断腹痛的关键。应注意腹部有无全部或局部隆起,有无包块,有无全部或局部压痛,有无腹水,有无疝气,肠鸣音改变,是否手术史,肛门指检等。功能性RAP腹部体检无阳性发现。(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是RAP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以确定有无贫血,泌尿系感染及肠道寄生虫等。粪寄生虫检查近年阳性率低下,原因为感染率低下及检查医师查找欠仔细,高度怀疑者应做集卵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在消化性溃疡患儿可有阳性结果。(五)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各种内镜(胃镜、小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ERCP等)检查,必要时内镜下取活检标本,都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由于RAP病因涉及全身各系统疾病,所以在诊断时,首先要注意不遗漏器质性疾病。但RAP多数无器质性疾病,故应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功能性RAP:占90%-95%。其诊断标准是:1、位于脐周的局限性疼痛;2、病史和体格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3、生长发育正常;4、发作间期正常;5、有功能性疾病的家族史。器质性RAP:占5%-10%。器质性RAP有其特殊的症状和体征,病史也与功能性RAP不同,如:1、发病年龄3岁;2、疼痛部位偏离脐部;3、夜间痛;4、有原发病表现:如发热、频发性、胆汁性呕吐、呕血、尿痛,便血,贫血等;5、体重丢失或生长缓慢;6、实验室检查异常(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粪潜血阳性等);7、有消化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的家族史。RAP的治疗与预后一、治疗(一)功能性RAP的治疗1、心理治疗:在RAP治疗中占重要的地位。医师首先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孩子的信任,向他们说明病情,解除顾虑,使他们认识到RAP是一种常见病。父母应帮助孩子解除心理负担,鼓励患儿坚持正常的活动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治疗的信心。2、饮食治疗: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食。进食前后稍休息,要细嚼慢咽。鼓励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白薯、豆类等。乳糖不耐受者,宜停用奶类制品。保证营养的摄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3、建立随访制度:密切的随访能解除家庭的焦虑,又能在随访中真正了解患儿和其他症状,以除外器质性疾病。(二)器质性RAP的治疗器质性RAP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内、外科处理。二、预后功能性RAP的患儿1/3症状可完全缓解1/3的患儿症状可持续存在1/3可合并其他症状如头痛等绝大多数患儿不影响正常生活Apley等发现有家族史的男性患儿、初发年龄6岁、就诊前病史超过6个月者,预后不理想。Magin等认为外科手术史、教育程度、社会经济状况也影响功能性RAP的预后。再见
本文标题:小儿再发性腹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3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