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漫话中秋节主讲人:杜福振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文朋诗友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祝你们节日快乐!中秋节快要到了,“百姓讲郯”安排我给大家啦啦有关中秋节在郯城的民俗,因为中秋节正值三秋大忙季节,咱县过节习俗并不多,无非是节前相互送送月饼,到了十五的晚上,吃月饼赏月。唯恐还讲不好,讲的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小时候,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全家人就把饭桌搬到庭院里,在那棵洋槐树下围坐看月亮,听奶奶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月亮的清辉洒在庭院里,奶奶说,有一个美丽的仙女住在哪里,名字叫嫦娥,伴随她的是一只小兔子,这只兔子每天用药杵捣药,还有一个叫吴刚的男子在砍一棵桂花树,几千年过去了,这棵树老砍不倒。这是我儿时有关八月十五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的记忆,直到以后好多年,对月亮的神秘感觉老是伴随着我。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秋节和月亮的联系才慢慢清晰起来。原来,中秋节只是我国的节日,更准确地说,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下面我从以下几下方面来讲讲中秋节:一、人们对中秋节的赞誉二、中秋节的由来三、有关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2、吴刚伐桂23、玉兔捣药4、唐玄宗梦游月宫四、关于郯城的中秋节习俗1、它是孝敬老人和融洽亲朋关系节日2、中秋祭月3、拜月的由来4、赏月和吃月饼五、关于月饼的由来1、闻太师之说2、嫦娥之说3、唐高祖李渊之说4、元末农民起义之说六、中秋节流传于郯城的十则农谚一、人们对中秋的赞誉到了中秋时节,酷暑消退,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又圆、又大。自古人们就把中秋节视为吉祥团圆的喜庆日子,从天真孩童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丰富想象,游子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之情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情怀,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仲秋赏月咏月的诗词文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说,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人们抒发感情,借月抒情的极佳时刻。二、中秋节的由来3大家知道按咱中国的传统习惯区分,一年四季的时间是:“正、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冬、腊月为冬。一年中有十二个月圆,月缺。但是人们为什么非要把八月十五定为重大节日,而赏月、拜月呢?这是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一是:因为八月正是秋季的中月,十五又是中月的中日。此日恰逢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形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阳照射的光线全部向着地球的夜半球,所以在地球上看月亮最圆、最大和最亮。但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任何一个月,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二是:八月十五还是一个祭祀丰收的季节,古时候人们有个朝祭,那是春季。因为中国历来就是农业大国,人们靠天吃饭。为了一年能风调雨顺,在春季都要祭天来祈求老天保佑农业丰收。尤其是皇帝要沐浴更衣,带着大臣们到天坛、地坛、日月坛、先农坛去祭拜老天。到了八月,获得大丰收了,他们不但要祭拜天地,而且还认为获得的丰收,是离不开月亮的恩赐,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圆月缺来以计农时,就不可能获得大丰收。故而就要进行秋祭、也叫夕祭。然而在秦汉以前,人们的秋祭是在秋分,但又因为秋分季节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到了秋分这天,并不一定是十五,月亮最圆的日子,好有月缺,人们不便于赏月、拜月和祭月。后来就摆脱了秋分的祭月习俗,而固定了在八月十五这个月亮最圆,最亮,最大的晚上了。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如4今,中秋节已被国家确定为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是月亮节,它的由来和活动都是围绕月亮展开的,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一)嫦娥奔月首先说说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它说的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终日把大地烤得直冒烟,甚至连海水都快被烤干了,天下老百姓眼看无法生存下去了。都纷纷地祈祷上苍拯救黎民。这时,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青年英雄,于是,他带着弓箭就登上了昆仑山顶,站在山顶上,对着空中的太阳,运足神力,拉开弓箭,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拯救了世间人们和万物。只因他的盖世功劳,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不少青年之士都纷纷慕名前来向他投师学艺。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其中有个奸诈刁钻、心术不正,名叫蓬蒙的人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貌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向众徒弟传授武艺和狩猎外,就是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他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长生不老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这包仙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就将药藏在自己梳妆台的百宝盒里,不料被心术不正的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要率众徒到5外地去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盒,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仙药,身子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情。后羿既惊又怒,抽出剑去杀恶徒,谁知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祈望她能再从月宫里回到人间,好与他和儿女们团聚。此后,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信息后,也纷纷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的晚上,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摆上香案、供品,边赏月边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拜月的习俗就在民间形成了。(二)吴刚伐桂再说说吴刚伐桂的传说。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说的是远古时候,在颖河有一户姓吴的人家,家境较为富裕。吴老夫妇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吴刚,二儿子叫吴强,小兄弟俩自小一块长大,关系很好。待他父母临去世时,把两个儿子叫到自己跟前,说:“我们死后,您兄弟俩不要分开,要守住咱这份家业,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弟弟也尊敬哥哥。”吴刚满口答应。谁知不到半年,吴刚取了媳妇6后,慢慢地就觉着弟弟在家里是一个多余的人了。他就跟弟弟说:“你已经长大了,自己该去干活养活自己了。村口有两间破草屋,还有家里的那头老牛,你平时砍柴的板斧都分给你,你自己过去吧。弟弟也不敢反驳,就牵着老牛,带着板斧去了草屋。以砍柴卖柴为生。平时以老牛为伴,老牛不仅为他驮柴,还帮他开荒种地。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还能维持生活。一年后的八月十五的晚上,吴强坐在屋前呆呆地看着天上的月亮。也不知在想什么。突然老牛说话了。它让吴强带上板斧,骑在它的背上,要驮他上月宫,并说月亮上有一棵结满金豆子的金桂树,只要砍上一斧,就会掉下许多金豆子,你拾回来,可以买几亩地,日子就会过好。于是,吴强就拿了板斧,骑上老牛,转眼就到了月亮上,一看果然有一棵结满金豆子的大桂花树,老牛叫他快砍,吴强不忍心伤害这棵大树,他只用斧背轻轻碰了一下大树,树上就掉下七粒金豆子,他赶紧拾起来,骑着老牛回来了。回家后置了十几亩好地,盖了三间大瓦房,自己精心耕作,日子越过越富裕。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再说哥哥吴刚,因为好吃懒做,又不务正业,坐吃山空,几年下来吃没了浮财就卖地,地卖没了就卖房子,老婆看看跟着他也没有什么盼头了,就跟着别人跑了。卖没了房子和地的吴刚,最后落得沿街乞讨。有一天吴刚讨饭讨到弟弟门前,吴强一看是哥哥,赶紧接到家里,好酒好饭地招待,并留哥哥住在家里。几天后,吴刚问弟弟是怎么发的财。吴强就把实情告诉了他。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吴刚向弟弟要借老牛和板斧一用,弟弟同意了。吴刚骑上老牛带7上板斧直奔月亮上去,当他看到那棵结满金豆子的桂花树,心里一阵狂喜。抡起板斧就砍起来。每一板斧下去,金豆子就哗哗落一地。他也顾不得拾,一连砍了十几斧,地上落了厚厚一层,他才去拾。这时老牛看看吴刚贪心不足,再说时间也到了,老牛就驾起云头回来了。贪心的吴刚拾了满满一大袋子金豆子后,想回来时,一看老牛没了,他就只好自己留在了月亮上,懊悔地天天砍树。但这棵树怎么也砍不倒。(三)玉兔捣药下面再讲讲有关月宫玉兔的传说。月宫玉兔捣药救黎民的故事说的便是在远古的时候的某一年,人间瘟疫流行,一下病倒了很多人。这种奇怪的瘟疫,病人吃什么药也不管用。人间郎中也毫无办法。于是,人们就焚香祷告,祈求上苍拯救人间。这天正好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圆又大,月宫的嫦娥娘娘看到人间这场灾难,又听到了人间的祈求和呼救声,于是,她就派捣药的玉兔下凡来拯救人们。玉兔受命后,化作美丽的少女来到民间给百姓消灾。她不辞劳苦地走街穿巷,为百姓治病。一连几天几夜没有休息。病人吃了她的仙药,病就好了。慢慢地瘟疫也就控制住了。人们为了感谢她,给她钱财她也不要。当她治好最后一个人时,累得实在是撑不住了,就靠在一棵大树上睡着了。人们体谅她,都静静地围在她的四周守护着,唯恐惊动她休息。这时,突然有人发现姑娘的头上慢慢地长出两只长耳朵。就惊叫起来。叫声惊醒了玉兔姑娘,她睁开眼一看,人们都在惊奇地看着她。她不自觉地8用手一摸自己的耳朵,方才明白是自己睡着了,不留神现出了本相。于是,她马上变回少女摸样。并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我吓着大家了吧?实不瞒大家。我本是月宫里的玉兔,是奉了月宫娘娘嫦娥之命前来给大家治病的。现在大家的病痛已经解除了,我也该回月宫了,希望大家今后多多保重身体。”说完便腾身而起,直奔月宫而去。后来人们为了感谢月宫娘娘和玉兔姑娘,在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摆供举行祭月、拜月活动。(四)唐玄宗梦游月宫唐朝最有传奇色彩的皇帝要数唐明皇李隆基。而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则是他的传奇色彩之首。民间传说唐玄宗皇帝,在某年的八月十五之夜,在一得道道士{据说是与张果老关系密切的叶法善}的导引下,梦游月宫。见有百名白衣仙女在仙曲的伴奏下,为其表演“裳衣舞”,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醒后,玄宗默记仙曲,立即招来伶官舞女,依梦中之谱排练成传世乐舞《霓裳羽衣曲》,此后,每年的八月十五,玄宗都要驾幸太掖池听曲观舞,对月饮酒。后来传到民间,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三、关于郯城的中秋节习俗由于咱中国富源辽阔,民族众多,在过中秋节上,各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但总的是离不了祭月、拜月和赏月的三种活动。如果说起咱郯城的中秋节习俗并不是太多,现就过节的习俗简述如下:1、是孝敬老人和融洽亲朋关系节日9在咱县人们在过中秋节前,也像过春节一样,老人有晚辈或出了嫁的女儿的,晚辈和女儿要在节前,买几包月饼和酒肉,提前去孝敬老人,亲戚朋友之间也有互相赠送礼品习俗。尤其是在一年中,对自己有某些帮助的人家,要利用节日去送礼答谢。工厂的工人要答谢师傅,甚至是有的学生和家长也有答谢老师的。就连友好的单位和单位之间也有互相走访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孝敬老人和融洽关系的节日。2、中秋祭月其实,我国祭月的习俗源远流长,可以上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在咱们郯城过去过中秋节,也就是一般的人家都要在晚上,皓月当空时,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按上供桌,桌子上摆上月饼和切成莲花瓣的西瓜,焚香遥拜。然而有钱而又讲究的人家,在桌子上还有摆上各种时鲜水果的,如:摆上一对桃和石榴,寓
本文标题:漫画中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