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体质学说
中医体质•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论知识。(一)、概念•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二)影响体质的因素•1.先天因素:•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2.年龄因素:•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3.性别差异:•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论述。•4.地理气候因素:•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5、其他因素:•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趋弱。(三)体质的特点•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括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4.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1.体质的构成要素•2.分类•(1)体型•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2)脏腑•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3)精气血津液•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的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4)生理功能•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阳质)、“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的。2.分类•阴阳分类•五行分类•脏腑分类•体型肥瘦分类•禀性勇怯分类体质分类平和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功能协调体质: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阳虚体质•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方药:肾气丸;右归丸。•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隔附子饼灸。•保健穴:气海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阴虚体质•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面部红赤,口干舌燥,皮肤干,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苔少,脉细数。•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药膳:海参百合羹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150克、冬菇5个、冬笋1块、生姜1块、鸡蛋2个•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保健穴:太冲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气虚体质•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下垂,舌淡,脉虚弱。•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治则:益气健脾、补中益气。•方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药膳:参芪淮山乌鸡汤人参10克、黄芪30克、山药50克、乌鸡1只、生姜1块。•针灸:艾灸足三里(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健穴:足三里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或每次按摩100次)。气郁体质•临床表现:心情不畅郁滞,悲悲切切,胸闷懒言,面色青黯,腹胀不固定,食少纳差,舌质紫黯,脉涩。•病机:1、肝气郁结。2、情志郁滞。•治则: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方药:逍遥散;柴胡舒肝丸。•药膳:双花西米露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西米50克•针灸:三阴交、完骨、翳风、内关。•保健穴:阳陵泉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或每次按摩100次)。瘀血体质•临床表现:面色青暗,瘀血阻滞部位不同,症状有差异,疼痛固定,拒按,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沉弦、结代。•病机:1、情志、饮食、劳逸致血行不畅。2、外邪、内伤、气虚、邪热迫血妄行。•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药膳:当归田七乌鸡汤乌鸡1只、三七5克、当归15克、生姜1块。•针灸:刺血疗法。•保健穴:三阴交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或每次按摩100次)。湿热体质•临床表现:经常饮酒,喜食辛辣、肥甘厚腻,周身乏力,倦怠,面部痤疮,面部油性,口干口苦,便秘,尿短赤,舌质红,苔黄、黑,脉沉数。•病机:1、湿热外感。2、湿热内生。3、湿热下注。•治则: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利水渗湿。•方药:三仁汤;五苓散。•药膳:土茯苓草龟汤草龟1只、鲜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猪瘦肉100克、葱姜适量。脾胃功能差者,加白术50克。•针灸:火罐治疗,(闪罐、走罐、旋罐、抖罐、平衡火罐,取背俞穴)。•保健穴:曲池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痰湿体质•临床表现:嗜睡,喜食辛辣、肥甘厚腻,周身乏力,倦怠,身体沉重,阴雨天加重,大便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病机: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是痰饮形成的病因。郭德纲•治则: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方药:苓桂术甘汤。•药膳:芡实莲子苡仁汤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生姜1块。•针灸:足三里、丰隆、中脘、水道。•保健穴:丰隆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特禀体质•临床表现:爱打喷嚏,爱过敏(花香、气味、海鲜等),皮肤瘙痒。•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2、遗传。•治则:益气固表、增强体质。•方药: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药膳:黄芪灵芝炖瘦肉汤黄芪30克、灵芝30克、猪瘦肉200克、生姜1块。•针灸:敷贴疗法(天灸),(附子、细辛、白芥子等辛温药,研细末,姜汁调和外敷)。•保健穴:迎香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或每次按摩100次)。复习题1.中医体质的概念是什么?2.中医体质具体分类有哪些?3.常见的八个中医体质的证型,及其表现、病因、治法、方药、药膳、针灸及保健是什么?4.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谢谢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体质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4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