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七章 需要、动机和兴趣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第一节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一、什么是需要(一)需要的概念是人感觉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二)需要的特征1、需要的对象性2、社会历史制约性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二、需要的分类(一)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1、生理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二)根据需要满足对象的不同,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物质需要2、精神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三、需要的理论(一)勒温的需要理论假定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遇到了破坏,就会引起一种紧张,产生解除紧张的需要或想恢复平衡的某种行为的动机。(二)莫瑞的需要理论把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次级需要。基本需要就是身体能量需要,次级需要就是心理能量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生理需要进食、饮水、运动、休息、睡眠、觉醒、排泄和性等。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安全需要生命、财产、职业和心理安全。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爱与归属的需要归属、关怀、温暖、友谊、爱情、奉献等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尊重的需要被人尊重、赏识、认可,有声誉、成就、有影响等。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人的基本需要具有层次性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需要的层次性是以力量的强弱和出现的先后为根据的。–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力量越强,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占优势的需要也是依次出现的。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越是高级需要,越能体现人的特征和人的价值。•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前者由缺乏所引起,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减弱,后者是为了不断地获得新的满足,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在有些人身上存在着层次颠倒的现象。•马斯洛估计一般的美国人中,85%生理需要、70%安全需要、50%归属和爱的需要,40%自尊需要和10%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了满足。第四节动机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马斯洛研究了他所能接触到的一些杰出人物,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优秀的大学生。同时他还研究了一些历史人物,包括斯宾诺莎、歌德、林肯、爱因斯坦等人。通过这些研究,马斯洛归纳出自我实现的人所具备的如下16种人格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1.客观地认识现实。自我实现的人能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而不是把世界看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他们对事实、对真伪具有很强的洞察力。2.全面接纳自己、他人及周围的世界。自我实现的人能接受自己的天性,宽恕他人的缺点,但对阻碍人格成长的缺点很敏感,并力图克服它们,如懒惰、思想贫乏、嫉妒和偏见等。3.自然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不是矫揉造作。4.专注并热爱工作,有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很少考虑金钱、名望和权势等个人利害得失。5.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自我实现的人不回避与人接触,但不依附于任何人。他们不害怕孤独,有时会主动寻求独处,而不是一味地粘连于他人。6.自主地活动。较低层次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满足主要依赖于外部条件,自我实现者依靠的则是自己内在的潜能,受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驱动,因此他们能超越环境和传统的限制,自主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7.永不衰退的鉴赏力。对平凡的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8.经历过高峰体验并受到震撼,感受到这种体验对于自己人生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10.与为数不多的人有深厚而亲密的关系。11.民主的态度和作风。12.明确地分辩善恶,区别手段和目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一贯地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14.富于创造性。15.抵制适应现存文化。在重大问题上不随波逐流、墨守陈规,但并不故意违反社会准则以表示独立自主。16.能弥和各种分裂和对立从而达到整合协调的状态。•但自我实现的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时也可能愚蠢、固执、蛮横、自负,也有内疚、焦虑、烦恼和冲突,只是相比较而言,自我实现的人比大多数人更接近完善罢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怎么做才能走向自我实现呢?马斯洛指出了通向自我实现的八条途径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2.面临选择时,总是做出朝向成长的选择,而不是做出趋向倒退的选择。3.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让自己的天性自发地显现出来,而不是做权威或传统的传声筒。4.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诚实地说出来意味着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5.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与众不同。6.用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勤奋的努力去达到这一标准。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且是一个过程。7.创造条件去经历高峰体验。8.善于识别并有勇气放弃自己的防卫心理,揭去压抑和遮蔽生命的层层屏障,但不是否认任何神圣的价值,而是能从生命本身的存在中发现神圣、永恒、象征和诗意。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第二节动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小张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有特殊兴趣?•考好成绩,深造?•获得奖学金?•博得家长老师表扬奖励?•赢得同伴认同赞许?•提高就业竞争力?……?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你觉得饿了吗?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想吃吗?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一、什么是动机(一)动机的概念是指激发、指引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个目标的动力或内在心理倾向。(二)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相结合。2、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称之为诱因,诱因是指明有机体活动的方向,满足有机体需要的刺激物或环境3、诱因可以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正诱因是指凡是引起个体趋向或接近并由此引起个体从中获得满足的刺激物;负诱因是指凡是因逃避或躲开而使有机体得到满足的刺激物。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三)动机的功能1、启动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4、强化功能(四)动机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二、动机的分类(一)生理性动机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如饥、渴、睡、性、温暖等动机。1、饥饿动机是由于血糖量的降低、内分泌的变化和胃部收缩三者的综合作用,还与下丘脑的机能有关。2、干渴动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什么样的体形吸引人?——来自男女的不同想法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Warden(1931)的障碍箱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将微电极埋在白鼠脑内某一部位,将相连的电路开关摆在动物面前,按一下开关就会使脑内那一部位受到一次电刺激,随后电路自动被切断,必须重新按开关才能再得到电刺激。•研究发现白鼠很快学会自己按开关,并且连续地按开关以便不断地得到脑内的电刺激,甚至可达每小时八千多次按开关动作,直到累倒为止。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小白鼠按开关获得脑内电刺激的实验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二)社会性动机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1、好奇、探索和操作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作等行为的内在动力称为好奇动机。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从事有意义的活动时力图取得圆满结果和成功的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一般有成就的人都有哪些特征。成就动机应用于学习上都有哪些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3、交往动机(亲和动机)是个体愿意与别人接触并得到别人接纳和关心的动机。恐惧使人类的合群倾向加强,忧虑使人类的合群倾向减弱。4、权力动机是指人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和社会化权力动机。持个人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具有社会化权力的个体,追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5、根据动机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以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三、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二)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驱力是指个体由于生理需要引起的机体紧张状态,能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有些驱力来自先天的,不学而会,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世界,是后天习得的,称为获得性驱力。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三)归因理论1、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2、韦纳的归因理论(1)内外性(2)稳定性(3)可控性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第三节兴趣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一、什么是兴趣(一)兴趣的概念是指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二)兴趣的种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3、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二、兴趣的品质(一)兴趣的指向性是指兴趣指向的对象或内容(二)兴趣的广阔性是指兴趣范围的大小,即兴趣的广度(三)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维持时间的长短和稳固程度,也称兴趣的持久性(四)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兴趣对实际活动产生作用的大小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第四节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需要2、激发求知欲,增进学习需要3、利用动机迁移作用,发展新的学习需要4、引导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帮助小学生学习有成,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2、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强化学习动机3、适当利用表扬与批评,激励学习动机4、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二)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兴趣(四)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培养兴趣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思考题1、什么是需要?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2、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引发条件是什么?简述动机的功能。3、什么是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什么是兴趣?兴趣的品质有哪些?5、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练习题第一套•单项选择题:•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回避困难的倾向•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动机。•A.外在B.内在C.主导D.社会•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动机。•A.外在B.内在C.自然D.从属•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A.生理性B.社会性C.主导D.成就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6.美国心理学家()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A.斯腾伯格B.斯金纳C.马斯洛D.华生•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A.动机B.需要C.诱因D.目标•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11.
本文标题:第七章 需要、动机和兴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5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