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02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五、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理论创始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邓宁。发表于1976年的“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公司:折衷理论探索”和随后的《国际生产与跨国公司》上。•邓宁曾任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高级顾问,至今仍活跃在跨国公司研究领域。(二)理论特色邓宁理论的特色在于从部分向综合发展。其理论基础来自企业理论、组织理论、贸易理论、区位理论等多种学科。(三)企业进行国际生产必备的三个条件•所有权特定优势(或厂商优势,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SpecificAdvantage):资产的内部化使用效益超过外部化使用效益——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SpecificAdvantage):在海外使用企业资产,会比国内创造更多的利益。区位特殊优势的特性•区位特殊优势不是企业拥有的,是东道国所有的。因此,企业无法自行配置,只能发现并利用这项优势(也可以培育)。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企业在国外进行投资时,能够获得比国内投资更高的利益利润。区位特殊优势的两种类型A.直接区位优势:•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的产品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当地原材料的可供性等。文化/语言的类同性。•直接区位优势重要性的变化:从原料——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创新能力B.间接区位优势:•由于投资国某些不利因素而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商品出口运输费用过高,商品出口受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生产要素成本过高等。(四)三种优势的组合与企业的选择•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只能选择技术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营活动;•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出口贸易则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形式;•企业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形式,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区位优势(L)技术授权出口贸易直接投资邓宁的OIL范式(五)理论评价•兼收并蓄,归纳吸收了以往各派学说中对他有用的观点和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式。成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中的主流。•邓宁体系涵盖了各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对外直接投资。补充:如何理解区位优势?•企业国际化的最基本动机•在经济和产业变化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区位优势的源泉将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国际化的动机(获得经济利益)获得区位优势享受分工利益(区位协同效应)获得比较优势资源接近市场1.比较优势资源•获得比较优势资源:本国不具备的资源机会。从一个东道国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比较优势资源的内涵会发生变化。东亚的例子。低要素价格(劳动力,土地)技术工人、熟练劳动力的可获性,供应商发育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企业追求的目标也从早期的降低制造成本,转向总成本节约效应。从容易获得的资源转向需要长期培育的资源。2.接近当地市场、获得市场机会•市场接触利益:距离市场近,敏感地应对变化激烈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品牌渗透,提高品牌影响力。•回避贸易摩擦。•进入新兴市场(制造与销售的一体化,本土化)。•开拓新的市场(开辟新的客户)。•进入区域性共同市场。五、小岛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边际产业转移论•沿用H-O-S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确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建立判断对外直接投资“好”与“坏”的规范标准;•论证“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分析跨国公司的社会福利效应1.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FDI应在动态上深化国际分工,扩大国际贸易。即FDI从事于贸易(FDI应该是扩大对外贸易的手段)。为此,修正了O-H-S模型:原模型只有劳动(L)资本(K)两个自变量,生产函数Q=f(L、K)小岛模型引入了两个新生产要素:技术(T)和管理诀窃(M),而这两个生产要素是中间产品的投入。新生产函数Q=f(L、K、T、M)该生产函数体现了小岛清对FDI的认识:FDI“应该解释为向东道国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管理手段等经营资源的综合体”。由于转移先进的经营资源,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使潜在的比较优势变为现实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建立了融国际贸易和FDI于一体的宏观分析框架。2.“边际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好的对外贸易应该按国际分工原则,应以扩大对外贸易为准绳。但究竟转移哪种产业?投资顺序应如何?•母国应向东道国转移“边际产业”“边际产业”的定义:在投资国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同时在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边际产业”是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边际产业,也包括边际企业,又包括边际部门。•转移“边际产业”的理由:第一,“边际产业”的转移,最能扩大母国与东道国双方比较成本差距,从而最大化地促进国际贸易;第二,“边际产业”的转移,最能有效地提升双方的产业结构,符合双方及世界的利益,合各国经济不断地、循序渐进地平衡发展;第三,“边际产业”的转移,也是最有效的技术转移途径,因为双方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最小,最易于消化吸收。3.FDI的两种模式之比较•FDI的“日本模式”:•据小泽辉智(ozawa)的实证研究,日本的FDI具有以下特征:投资方向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并多发生在“边际产业”;在规模上,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小,合资企业为中心。※资源导向型,顺比较优势型,促进贸易型•FDI的“美国模式”:投资方向上多为西欧或其他发达国家,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投资规模大,投资发生在具有很强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而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仍留在国内;投资往往采取独资形式。※市场导向型,逆比较优势型,替代贸易型4.小岛理论的评价•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都置于国际分工框架下进行研究,建立了宏观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FDI的产业类别和方向有鲜明的主张,逻辑严密;•很好地解释了早期日本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未能摆脱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的羁绊:交易依赖于市场。其理论只限于市场组织和协调的国际分工,未能考虑到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的实践发展的局限。即使是日本型FDI,在80年代中期以后向美国型FDI靠拢。六、尼克伯克——战略行为(寡头垄断反应说)1.创始人——尼克伯克(F.T.Knickerbocker)。通过观察FDI与寡头垄断行业中竞争关系而得出的。2.理论思想:FDI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战略对抗的反应。3.寡头垄断:一个行业由少数几个大企业构成。这些行业的竞争性特征是大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一家企业的所作所为对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立即产生影响,并报以同样的行为。4.理论扩展——解释多元化竞争:两个以上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区市场、国家市场或行业中相互竞争。通过不同区位的巧妙移动牵制对手,确保对手不能在某一个市场上获得统治地位。(富士和柯达,伊莱克斯和惠而浦、GE)。5.理论评价•可用来说明在寡头垄断行业中企业模仿性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能解释在寡头垄断行业,第一家企业为什么会决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选择出口和许可转让。同样不能解释,FDI是否比出口或许可转让更有效地拓展海外市场。
本文标题:02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5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