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章信息化管理基础主讲:王劲鸿学习目标了解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的内涵;了解社会组织分类及其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内容和过程;了解管理的概念、层次与过程;理解企业概念、分类及其经营管理体系;理解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具体内容;理解财务管理目标与任务,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具体内容;理解生产与运作内容、目标、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考核要点了解信息化与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了解各章节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理解组织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知识。章节内容1.1导言1.2组织与管理1.3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它们相当于人类的思维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技术革命。1.1.1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信息化概念(内涵)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所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信息化社会及其特征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极大的丰富,信息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以信息产品制作和信息服务为主的信息产业,成为社会支柱产业。目前的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它具有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等典型特征。国家信息化的任务会分层次(领域或行业、区域或地方、企业或事业)具体地落实到相应的部门或机构。而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如何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战略和方针指导下,因地制宜地运作本单位的信息化,实现“铺路——建设信息网络、买车——建设信息系统,运货——提供信息内容”这3个重要任务,需要各种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一个组织的信息化管理与运作通常包括如下4个环节和相应管理任务。1.1.2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在分析一个组织经营管理战略的基础上,对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战略、原则、架构和进程等进行的筹划与设计。组织的经营战略规划是它的基础,一般的信息化规划可以被细分为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信息系统规划、信息资源规划等。它们使组织有计划地完成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任务。能否制订好的信息化规划,往往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而制订好的信息化规划,既需要有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也需要有科学规划的方法,更需要组织决策层的领导和支持。信息化组织信息化需要配置各种各样的资源,而人是最重要的,他们是完成信息化任务的主体。组织如何构建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和相应的队伍,是信息化组织的首要问题。对一个组织来说,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如何有效地实施信息化,即使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有机结合,提高效率,创造效益,通常也需要业务流程重组(BPR),组织结构调整。信息化实施在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具体完成各类信息化建设任务。它包括两方面的工作:1)信息化项目管理,即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信息化项目过程的启动、计划、实施、收尾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2)信息系统运作,主要解决信息化项目完成,信息系统上线以后,如何实现系统的良性运行、高效使用和安全维护等问题。信息化评价信息化不仅会产生一个结果,同时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信息化评价不仅要对组织的信息化水平(结果)进行客观的状态评价,以便纵横向比较。同时,也要对信息化过程包括其各个环节进行过程绩效评价。信息化评价是一种多准则的系统评价,需要建立客观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1.2.1社会组织及其分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一定的人群为实现某种目标,按照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活动规则所组成的群体。人员、岗位、职责、关系和信息构成组织的5个基本要素。组织是有目标的,它决定着组织的性质、行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社会组织的分类政府机构:包括国家各级立法、司法、行政部门。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构,主要从维护社会公益角度,建立社会秩序(包括市场秩序),为社会提供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如社会保障体系等)。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如个体工业者)。它们为数最多,是社会生产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其他:不属于上述的单位。如非政府机构、社团(如妇联)、协会等非赢利性组织。1.2.2管理学基础管理的概念(功能定义)管理是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过程,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方法等,高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管理主体是人(管理者);其最基本的素质是具备效益优化意识和能力,即成本/效益分析或投入/产出分析意识和能力。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方法等资源。管理活动是科学地配置和使用资源。管理目标是高效(包括高效率和高效益两重含义)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管理的核心是目标最优化(如政府管理成本最小、社会冲突最小或公平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等)。管理的含义(过程定义)管理是一个围绕决策,由信息、目标、方案、选择、执行、评价、反馈等要素或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自封闭过程。(具体分析见教材P10)管理的层次复杂的管理通常被人们从组织上分为战略、管理和操作等3个层次,而相应决策被分为:战略决策(Strategicdecision):为谋求组织体与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决策。具有总体性、重大性和长远性的特征,由组织中高层决策人完成,如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决策(Administrativedecision):组织体为实现战略决策所进行的具有实施管理性质的一种决策,由组织中的管理部门完成,如企业部门管理。业务决策(Operatingdecision):在管理决策的指导下,为了提高组织体中各种具体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等的一种决策,它们集中在组织体中的专业部门或基层单位,如企业班组生产。三种决策的差异管理组织形式与管理层次相关的是分权,其结果就是将组织划分为若干相互依存、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基本管理单位。不同的分权方式,导致不同的管理组织形式(结构)。常见的有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3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上述为3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们还各种组织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管理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组织形式,使之效能最佳;也可以以上述3种基本形式为基础组合成新的组织形式,如广泛采用的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等。描述一个管理组织的结构,是对其进行业务流程分析、优化乃至信息化所必须的基础工作。基本的管理组织形式直线型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层到最低层,上下垂直领导。适用于人数较多但职能单一的组织。如军队、学校院系管理等。职能型较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专业化原则,先将组织分解为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下为作业单位。矩阵型这种组织形式象数学中的2维矩阵,故得名之。其中一维是直线或职能式组织,另一维则是任务(如项目或产品等)。1.3.1企业及其分类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满足社会效益而获得利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制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市场经济下企业应具有独立自主性、自负盈亏性和市场导向性等特点,具备应变力、创新力、竞争力、发展力、内在冲动力等能力,以应付来自市场的任何变化。企业的分类按承担经济责任划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所有制划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按产出性质划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运输业、服务业等。按产业性质划分:第一产业企业(农业、矿业…)、第二产业企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企业(服务业…)等。按生产、产品及销售形态划分:水泥加砖块的传统企业、鼠标加砖块的传统E化企业、虚拟企业等。产业与信息产业生产同类产品的所有企业构成了产业(Industry)。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递、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信息服务相关行业(如咨询业…)等。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生产运作向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在满足公益(消费省需求和国家税收)的同时,也得到收益(利润)。企业经营管理又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企业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取决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1)消费者需求情况;2)同质性企业竞争情况;3)供给情况(含宏观经济环境);4)政府的法规、政策与服务等;5)企业自身条件(生产能力)等。1.3.2企业经营管理及其信息化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不断融合相互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且高风险的过程。最主要的是,企业需要围绕其经营战略,制订信息化规划,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指导信息化建设活动。实例分析:教材P13例1-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构建信息网络开发信息系统利用信息资源详细内容见教材P161.3.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中,能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能动性、智力性、社会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视为生产经营中的一种特殊的和宝贵的资源,围绕组织经营管理的整体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人力资源规划针对企业业务的需要,按照人力未来的需求发展做出的时期计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是指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类工作所需配置的人力资源(结构)等。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人力需求的预测;②人员招聘计划;③人员培训计划;④人力资源使用计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P18)工作分析也称职位分析或岗位分析,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需要,对其各类生产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系统调查和研究分析,对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的科学系统的描述和规定。工作分析是其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发展、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的基础。工作分析的步骤:(P19)招聘与录用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通常包含如下工作内容:制定招聘计划,选择招聘途径,进行招聘宣传,考核和甄选应聘人员,办理聘用手续,进行新员工上岗引导,以及对不需要人员加以解聘等。招聘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P19)培训与开发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培训与开发的作用表现在:(P19)培训过程通常由四个步骤构成(P20)绩效考评绩效通常是指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效。绩效考评就是以最大绩效为目标,通过对组织机制及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和分析,
本文标题:信息化管理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