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机会研究报告
2015.007.30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机会研究报告1.产业界定1.1产业定义1.2产业分类1.3产业主要产品分类2.产业环境2.1政策环境分析2.2经济环境分析2.3社会环境分析2.4科技环境分析3.国际大健康产业现状4.未来发展态势4.1市场规模4.2增长态势4.3资本市场4.4发展特征4.5未来走向5.大健康产业链研究框架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健康体系将深刻影响各国医疗产业格局;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与气候环境变化为大健康产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科技发展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健康年支出总额占GWP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1年全球健康产业支出为6.97万亿美元。高收入国家医疗健康支出比例最高,而中低收入国家最低,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加强对健康产业投入。2010年美国健康产业支出总额为2.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为17.6%,居于全球首位。2010年,中国健康支出总额为,2933.91亿美元,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占GDP比例仅为5.1%,未来增长空间巨大。2020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13.393万亿美元,为2011年的1.9倍左右。全球人均健康支出持续快速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882.188美元。2013年全球大健康行业风险投资交易数量686起,在各行业中排名首位;披露交易额86亿美元,列各行业第二,投资者反映踊跃。全球健康支出增长快于GWP增长,与经济周期高度耦合,但增长波动风险相对较小。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市场巨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是带动全球健康产业增长的领头羊。高科技化、全球化、高效率化、前端化是全球健康产业的未来走向。华赢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更大核心观点1.1产业定义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部门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2产业分类作为定义大健康产业门类的框架,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分类参考依据进一步将该产业分为以下两个类别:(1)医疗设备和服务;(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医疗设备和服务包括公司实体,如医院、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之家和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医药流通、健康保健服务等。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则包括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相关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科研服务。1.3产业主要产品分类大健康产业是随着健康理念的延伸而形成的健康关联产业的集合。大健康产业可分为以产品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和以服务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两大类,二者均偏重于预防、保健。大健康产业分类范围以产品为主导基于保健食品、保健茶、保健酒、养生产品、药妆、药酒、健康日化等健康相关概念的所有产品。以服务为主导主要有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保险、健康风险管理产业,健康中心类的运动保健服务等。1.产业界定各国医疗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彻底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上。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美国新一轮的医改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大健康产业则同样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美国的医疗改革对其健康产业影响巨大。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然而其医疗效率却相对不高。为了实现全民医保,提高医疗效率。美国确定2014年开始实行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医改法案把医保覆盖到全美国3200多万目前没有医保的人,从而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2.产业环境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也持续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7年1月,新医改方案发布;•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的健康发展战略。“健康中国202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提高两个百分点,未来政府医疗健康投入将持续增加;•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国务院于2013年9月14日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项政策都助力大健康产业的长足发展。据测算,到2016年“十二五”末,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亿元,达全球第一。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2.1政策环境分析2.2经济环境分析贸易和投资的多边框架不断发展,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通过各种多边框架的有效约束和规范,全球货物贸易得以有序而稳定地进行。这些约束手段的成熟表明货物贸易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降低了专利权的授予门槛,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和化学仿制药通过获取和变相延长专利期限,提高药物售价,也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流通和获取。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该协议将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据预计,一旦TTIP交易全面实施,欧洲各国GDP也将提振0.5%左右,未来将对健康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2.产业环境2.2社会环境分析A.人口结构变化2014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2010年至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期。201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比重15.5%,达到2.12亿,2026年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速,长期利好医药板块。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势必带动药品的需求量。2005-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比重2.产业环境2.2社会环境分析B.生态环境变化我国环保部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可入肺颗粒密度指标)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会达到2589、3317、1926、739人,共计8572人。2.产业环境环境保护部2015年6月4日向媒体通报了《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最受公众关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依然令人忧虑。2.2社会环境分析C.医疗成本变化2007-2011年,我国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均呈线性上升走势。2007年,我国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为136.1元,到2011年已经上升为186.1元;2007年,我国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为4973.8元,到2011年已经上升为7027.7元。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为7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比2009年增加4218亿元,年平均增长19.9%。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度增长率为14.33%至18.24%。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多省份统筹基金结存偏离“满足6至9个月支付需求”的红线。2.产业环境2007年以来中国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走势图2.2社会环境分析D.药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发,形势较为严峻。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对药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齐二药事件”、“石四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问题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事件背后,药品安全所面临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2009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谈及药品安全问题,提出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药品安全涉及药品生产、销售、流通以及使用后的各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药品安全问题的产生。“齐二药事件”就是因为从原料采购、药品生产,到进入市场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内控不力或监管疏漏而造成的。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鱼腥草事件”则反映出我国药品在上市前过敏反应试验严重不足的弊端。我国药品过敏反应人体试验仅需500例,而一些发达国家要做到四五千例,整整是我国的10倍。安徽阜阳特大制造贩卖假药案再一次使公众的心里蒙上阴影。这起的假药案件查缴涉嫌假冒药品400余件,造假品种达30多个。上海、浙江、天津、山东等国内近20家知名企业及国外数家企业深受其害。2.产业环境2.2社会环境分析E.城镇化因素在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前4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7.12亿,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55亿,城镇化率提高16.3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1.36个百分点。而且,从中国的城镇化规模来看,不论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已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城镇人口总量为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1/4。2.产业环境2000-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2.2科技环境分析科技发展促进健康产业升级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为健康产业提供发展动力。发达国家已经将健康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等5个部分。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生物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医学等的发展。诸如干细胞技术等生物技术目前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健康等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的结合是备受瞩目的新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将与健康产业结合,成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产业升级。互联网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使得医疗资源的效率最大化。此外,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也对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3D打印技术在制造产业的突破让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近来细胞培养技术上的进步让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在医学细胞和器官重造上——由细胞建立的模具成为可能。未来这将为医疗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可能。2.产业环境3.国际大健康产业现状国际大健康产业规模从美国商务部相关经济调研数据来看,美国健康产业是仅次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的第五大产业,也是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8%。美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示意图国际大健康产业结构美国大健康产业与中国大健康产业有所不同,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在产业细分以及结构合理化方面需要更大的提升和完善。美国大健康产业结构图中国大健康产业结构图4.1市场规模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健康年支出总额占GWP总额的1/1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1年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为6.97万亿美元,占GWP总额的1
本文标题: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机会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7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