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学期末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姓名:党万芳学号:32012070145学院:信息学院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内容提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现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挑战—商业银行应采取的措施策略近年来随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越来越热,至今还在升温的路上,起传播速度是快、影响之大完全出乎大家的料想。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出现了由网络银行到网络保险、从网络个人理财到网络企业理财、从网络证券交易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银行走向成熟、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发展迅速、电子银行和网络支付受到重视,我国正跨入网络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现状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从刚开始的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到逐步完成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再到网络金融的集中出现,在用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仅仅是几秒钟即可轻松完成支付或者转账,这种方式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颇受人们欢迎。目前,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较完善的通信网络系统,网上支付以省时、轻松、便捷的优势出现在人们面前。货币是支付体系的核心,网络金融最突出的变革是作为交换媒介的支付手段的创新,使得人们有了新的支付方式—银行卡。网络货币采用一系列加密的数字,在全球网络上传输可以安全脱离银行实体进行。现如今形式有电子钱包、余额宝、支付宝、财付通等等。网上银行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银行,是基于互联网或其他电子通信网络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这种全新的方式是客户可以不受地理时间影响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在家里、办公室里或旅途中方便快捷的管理自己的资产,了解各种信息享受网上银行的各种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客户多元化、个性化方向的需求发展,现代网上银行逐渐开始向业务综合化、全能化趋势发展。以前不管是办理什么业务都得去银行排队去窗口办理,偶尔还会遇到有急事需要办理业务而银行下班没赶上的尴尬局面,这样的场景在现如今生活里已经很少出现了。不管会是在线转账还是交电话费水电费,轻轻一点鼠标一切搞定,而且没有任何时间地点限制。网络借贷作为另一个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能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借贷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借贷目的。“网络借贷风暴”自2007年从上海登陆以来,影响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目前,这种借“网”而生的借贷平台网站,已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上千家。这些平台因应了小额资金拥有者强力的投资理财欲望和小额投资者无法从银行取得资金的困境,满足了草根民众的金融需求,在数年内已经培育起数十亿的规模,发展十分迅速。中国首个面向网上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阿里小贷成立于2010年,开业不到三年已经为超过13万客户融资超过260亿元,成为网络小微贷款的成功案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挑战1955年,比尔盖茨的著述《未来之路》问世,他在书中对信息时代的生活做出了一系列的预测,其中不乏一些美好的幻想。他那些有趣的设想中的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成为现实。比如,他认为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将会用影像记录自己的一生,也就是随时随地都开着相机记录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晚年时可以回顾自己的影像自传。这个点子最然可以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但毕竟没有成为现实。比尔盖茨没有预想到一些根本性革新的出现,其中包括eBay、Wikipedia、Facebook.com,CouchSurfing.org以及上百万同类网站的诞生,这些网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这其中并不能说是谁的失误,实际上根本没有人能预测到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更应该思考这些创新实践发生的过程,以及他们为什么在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概率越高。我仅仅是以这个例子来说明信息时代创新事物的变幻莫测,这才是金融、商业银行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借由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强力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并以成本、时间上的巨大优势,向商业银行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尤其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慢慢侵蚀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强烈的生存危机感。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在融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障碍是资金的供求双方无法及时有效地沟通资金供求信息。作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商业银行一直作为资金供求的信息汇集中心而存在,并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规模经济效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为金融交易储备了大量的信息基础。依靠其底层的海量数据,通过挖掘分析为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为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了交易平台,完成资金供求信息的传递,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就可以直接完成资金的融通过程。此种金融模式,可以实现小额借款或贷款,由于跳过了银行这个中间环节,借款利息会比银行存款利息高,或者贷款利息会比直接向银行贷款的利息低,满足了草根阶层的融资需求。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支付渠道,严重冲击了银行支付中介地位商业银行作为支付服务的中介,主要是依赖于在债权债务的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在时间上的不吻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由2008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7.0万亿元,增长了1.4倍,预计2015年将达到26.5万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网络支付系统的支持,面对支付场景由原来的实体店转为网络上的虚拟店,支付渠道由银联或银行的POS终端转为网络支付,以物理网点和网银为主要渠道的传统商业银行支付显得力不从心。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尚待进一步创新。早在2004年中国银行提出战略转型时,中小企业业务就成为银行的转型方向。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难点在于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无法应对这一业务的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挑战。2007年前后,银行开始聚焦“小微贷”,并开始了一系列尝试。与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模式相比,网络小微贷款模式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如阿里小贷整合了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可记载的特点,将其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通过大规模数据云计算,将客户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应用到小额贷款中。阿里小贷通过网上“场景式”审批,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寻找优质企业客户的成本和风险。而且,借助网上平台,阿里小贷的贷款审批速度不断提升,自2012年开始每天完成贷款超过8000笔。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冲击。网络借贷将影响银行的利差收入,虽然网络借贷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因其能为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的个人或企业筹措资金,未来将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大公司可能也会更加依赖网络,届时面向大公司的网络借贷新模式也将顺势而生,严重影响银行的生存。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带来了数目可观而且经常令人害怕的变革,因为我们看到智能机器正在快速的取代人类。一个名为soar的计算机程序不仅可以和真人对抗游戏,而且还能自己学会玩新的游戏。IBM一个开发的DeepQA程序,他不仅能进行话语识别,还能回答常识性问题。他们曾在电视节目上对这个程序进行模拟测试,这个游戏打败了几乎所有的真人参赛者。这些让人听上去心惊胆战。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旧更替的过程多年来一直都是金融创新发展史的重要特征之一。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19世纪40年代,纽约街头有许多小男孩在不同的银行之间来回奔走,他们负责帮人传递支票、汇票以及其他类型的议价工具,并从银行取回黄金或其他等价银行票证。但是1853年的纽约清算所成立之后这种现象就消失了,当时的纽约清算所共有54家银行成员。这一创新并没有用上任何电子设备,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算不上什么,但实际上这是信息技术领域一次重大的创新。每天早上10点,所有主要银行的代表都会齐聚在一间大屋子里,每家银行都有一个固定的席位,所有席位围成一个大圈。人到齐后大家会一起站起来,顺着同一个方向把其他53个席位都审视一遍,所有人都同时进行,最终每个人手上都收齐53份文件,每份代表一家银行的情况,整个过程不超过6分钟。此后任何银行间的欠款都会以黄金或者票据的形式进行结算,并不是银行间互相支付,而是统一付给清算所。由于这个发明,街头传递票证和现金的职业消失了,但是金融业却没有消失。者从某一方面说明科技创新必定会改变一些东西,但绝对不会取代商业银行,因为银行最终还是为帮助人类实现目标服务,这个任务是机器和网络无法取代的,他们充其量只能应付最基层的工作。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大有逼宫商业银行之势,但在目前互联网金融还不是大众进行金融业务的主渠道,只是金融业的一个补充。细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还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它们的兴起均是抓住了银行限于自身条件和限制无法及时顾及的市场需求——当互联网产生大规模支付需求,成就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当小企业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成为主流,阿里小贷等企业有了用武之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的情况下,银行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金融格局改变,不断提升和改变自己,以便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互联网大潮中。掘金大数据,进军电商平台。在浩大的电子商务交易中,银行的角色正在弱化,处在支付结算的最末端,与消费者的沟通仅限于在消费者付款的时候,银行最需要的客户交易信息以及中间产生的结算均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尤其是快捷支付的推出,使银行更加远离交易核心。在大数据时代,谁能掌握数据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因此,银行要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大展拳脚,必须掌握数据通道来源,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通过商务流掌握信息流,最终形成大数据。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兴业、华夏等近十家银行都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涉足,并各有特色。“银行系电商”的兴起既是银行对金融技术脱媒的一种应对,又是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探索——在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及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服务,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线上业务与客户的线下消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建立互利多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建设综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拓宽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手段。未来,银行将从结构上改变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络不仅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也是商业银行的盟友,只要合作得当,双方可以共同开辟新的市场,花旗银行与脸谱的合作堪称社交营销的成功典范。花旗银行将积分分享从官方网站转移到社交网络,与脸谱合作,打通信用卡积分,允许用户出让自己的积分给他人。这一活动改变了人们分享积分的逻辑顺序,加强了客户与银行的互动,吸引更多人来办理信用卡和注册积分会员。花旗银行不仅收集到了更多客户的姓名、生日、住址等“硬数据”,还基于社交网络收集到了消费意向等“软数据”。更重要的是,花旗银行在脸谱上得到了有着共同爱好或特定思维的一群或一类客户。有了这些数据花旗银行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摆脱常规的市场调研、回馈等环节,以更集中的精力和财力针对这些客户完成精准营销。相比较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缺乏的是“互联网基因”;而互联网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衍生和扩充,自身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心。参考文献:《金融与好的社会》—[美]罗伯特.希勒《网络金融》—秦成德、赵青《觉今是而昨非》—张明金融随笔录《电子银行学》—奚振斐《金融e时代》—万建华
本文标题: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7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