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隈研吾建筑作品分析(课程ppt)
隈研吾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我在每一个项目中都贯穿的一种态度:保存现存的自然环境。——隈研吾演示文稿脉络第一篇:隈研吾简介及思想第二篇:建筑作品欣赏及分析2.1中国作品2.2本土作品(日本)2.3以木材为主的建筑作品(专题)第三篇:结语第一篇——走进隈研吾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中文名:隈研吾外文名:KengoKuma国籍:日本出生地:日本神奈川县辖区出生日期:1954年职业:建筑师毕业院校: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代表作品:Z58水/玻璃,那须历史探访馆,马头町广重博物馆等隈研吾简介“有没有可能建造一种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呢?正是在这样的悲观氛围中,我写下了一系列的文章,也由此诞生了这本书,并取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书名——《负建筑》。”所谓“负建筑”即是弱化建筑的造型性,让建筑连接人与自然,使其最大限度的融合在环境当中充当主体与世界的媒介这样一种建筑思想。“负建筑”即“Erasingarchitecture”,通俗的说就是“让建筑消失”。隈研吾心目中的“负建筑”,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而是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显得轻盈明快。《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主要著作及思想负建筑——在消除建筑界线中的三种策略《负建筑》一书,作为隈研吾本人的建筑宣言,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建筑创作的内容,而更多的偏向社会学以及建筑历史学范畴的评述。那么,何谓“负建筑”,他只是在序言当中淡淡的讲出要建立一既明快又能承受各种外力的建筑。而在后来与朱锷的对话中,隈研吾给自己所说的“负建筑”下了个定义——因地制宜的建筑。他主张建筑设计从建筑物所在的场所出发。他把场所定义为各种素材,以及围绕各种素材展开的生活。这个素材包括自然景观,城市景观,人文景观等。因地制宜的建筑是按照不同的场所,设计不同的建筑。第二篇——隈研吾建筑作品欣赏及分析现在建筑大师在中国的作品,大多不那么尽如人意。——隈研吾中国建筑作品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历史回顾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项目概况建成时间:2012年10月建筑规模:716㎡建筑理念:碧绿幽静的山野中,如果没有一幢竹子搭建的小楼,便失了一些灵气。竹屋似乎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而应声而出,但又好像是先有了竹屋,其他的别墅都是来作配角的。建筑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在堪察了基地周遭环境后,隈研吾尝试將长城特有的“就地构筑”方式运用到此设计中,他保留了坡地凹凸不平的地面,小心翼翼的將分段的細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個完整的连续体。将长城的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用竹子做材料,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它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我们决定放置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构思草图外立面由巨大落地玻璃和纤纤细竹构成,日出日落,日光从不同的角度入射室内,经过竹林与玻璃的几次反射,将日光表现成“万丈光芒”,好似佛光普照。春夏秋冬,太阳入射角不同,加上雪景、冰景的变化,四季又形成不同的光影景观。「竹屋」内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座由竹子所围成,有浅水环绕以及穿透的视野,充满禅意、光影多变的「茶室」。竹子、石板、水和阳光等自然材料和元素,在隈研吾纯净的空间设计手法下,被转化成一个洗涤心灵的场所,身处其中,不只让人感觉舒适,思绪也会渐渐平缓下來。室内:虽然竹屋里的家具与设备足够现代,但是无论从哪一处细节都能感受到一缕淡淡的禅意。比如屋内的石板桥、非常日式风格的盆栽甚至是卧室里散放的蒲团。瓦山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项目概况地点:中国杭州业主:中国美术学院项目类型:博物馆,会议中心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事务所基地面积:11,279㎡建筑面积:4,970㎡(主体1层,部分2层)设计时间:2009,04-2011,04建造时间:2013,01-2015.09结构:钢筋混凝土民俗艺术博物馆坐落于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内。原场地本是一座山坡上茶园。设计的初衷是要建造一座可以从地面上感知得到的博物馆,各楼层沿着坡地的起伏形成连续的空间。建筑单层坡顶,随丘陵俯伏,利用中庭引入自然元素,与环境融和;采用南方传统灰瓦砌筑外墙,彰显地域历史记忆。“瓦”是这座建筑最为显著的设计元素,玻璃幕墙之外的丝网结构将一片片瓦如鳞片一样悬挂在半空,在彰显地域历史记忆的同时营造出轻盈而自然呼吸的现代感。透过这层外墙,由瓦片层层叠叠铺就的屋顶也是在场馆中看到的最多的风景。这些瓦片据称取自当地农家,建筑中庭的地面也用老旧青砖铺成,历经春秋之后已经长满青苔。内部空间分析设计以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单元,通过几何手法的分割和聚合,来处理错综错综复杂的地形。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屋顶,在外观上唤起人们记忆中鸟瞰村庄时青瓦连绵的景象建筑屋顶和外墙表皮所使用的大小不一的瓦片来自当地的传统房屋,这有助于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片片由不锈钢索铆固着的瓦片构成了外墙的表皮,同时还起到控制室内光照的作用瑜舍(Theoppositeshouse)瑜舍一共设有99间客房,分6层,环绕于大堂的四周。99间客房之中半数以上的面积超过了70㎡,房间之大北京罕有,其中45㎡的有43间,75㎡的有46间,95㎡的7间,还有面积达,115㎡的开放式客房两间,以及,180㎡顶层复式带空中院落的套间一间。棋盘似的建筑外观,颜色从翡翠绿向乳白色渐变,外立面颜色不周边其它商业楼群虽然保持了一致性,但还是坚持了颜色选择的初衷——构建一个“城市中的绿洲”。没有人不为瑜舍的外观设计所动,它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翡翠绿的玻璃外墙所构成的魔方式的外观,写意的竹丛,这是一种神秘的组合,只有最富有想像力和自信的设计师才敢采用这样的方案。探究设计师的历史,发现曾经的法国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癿烙印:内敛和奔放、谨慎和张扬,作品最能体现设计师的内心世界,而瑜舍就是这样的一件珍品。有机玻璃和榆木相结合,折射出空间的通透和灵动,这正是隈研吾先生的所长。材质上的选用还有灵机一动的灵感,如大堂上空的帷幕(Mesh),实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百炼成精钢,化做绕指柔”,从不同的角度看,帷幕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纹理,每天不同时段,这些帷幕会扮演不同的神奇折射镜,将阳光奢侈地铺撒到酒店的不同角落,非常震撼。本土建筑作品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朝日广播公司总部项目地点:日本大阪场地面积:8500.04㎡总建筑面积:43401.27㎡建造时间:2003年9月—2008年1月朝日广播公司总部ABC的新楼意在将人、自然和建筑融为一体。两个大型“花园”,一个位于河边的“河岸露天平台”,另一个则位于屋顶的“摩天平台”,二者成为了人们尽享河流全景的装置。一层主要是工作间和仓库等辅助用房。通过大楼梯将人流引向二楼平台。功能决定了空间较为封闭。上大台阶河面二层是整个建筑的客厅,经由大台阶到大平台,把空间给城市,给市民很好的休闲区域,是良好的观景平台,也是近距离与建筑交流的场所。河面二层平面图第一个花园第二个花园十层平面在中间层屋顶植入一个观景平台,站的高了,视野自然开阔。供平台上下层的办公人员休闲交流。面河的外墙覆盖了由可循环木材制作而成的极其光亮、结晶的格栅百叶窗,这样就起到了减轻建筑刚性外观的作用。将可循环木材应用在格栅百叶窗有利于将风自然导入,阻隔太阳辐射,而且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它同样还是连接河流与建筑的装置,为城市环境提供了舒适感。传统的日式格栅百叶窗与这种木材相得益彰,因为这种材料既是旧材料又算新材料,对自然环境有益。GreenCast项目概况位置:日本神奈川竣工:2011年占地面积:1022平方米隈研吾事务所在日本小田原市修建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综合建筑,以铝铸板构成的垂直绿化有机立面为主要特色。这些略微倾斜的板面由整块的直板铸件构成,并且每块板都被赋予一个有机的外观,犹如被腐蚀的泡沫.总平面建筑只有一面能被人看见,所以,如何处理这个立面,会变成建筑能否出彩的关键。平面占地虽小,但空间处理非常巧妙,室内相互流通,分隔灵活,层与层之间的功能明确,且层层递进,秩序井然。这个建筑由惊人的表皮定义,它呈现出像素化的铝制盆栽。这些花盆由铝材压铸的板面做成,这些板面也为设施提供相应的空间。三到六个铝制板面形成统一整体,它们不仅是表皮,也是花盆。每个板面都是倾斜的,而且它的表面也是有机的,因为覆盖的是腐烂的苯乙烯泡沫。类似于水管,通风用的空气罐和下水管这样的设施都安装在这些板面下面,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系统化的表皮。用木头创造世界的人——隈研吾木之作品大集星巴克咖啡厅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建筑面积:212.98平方米竣工年份:2008年该建筑由2000根棍状构件组成,长度为1.3米到4米,截面6厘米见方。木棍的总长度达到了4.4千米。建筑师这次采用的是斜向编织的方法,以创造方向感与流动感。而在星巴克项目中,因为是斜向交叉,连接更加复杂,因此四个步骤才能组成一点。建筑师稍微改变了支点的位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四根木棍分成两组,以避免在一点聚集。SAKENOHANA餐厅英国伦敦圣詹姆斯街23号建成时间:200710性质:餐厅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火车站设计日本高根泽栃木县前几年,宝积寺火车站还是城中渐渐老旧荒芜的一个老车站,当地政府为了重新振兴经济发展,将这个城市中心的车站作为了最大的改造目标,来实现市中心的商业复兴的计划。而在隈研吾眼里,火车站不仅仅作为一个聚合大量人流的网络枢纽,同样也是人们留下情感、记忆与沟通交流的痕迹的地点。蜂窝胶合木板做成的天花板是车站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相信每个经过宝积寺火车站的客人首先一定会被这样奇特的天花板吸引。木头的温暖质感弥补了冷色调的混凝土带来的坚硬感,在此游走之间,除了陌生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到这样异类的风景,为路人提供了一份别样的遐想。“想用一种孔洞的形式,来弥补这个社会日益破碎、孤离的趋向。”大师如是说。走在车站擦肩而过的路人们,在等候列车的短暂片刻,可以在此一起抬头望着这样奇妙的造物。不再感到孤独。寿月堂绿茶店法国巴黎塞纳河边室内用木为主材料,用珠子制成了一幕高低起伏的天花饰墙,“想要重新创造那种东方式的和谐状态”,走进这家弥漫着竹林气息的小茶店,静心坐下,便可以享受到来自寿月堂师傅用心沏制的抹茶,体味来自对方的一份诚意。星野安老院日本山口县下松的生屋南路推门进去,墙面、地板、楼道……全都是由木头构成的空间正散发出一股阳光弥漫的舒适味道。墙面没有窗,这些充溢的光芒来自哪里?原来整面墙的木板块相互联接的时候,并不是密闭的组装,而是交叉着留出空隙,温暖的光线穿过这些自然营造的“小窗口”射进屋内,虽然没有落地窗,却巧妙的营造出了落地窗的效果。而从外墙充满童趣的造型上来看,这决然不是世界上又一个冷冰冰的老人寄养所,隈研吾表达了星野安老院的主旨——时刻记得去营造“家”的感觉,为老人带去宁静平和的心态。我原来对中国建筑的印象不好。就我看到的,不过都是些对八十年代美国超高层建筑的二流翻版,呈现的是缺少文化内涵的暴发户景致。”——隈研吾第三篇:结语隈研吾的建筑理论是以人与自然为本,人是主角,建筑是配角,这正好跟当下中国建筑的大趋势(建筑成为主角,人却沦为配角)背道而驰。在建筑中重新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重新发现人性,透过建筑展现人文关怀,这正是他带给中国建筑界的深刻启发。对隈研吾产生较大影响的“禅宗”是由中国传入日本,而日本人理解了禅宗,并融入建筑,中国人却只是停留在禅宗层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建筑界在吸收与创造过程中的包容与学习值得中国建筑界思考。隈研吾为了延续自然材料的使用,经常要耗费很大
本文标题:隈研吾建筑作品分析(课程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8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