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外汇与汇率学习目的:外汇与汇率是国际金融学最基本的两个概念,通过本章学习,不仅要掌握外汇的概念,了解外汇的各种形态,而且要熟悉汇率的内涵、种类及其常见的三种标价方法。第一节外汇的产生和发展一、外汇的概念在国际金融领域,“外汇”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因为它已成为各国从事国际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介。要准确把握外汇的确切内涵,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在历史上,“外汇”是“国际汇兑”(ForeignExchange)的简称。国际经济交易和国际支付,必然会产生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由于各国货币制度的不同,所以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需要用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兑换。这种兑换由银行来办理,往往不必用现金支付,而是由银行之间通过不同国家货币的买卖来结算,银行的这种国际清偿业务就叫国际汇兑。很明显,这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指一种汇兑行为,就是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然后以汇款或托收方式,借助于各种信用流通工具对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专门性经营活动。比如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机器设备,双方约定用美元支付,而我方公司只有人民币存款,为了解决支付问题,该公司用人民币向中国银行购买相应金额的美元汇票,寄给美国出口商,美国出口商收到汇票后,即可向当地银行兑取美元。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国际汇兑,也就是外汇最原始的概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国际汇兑业务也越来越广泛,慢慢地“国际汇兑”由一个过程的概念演变为国际汇兑过程中国际支付手段这样一个静态概念,从而形成了目前外汇的一般静态定义:即外币或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在这个一般定义的基础上,各国政府、各个国际组织由于具体情况的差异,出自不同使用者不同的需要,对外汇的概括又略有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汇的解释是这样的:“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2政府债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使用的债权。”从这个解释中,可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强调外汇应具备平衡国际收支逆差的能力及中央政府持有性。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国情,对外汇也有特殊的规定,1996年4月1日起施行并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我国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现为欧元);⑤其他外币资产,其中“其他外汇资金”主要是指各种外币投资收益,比如说股息、利息、债息、红利等等。总之,对于一般国家而言,一笔资产被认为是外汇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也就是说,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不能视为外汇。美元为国际支付中常用的货币,但对美国人来说,凡是用美元对外进行的收付都不算是动用了外汇。而只有对美国以外的人来说,美元才算是外汇。(2)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也就是说外国货币不一定是外汇。因为外汇必须具备可兑换性,一般来说,只有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同时能不受限制地存入该国商业银行的普通帐户才算作外汇。例如美元可以自由兑换成日元、英镑、欧元等其他货币,因而美元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一种外汇;而我国人民币现在还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种类货币,所以我国人民币尽管对其他国家人来说也是一种外币,却不能称作是外汇。(3)在国际上能得到偿还的货币债权。空头支票、拒付的汇票等均不能视为外汇。因为如果是这样,国际汇兑的过程也就无法进行,同时在多边结算制度下,在国际上得不到偿还的债权显然不能用作本国对第三国债务的清偿。二、外汇的产生和发展外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但早在罗马帝国统治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时候,商品就已经在国际间流通,那时国际间由于商品流通而引起的支付很大一部分仍属于自然经济的实物交易,还不是现在所使用的支付这个广泛的3概念。到了11世纪,西方基督教国家对东方穆斯林国家进行了九次“十字军东征”(1096—1291)。为了保障军队的供给,西方国家必须从国内筹措资金在国外购买军需或民用商品,这样东西方的商品交换就从不定期的偶然交换方式发展成为定期的贸易活动,这一部分从西方国家调集的货币资金(主要是金属铸币)就开始在沿十字军东征所经过的城市流通起来。由于商品流通的规模和范围随着战争而扩大,于是在地中海沿岸交通方便的国家中就形成了国际贸易集市。在交易中各种货币相遇在一起,便产生了各种铸币的比价问题,不过当时各种货币的比价是根据各自的重量和成色而定,还不是十分复杂。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也不断增长,携带金银铸币现金很不方便,而且还需要负担很大的风险。于是各国商人之间开始使用商业汇票作为支付工具,虽然这些早期的商业汇票还仅仅是一种支付命令书,既不具备转让的性质,也没有严格的支付程序,流通范围十分狭窄,不可与现代商业汇票相提并论,但它毕竟是现代国际间支付最简单的雏形。产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进口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向世界各地输出制成品,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金银铸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因为金银的生产量很小,运输费用高,风险大,于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及使用票据作为支付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初期的票据都是各地信誉良好的商人签发的,这些商人为跨越国界的支付开设了货币汇划与兑换的商号,这便是现代银行的前身。随着银行的产生,银行信用凭证(主要是银行签发的各种票据)逐步成了国际间普遍采用的支付手段,外汇的概念便逐步形成。外汇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金银为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在国际贸易中,最初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的是金银,就是靠相互输送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来进行,慢慢地发现这样既不安全又费事,(实质上是交易成本过高)妨碍了国际商品交换的扩大和发展,于是,12世纪意大利兑换商发行用于国际清偿结算的兑换证书,推动了信用形式的发展。第二阶段以英镑作为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18世纪资本主义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取得了胜利,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从世界4各地输入原材料,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产品,伦敦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在国际贸易结算和支付中大量使用英镑作为支付手段。因为各国都需要和英国进行贸易,各国货币都要同英镑相兑换,英镑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世界性货币,英镑及以英镑表示的信用工具成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第三阶段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75%,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的近50%。为此,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国际货币制度确定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各国开始大量储存美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用美元及以美元表示的信用工具作为主要国际支付手段。第四阶段各种可兑换货币共同作为国际支付手段。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尤其是当时的西德、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慢慢衰落,美国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逆差,美元危机不断发生,美元信誉下降,相反西欧国家货币和日本货币日渐强劲,相应的这些国家货币如日元、英镑、马克、瑞士法郎等及其信用工具开始与美元共同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现今世界上能够充当外汇的币种有哪些?)三、外汇的形态外汇的形态是指外汇作为价值实体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1.外币存款外币存款是指以可兑换外国货币表示的银行各种存款,它是外汇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笔外币存款,对银行方面来说,对客户发生了债务;对存款者而言,对银行取得了一笔债权。2.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支付凭证是指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各种信用工具,国际上常用的外币支付凭证主要有:(1)汇票(BillofExchange)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期限对指定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汇票通常由债权人开立,如出口商、债权银行等。(2)本票(PromissoryNote)5本票是由出票人向收款人或持票人签发的保证在指定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这里出票人一般是债务人。(3)支票(Check)支票是由出票人向收款人签发的委托银行见票后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从这个定义可看出支票与前述的汇票较相似,都是要求付款人付款而签发的书面命令,不过这两种票据还是有些区别:首先发票人不同,汇票的发票人是债权人,而支票一般是债务人;其次支票必须是以银行为付款人,而汇票的付款人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其他当事人。最后支票要求付款人见票即付,因而支票仅仅起支付工具的作用,而汇票并不一定要求付款人见票即付,这样汇票就不仅具有支付工具的职能,还具有信贷工具的作用:比如卖方开出180天付款的汇票,就等于给了对方六个月的短期融资。(用刷卡的感觉来与学生解释)电子支票(4)信用卡(CreditCard)信用卡是信用机构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提供的一种赋予信用的卡片。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信用卡有美洲银行卡、万事达卡和运通卡等。区别于一般的银行卡(贷记卡)3.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有价证券是指以可汇兑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以表明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其基本形式有外币股票、外币债券和外币可转让存款单等,其中外币可转让存款单是指可在票据市场上流通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4.外币现钞与其他外汇资金外币现钞是指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货币现钞。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以外币现钞作为支付手段通常是在非贸易交易中,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港元等等。其他外汇资金包括在国外的各种投资及收益,各种外汇放款及利息收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国际结算中发生的各种外汇应收款项、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等。系统化和记忆的办法:钱的存在形态,学生自己感想第二节汇率的概念及其标价方法一、汇率的概念6汇率(ExchangeRate)指一个国家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所表示的价格,也就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时买进、卖出的价格,换句话说,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故又称为“汇价”“兑换率”。从汇率的定义可以看到,汇率是一个“价格”的概念,它跟一般商品的价格有许多类似之处,不过它是各国特殊商品——货币的价格,因而这种“价格”也具有一些特殊之处。首先,汇率作为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例,客观上使一国货币等于若干量的其他国家货币,从而使一国货币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通过另一国货币表现出来。而在一国范围内,货币是没有价格的,因为价格无非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不能通过自身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其次,汇率作为一种特殊价格指标,通过对其它价格变量的作用而对一国经济社会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作为货币的特殊价格,作为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价值联系的桥梁,汇率在本国物价和外国物价之间起着一种纽带作用,它首先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本国的生产结构产生影响,因为汇率的高低会影响资源在出口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分配。除此之外,汇率也会在货币领域引起反应。汇率这种既能影响经济社会的实体部门,同时又能影响货币部门的特殊影响力,是其他各种价格指标所不具备的。二、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的标价方法亦即汇率的表示方法。因为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在具体表示时就牵涉到以哪种货币作为标准的问题,由于所选择的标准不同,便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汇率标价方法。(一)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这种标价法是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或者说,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基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又称应付标价法(GivingQuotation)。在这种标价法下,外国货币数额固定不变,总是为一定单位(一、百、万等),汇率涨跌都以相对的本国货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一定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越多,说明外币汇率上涨,即外汇升值;反之,一定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越少,说明外汇贬值,本币升值。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的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讲稿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9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