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老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中老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一、嫉妒心理(1)“嫉妒是绿眼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它的愚弄”。——莎土比亚国人把嫉妒称为“红眼病”,嫉妒是指对别人的优势心怀不满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嫉妒心强的人,常抱怨、憎恨在某些方面超过白己的人,往往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充实和提高自己,而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压制别人,其结果常常是既害人又害己,所以嫉妒是一种带有极大破坏性的负性情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周瑜,一代英才,身为东吴大都督,统帅几十万大军,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然而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耿耿于怀,曾多次设计谋害诸鹞亮,但事与愿违,最终是害人不成反害自己。首先他是主张讨伐荆州,计谋被诸葛亮识破,反被弓剑射中左肋;几经挫折,“愈思报仇”,又使用“假途灭虢”之训,也被诸葛亮识破;最后在荆州城外,再次上当,“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瑜在马上气得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还“仰天长叹日:‘既生瑜,何生亮’!”由此可见,由于容不了他人,终于含恨而死。周瑜三气而死,英年甲逝,其死因就是死在一个“气”字上。这个“气”字可以说是指“不服气”,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可以说是属于一种嫉妒心理。故嫉妒心理在伟人和常人中都屡见不鲜。现代心身医学证明,心怀嫉妒的中老年人,不仅会导致其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易罹患各种神经症;而且严重者还会引起内脏功能紊乱,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溃疡病、肿瘤等等心身疾病,因此嫉妒是一种伤人害己的两面刀,但我们很多人却往往是备受嫉妒恶魔的折磨而不能自拔,故了解嫉妒的成因和应付措施则有利于我们今后健康的生活。嫉妒心的发展一般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最初阶段,嫉妒程度较轻,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如因自己与同事、朋友、上级一直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等,并不想去攻击他。但每当想起人家超过自己时,心中总不是滋味,感到有一种淡淡的苦涩。第二阶段:由上一阶段继续发展,产生程度较深的嫉妒。其标志是嫉妒心理自己已很难控制住潜意识中,时不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鼯出来。如对被嫉妒者产生问接或直接的挑拨、诽谤或诬陷等行动。第三阶段: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已失去理智,向对方作正面地直接地攻击,甚至希望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常常导致毁容、伤人,甚至杀人等极端行为。嫉妒心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一般是指向比自己强的人,嫉妒比自己差的人较少见。但是,并不是对所有能干的人,都会去嫉妒,例如对那些学历、资历明显高于自己的人,大多不会去嫉妒;而对那些过去与自己“平起平坐”或“不如自己”的人,但现在却比自己更能干了、更行了,则心理很难接受,不大H心这些人也超过自己,所以因内心的痛苦以至激发情绪上的对立和抵触情绪,有的老年人对年轻人不服气、上级对下属的嫉妒就是属于这种心态。嫉妒心有时甚至压倒亲情,如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父亲老施特劳斯,被号称“圆舞曲之王”,由于嫉妒儿子的才能,竞发展为欲置儿子于绝境的地步。老施特劳斯非常害怕儿子会动摇他“圆舞曲之王”的地位,竞不择手段地运用自己在音乐界的权威,迫使维也纳各大舞厅把小施特劳斯拒之门外。其儿子走投无路,只得在郊区一家咖啡馆的露天花园举行音乐会,后来小旗特劳斯获得成功,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不治。所以,嫉妒心强者对于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人都会产生嫉妒心,甚至是对自己最亲的人也不例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时作为嫉妒者本人,对于自己的嫉妒心态甚至没有丝毫的觉察,且很可能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之事,直到最终导致不良后果,才有所悔悟,但往往悔之晚矣!培根曾经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话说:“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时,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故嫉妒者大多是缺什么就妒嫉人家什么,有“嫉德”、“嫉才”、“嫉名”、“嫉能”、“嫉替”、“嫉财”、“嫉情”等等多种类型。嫉妒心理根深蒂固,与人类的自私自利的心理有关,嫉妒者尽管遭受攀比、不满、憎恨、报复等心理痛苦的自我折磨,对自己的情绪和自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往往不能自拔。那么,如何化解和克服嫉妒心理呢?嫉妒心理(2)1.培养达观的人生观“心底无私天下宽”,克服心胸狭隘的“小心眼”。其实,人生在历史长河中瞬刻即逝,若站在历史和整体的角度来看,个人的力量真是非常渺小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问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每个人脱离这个社会都无法生存,我们都需要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因此,我们要为别人的成就和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这个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的点滴进步所推动而发展的,反过来社会的发展又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便利和新的机会。故老年人要为年轻人的进步感到高兴,我们甚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年轻人进步和帮助别人成功,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以此心理对待他人,若能把别人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成功一样的高兴,则嫉妒心就无从产生了。2.提倡公平竞争世界是很大的,长汀后浪推前浪,能人背后有能人,要想自己在一切方面都胜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时自己超过别人,有时别人超过自已:或某些方面别人领先于自己,某些方面自己领先别人。采取“见贤思齐”的态度,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或采取正当的手段,与他人公平竞争,走自强自立之路。嫉妒他人终是弱者之举,嫉妒者只会感到天地狭窄,越走越没路,等于是钻进死胡同,最终也不能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目的,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害己。总之,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嫉妒只会限制自身的发展,中老年朋友一旦察觉到自己尚存在某些嫉妒心理时,要果断地从嫉妒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扬眭避短,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旦从嫉妒心理走出来,你就会有一种天宽地闶、豁然开朗的感觉,世界如此之太,我们无须妒嫉他人,只须完善自己!只要自己持续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老年人也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猜疑心理猜疑是既不相信自己又不信任他人的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人到老年,疑心加重,有的老人甚至整天疑神疑鬼、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苦恼。猜忌心重的人往往会捕风捉影,徒增多少烦恼!如有的多疑者看到邻居同事在背地里说话,就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事情不顺利时,总认为有人在背地里捣鬼;有时领导态度显得冷淡一点,就觉得或许领导对自己有了看法;丈夫外出回来稍迟一点,就担心他是不是已经变心,另有相好,等等。猜疑猜疑,一猜二疑,“疑”是建立在“猜”的基础上,因而是缺乏明显的事实根据和合理的逻辑思维。单凭主观猜测,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猜疑心理呢?1.建立合理的认知别人在背后议论,不一定是议论你;如果事情与你有关,也不一定是讲你的坏话;退一步说,即使人家是在议论你的不好,你也不必过多的烦恼,冷静地分析一下别人的议论是对是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甚至于这正是发现平常你自已所意识不到的错误的一个机会,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可以作为监察自己过错的一面镜子。当然,在这个社会上,总有少数人喜欢议论他人,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你不可能强求别人不议论你,但退一步海阔灭高,议论也好,诽谤也罢,如果你不与他们一般见识,你不在意他们,久而久之,这些人也会感到自讨没趣,那么自然而然就收场了。因此,如果能够避免猜疑心理、建立合理认知、正确对待背后议论现象的话,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宁自在。2.建立自信要克服疑心首先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试想,如果因为别人对你不够热情,就怀疑对方对你有看法,这是不信任他人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才会把对方的行为往坏处去想;而假如对方是你完全信得过的人,即使有人挑拨你们的关系,你可能也不会相信,更不用说对方的一言一行的变化,就会弄得你草木皆兵、疑神疑鬼了!当然,不相信他人又往往与缺乏自信有关,如果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足够的自信,“人正不怕影子歪”,叉怎么会存乎别人对你的看法,或怀疑他人讲你的坏话呢?一个人自信心越足,则越容易信任别人,也就越难发生猜疑。3.宽以待A另一方面。猜疑心重的人,大多是双蕈标准,对别人往往过分苛求。如领导、朋友不够热情,你就有想法,起疑心,换句话说,你要求领导、朋友的言谈举止始终允满热情,这不是有点不合情理吗?你自己恐怕也做不到始终如一地保持情绪稳定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因为自已的事情而烦恼的时候,你的上级也是如此,你的亲朋好友也不例外。由此可见,许多猜疑来自对他人要求过高,因此宽以待人,是减少疑心、发展感情和友情的基础。4.克服主观的狭隘封闭心理。恢复理智思维《列子·说符》有一个说农夫猜疑的有趣寓言故事,其情节大致如下:有个农夫丢了斧头,他怀疑邻居的儿子偷了,从这个事先的假想出发,他仔细观察邻居的儿子,其神色、言语、行走姿态等诸方面,没有哪一点不像偷斧子的样子,因而断定邻居的儿子就是盗贼。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子,再去观察邻居的儿子,竟然其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一点电不像偷斧者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也大多都与这种先入之见的假想有关。例如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从此假想出发,见一封信,以为是情书;闻一声笑,以为是调情;只要女人来访,就以为是丈夫的情人;丈夫上剧院、上公园,就以为足赴约会等等。结果越想越像,越陷越深,猜疑心在假想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想竟然在自我想象中成了“铁证如山”了。其实,许多猜疑说穿了是很可笑的,但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主观的狭隘思维所封闭,故会觉得不合逻辑的事情也顺理成章。因此,对所怀疑的人或事物,要恢复理性思维,学会全面观察分析。即使后米事实证明你的怀疑是对的.也要宽容和谅解别人,使矛盾得到稳妥的解决,不要因此而影响人际间的交往。总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既不要无端去猜疑他人,也不要过分害怕谣言中伤。谣言等于是一缸浊水,不用多费了口舌,只要不去搅动它,宁静地等待一会,它自然会很快澄清。只要你平时为人正直,那么,一时的误会和谣言不会真正伤害到你。因此,中老年朋友要学会珍惜自己和珍惜时间,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一些猜疑之中,自寻烦恼。焦虑恐惧心理(1)恐惧是粉碎人类个性最可怕的敌人。人心一怀忧惧则前途之光明幸福顷刻间为黑幕所遮,恐惧来自于无知。——佚名任何人都知道渔民在冬天的风暴中出海、学生在考试迫近时不抓紧复习功课的后果是什么,在真正危险或重大事情来临时,出现某种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以说是必要的和难于避免的。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茛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危险降临,而某些中老年朋友却存在过分的焦虑恐惧情绪,有很多不必要的和多余的担忧,似乎有不少人总是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例如,我们常常在担心晚上能不能睡着;我们唯恐得癌症、艾滋病;我们害怕与上司见面;我们惧怕抛头露面,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口吃、发抖或说不出话来……据心理学家统计,人群中有50“左右均有·次以上的临床焦虑症的经历。因此,面临真实危险时,人们就会感觉紧张、害怕和担心,即产生了焦虑的体验,这时所出现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现象。然而,当现实中设有什么危险和任何威胁存在;或者只是我们自己臆想之中所存在威胁;或者其实远远没有像患者想象的那种大难临头、危险即将来临,但当事人却出现一种奠名的害怕和忐忑不安感,甚至是极度的惊慌失措或过分的紧张恐惧。这就是~种病态的焦虑,即临床常见的焦虑性障碍。一般来说,当人们面对危险或意外情况时,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促使自我采取措施以对付危险,并根据自已的实际条件,或准备迎战,打得赢则打;或准备逃避,打不赢就跑。例如与敌人或猛兽相遇时,紧张所致的应激反应使人们规避危险,迅速作出次策,因而适度的紧张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人体缺乏上述适当的应激机制,则义可能出现对身体不利的另一种倾向。也即社会了还存在一种对危险失去警惕的人,这种障碍被心理学家称为“低恐惧状态”,类似于“免疫缺陷者”容易患传染疾一样,这种心理缺陷者由于不大注意内部或外部的盏险,他们对外界危险之物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故常在事故中丧生或死在急诊
本文标题:中老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1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