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之学会规范审题和答题炼字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汤晓然炼字题的提问方式•提问方式1: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方式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问方式3:某字有的版本用另一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赏析词语的四个思考方向1.看字是否传神2.看字是否表情3.看字是否造境4.看字是否显性4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15山东卷)卜算子张元干①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②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③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①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词风“长于悲愤”②明河:即银河。③多事:这里指国家多难。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高考链接参考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面对国事多难内心的凄凉和沉重。•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愁苦难以派遣的迷惘。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题体验请你打分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1——2分没有解释含义,没有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回答空洞请你打分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没有描摹景象,描述的词语不够准确3分请你打分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4分回答不完整,没有点出这两个字的作用请你打分炼字类:释含义+描景象+谈作用5分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但不够准确。12【参考答案】①“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②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③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无拘生活的向往。【规范的答题思路】1.尽量分点陈述,条理清晰。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2.结合该字含义和原诗内容合理分析。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3.切记空洞,要答得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规范用语。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术语。【答题范式】释含义(明手法)+描景象+谈作用(析感情)【答题套路】某字运用了()手法,描绘了()的画面或展现了一种()的场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学以致用•「参考答案」••网,用网捕捉的意思。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步骤一,释含义,明手法)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步骤二,描画面)非常生动、新奇,表达着挽留春天的愿望。同时,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无可奈何又难以排解的情绪(结合情感点明作用)。新密二高17温馨提示:诗歌是文化艺术的结晶,首先是欣赏,只有带着喜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然后辅以科学规范的做题技巧,才能打开思路,在考试中拿到更多的分数。新密二高18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之练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3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