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境庐诗草自序PPT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文题解说】《人境庐诗草自序》选自《人境庐诗草笺注》。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广东省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长于古体诗,有《日本杂事诗》及《境庐诗草》。【背景资料】•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倡导“诗界革命”。但如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序》)。【课文全解】原文(一):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译文(一):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但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官职卑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注释(一):驱驰:奔走,效力。几几:几乎。一行:一旦,一经。遽:遂,就。•原文(二):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译文(二):我作为后辈看前人之作,可以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的地方,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这的确太难了啊。尽管如此,诗歌有话外之音,始终有作者的心迹。•原文(三):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译文三)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和古代人一样?曾经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取离骚,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的形式,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作为诗材,无论是诸子百家、春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原文四)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译文(四):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注释(三):单行:散体,相对于骈俪而言。袭:蹈袭,沿循。伸缩: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通与变化。逮:及,到。采取:择取,选用。官书:官方收藏、编撰、刊行的书。炼格:熔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要:应当,必须。跻:升,达到。【写作特点】•一.比兴。比兴是《三百篇》、《楚辞》、汉乐府、古诗以来常用的方法,也是为刘勰、钟嵘、陈子昂、白居易所不断发展的诗歌理论的重点。作者所强调的是取其神理而不袭其貌。这在他晚年与梁启超信中又曾具体地阐说:“报中有韵之文,自不可少,然吾以为不必仿白香山之《新乐府》、尤西堂(侗)之《明史乐府》,当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句或三或九,或七或五,或长或短,或壮如‘陇上陈安’,或丽如‘河中莫愁’,或浓如《焦仲卿妻》,或古如《成相篇》,或俳如俳伎词,易乐府之名而曰杂歌谣,弃史籍而采近事。”这就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和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是以文为诗的办法,从唐代韩愈开始,到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在朝着这方向走。作者所处的时代,现实生活的内容比过去要丰富复杂得多,以文为诗的方法,可以扩大诗歌表达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反映新的内容。•三.取材于经史古籍的词汇,借以表现新事物,用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述事。这样做,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诗歌语言。特别是用方言俗语以入诗,是作者同时的旧派诗人所不愿尝试的。•四.是炼格的问题。自曹、鲍以下到晚近小家,都要借鉴,吸取其精华;但主要还在于艺术上力求摆脱旧传统的桎梏,创造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又是作者和同时代那些学宋的同光体、学八代的湖湘派等复古主义者分歧之点。•【课后练习】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说:“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人的文化走向,从而以开放而健康的文化视野来发展现代文明。学生可有不同观点。如时代变迁,现代人应该更多关注现实,作品也应该有新的内容;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有现代气息;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丢掉美好的传统美德、优秀的民族文化等。阐述意见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言之有理。
本文标题:人境庐诗草自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4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