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人大(初级会计学)1
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和会计要素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第四节会计方法2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的含义三、会计的基本职能四、会计目标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3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413末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复式记账法的出现会计报表的出现(一)古代会计阶段时间阶段−从会计产生开始到13世纪末特点−以官厅会计为主,核算国家税收收入和分配−以货币和实物计量为主−采用单式记账−“会计还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工作之余,将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简单地记录下来”(马克思)5(二)近代会计阶段时间阶段13世纪末到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形成标志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1494年出版《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总结和完善了13世纪末开始出现的复式记账法,系统地描述了商业交易中的复式记账方法的使用情况,并且对其加以科学的说明,首次总结出了若干重要的记账要素。6(二)近代会计阶段特点−以企业会计为主−在会计实务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单位、劳动量单位逐步退到次要地位−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会计具有了独立的职能,会计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形成了一套会计核算方法7(三)现代会计阶段时间阶段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至今形成标志会计报表的形成管理会计产生;会计标准或者会计准则产生8(三)现代会计阶段特点−会计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会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会计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完整的会计体系−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会计规范化9二、会计的含义关于会计的含义,我国会计理论界80年代时有过激烈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即“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本书采用管理活动论的观点10二、会计的含义会计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观点11二、会计的含义对会计定义的理解:会计工作的性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方法是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利用、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会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会计的计量单位是货币会计的目标是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12三、会计的基本职能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见《现代汉语词典》)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13(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14(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主要从价值量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是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如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等区别的重要特征−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这还是会计本身特性的体现,也是完整的、系统的管理赋予会计的重任15事后核算: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对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的价值总结;事中核算:会计利用价值数据、指标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事前预测:会计利用以往的数据和相关变化因素对未来经济活动及结果的预计。货币量度:会计主要采用,其他管理部门参考使用;实物量度:销售、采购、生产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劳动量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采用,会计部门参考使用。完整性:对所有会计对象都要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连续性:对会计对象的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系统性: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合法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等;合理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16(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主要依据价值指标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事前的全过程监督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相应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事中监督:依据经济活动发生时的资料来纠正偏差及失误,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事前监督:审查未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规定和要求,是否切实可行。17(三)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这一职能的派生。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相比,这种核算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按预期的要求进行,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18四、会计目标会计总体目标−会计的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会计应当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终极目标。−经济效益,就是已经投入及消耗的价值量与收回的价值量之比。−具体来说,我们还应当分析会计核算的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19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分别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界。企业内部需要会计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主要是相关利益者。财务会计只能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20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所有者:主要关注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为是否追加投资提供依据;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职工: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获利与福利待遇。21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关利益者)企业的潜在投资者:主要关注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为是否投资提供依据;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关注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为是否提供借款提供依据;企业的供应商:主要关注短期偿债能力的信息,为是否提供商业信用等提供依据;政府部门:主要是了解企业纳税方面的信息;企业的顾客: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往来关系是否继续的决策。22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二、会计要素资产与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会计等式的恒等式23一、会计对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从价值量上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因此,会计的对象就是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24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二、会计要素由于这是一个事物从两方面看待的结果,即表现形态的资产,取得来源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两者总是相等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们应当说,这是从静态角度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物质资源进行分析的结果。26企业的经济资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占用来源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有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这些物质资源的有着不同的取得来源,如果从外部借入的,被称为负债。这些物质资源如果是由所有者投入的,被称为所有者权益。这些物质资源具体表现即为企业的资产。二、会计要素我们应当说,这是从动态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解释,我们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从经济流入方面的收入,从经济利益流出方面的费用,作为两者比较结果的利润或亏损。27收入按照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企业支出的结果,应当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入,亦即收入。包括提供商品、劳务。会计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比较两者之差,确定企业经营损益。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要想从经营中取得经营效果,就会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出,亦即费用。包括工资、设备、材料的消耗。利润费用(一)资产与权益资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流动性分类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所控制的;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28(一)资产与权益权益−权益的定义广义的权益,是指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所有权,它包括债权人以贷款方式形成的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提供的以投资方式形成的所有者权益狭义的权益,是指“资产或资产股权超过一切债务的净值”。特指所有权净值,即净资产的所有权。29(一)资产与权益负债−负债的定义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偿还期限的分类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负债的特征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实实在在的偿还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0(一)资产与权益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投入资本: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盈余: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本增值额。−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非独立性表现在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31(一)资产与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负债是一项债务责任,它只能通过偿还才能取消,或者用新的负债来代替旧的负债。负债反映的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所有者权益反映的则是产权关系,即企业净资产归谁所有,形成的是永久性资本。32(一)资产与权益会计恒等式一个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债权人和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本供给企业使用,对于企业运用这些资本所获得的各项资产就相应地享有一种索取权,即为“相应的权益”。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所以,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企业拥有的资产与权益的总额必定相等。33(一)资产与权益会计恒等式−公式推导资产=广义的权益广义的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即为企业的负债因此可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注意: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具体项目并无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而是在整体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不能机械地认为等式双方内包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都存在着等量关系。34(二)收入、费用与利润收入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然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形成的只是名义上的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收入。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
本文标题:人大(初级会计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4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