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彭仙一简介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其中翻译质量评估(即翻译评价)是高度客观化的翻译批评形式,对其的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总观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西方翻译史,并没有出现完整而系统的质量评估理论,只是零碎的出现在一些翻译家译作的序言,或是附带在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标准的阐释中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是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朱莉安•豪斯研究广泛,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出版了17部专著,130多篇论文,涵盖的领域包括对比语用学、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等等。此外,她还是TheTranslator、Applied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德国翻译研究会的创办会员。从其著述来看,她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巨大。二豪斯模式的核心概念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在于翻译标准的确立,在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而这里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因此,判断译文质量就要看译文与原文在这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上对等的程度。豪斯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即:“意义”、“对等”和“功能”。1意义豪斯认为意义包含语义、语用和语篇三个方面。语义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它们在现实世界或人们想象的世界中所指的关系;语用意义是连接语言单位和特定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篇意义组成文本的构成方式。不过,由于语言的语篇意义是一种对于语言内部的、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的基本的组织意义,(Halliday,1994;33-36)其作用是辅助前两类意义的实现,可以说是一种言内意义,又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与元功能中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相对应,所以House认为译文质量优劣评判取决于目标文本、语篇的概念、人际意义与原文的概念、人际意义是否对等。2对等翻译批评的实质就是对等。正如卡特福德(1965:21)指出:“源语与目标语的对等是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因而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确立对等的性质和条件”。豪斯模式并不拘泥于形式、词汇和句法的狭溢的对等,她认为对等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保留,翻译的关键是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基于此,豪斯重新定义翻译的实质:翻译就是用语义、语用和语篇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源语文本。(House,1977:30)因此,翻译质量评估在于这三种意义与原文对等。在此基础上,豪斯又进一步说明译本质量高低并不是简单的看功能是否对等。她把翻译分成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认为对目的语进行最终质量评估时还应建立一个显性/隐性错误表格。3功能目的语文本应该有一个功能,这一功能由两部分组成:达意语言功能和人际语言功能。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言三种元功能: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其中语篇是一种言内功能,辅助概念和人际功能的实现),豪斯将文本功能分为:概念和人际功能。判断译文是否对等,要分析译文与原文在这两个功能上是否对等或偏离。根据莱昂斯文本的情景语境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豪斯提出评判文本功能必须对情境进行分析,并将情境分成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两个维度。显性翻译“明显地”是翻译,而不是第二原文译文明显不是直接面向译语文化读者的,而需要显性翻译的原文在原语文化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其中包括演讲文学文本等正因为与原语文化有一定的联系,翻译时,无法实现原文的功能对等,只能达到所谓的第二层次的功能对等,即译语语言文化中,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中层读者和它对应的原语文化中非原读者之间的功能对等对于显性翻译,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让译语读者进入原文及其对原文读者的文化影响,使译语读者“从外“来判断文本。“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陶渊明DuringthereignofTaiyuanofChin,therewasafishermanofWuling.Onedayhewaswalkingalongabank.Afterhavinggoneacertaindistance,hesuddenlycameuponapeachgrovewhichextendedalongthebankforaboutahundredyards.Henoticedwithsurprisethatthegrovehadamagiceffect,sosingularlyfreefromtheusualminglingofbrushwood,whichthebeautifullygrassygroundwascoveredwithitsrosepetals.Hewentfurthertoexplore,andwhenhecametotheendofthegrove,hesawaspringwhichcamefromacaveinthehill.Havingnoticedthatthereseemedtobeaweaklightinthecave,hetieduphisboatanddecidedtogoinandexplore.原文是陶渊明写于晋朝,在原语文化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而且作者用的是文言文,四字格颇多,翻译已经无法达到原文的原读者和译语读者的功能对等,而只能将文言文译为现代汉语,并翻译成现代英语,以达到译语读者和原语非原读者之间的功能对等隐性翻译包括商业、科学文本、旅游手册等等,其目的是让读者看不出文本是翻译,使原语的语言文化框架和话语世界在译文文本中得到再现。隐性翻译要求在功能和体裁上实现完全对等,而对语域和语言/文本的对等将会有所改变,因此豪斯用“文化过滤”手段来完成。Forexample,(2a)Sincemenreviveshispastexperiencebecauseoftheinterestaddedtowhatwouldotherwisebetheemptinessofpresentleisure,theprimitivelifeofmemoryisoneoffancyandimagination,ratherthanofaccuraterecollection.//Afterall,itisthestory,thedrama,whatcounts.//Onlythoseincidentsareselectedwhichhaveapresentemotionalvalue,tointensifythepresenttaleasitisrehearsedinimaginationortoldtoanadmiringlistener.“ReconstructioninPhilosophy”—JohnDewey(2b)这样看来,人类追想过去的经验,不过是因为往事的兴味可以消遣现在闲暇时候的无聊//因为如此,所以最初的追想大都是自由的想象,未必是精确的追忆//要紧的只是这个故事要说得圆满,或这出戏文要唱得有趣//多有选择材料就不免有点偏重//中选的都是那些可以动听,可以增加感情作用的情节。”原文选自约翰杜威的文章,哲学本身并不是某个特定语言或民族的,而是共享的但是西方人论哲学,句式复杂,措辞严谨;而中国人则简洁明了,自然押韵,在翻译时译者过滤了两种语言文化中不同的文化预设,所以(2b)虽是译文,但看起来并不像翻译,更符合中国人的言语习惯。三原始模式豪斯原模式从情景语境分析,将原文和译文划分成八个变量进行比较,这八个变量分别是:这一模式从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两大维度入手,前者包含家庭地域、社会阶层、所处时代三个维度;后者包含语言媒介、参与程度、社会职能、社会态度和知识范畴。语言使用者维度当中,家庭地域主要指标记作者地域方言的特点,而标准国语则不被标记。社会阶层指反映作者所处社会阶层、地位的社会方言,而受教育的中产阶级的标准语言则不被标记。所处时代是提供文章所处时代的特点。语言使用维度当中,语言媒介有简单与复杂之分。简单的语言媒介是指语言同在一个范畴,比如都是口头或都是书面。参与程度也有简单、复杂之分。独白、对话是简单的参与程度,而祈使和反义疑问则是复杂的参与程度。社会职能是分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分为对称(团结、平等)和非对称(权威、不平等)。社会态度指社会差距导致的文本风格,比如刻板、正式、非正式、协商和亲切等风格。知识范畴是相对宽泛的概念,也即话题。它既指作者的职业活动也包括文本话题和领域。这八个维度形成文本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因此,在分析原文和译文文本时,要看这八个维度是否相匹配,匹配程度越高,翻译质量越好。豪斯运用这八个维度对八个英德文本语料进行评估。评估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文本分析和功能陈述。第二步对比目标文本和原文本,质量陈述。从这八个维度来建构评估模式,说明豪斯对语篇给予高度重视。然而这一模式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参数之间出现功能重合,参数设置繁琐。比如社会态度和社会职能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人际意义的范畴;语言媒介统摄参与程度,因而也没必要把参与程度单独列出。另一方面,单纯在语域范围讨论显得片面,一些应该考虑的因素也被忽略。四修正模式随着翻译理论及相关语言学理论发展,豪斯经过多番研究探索,对原有模式做出修正,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修正模式。在校订过程中,她对原模式的原理和预设重新思考,并采纳翻译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在保留原模式的本质特征情况下,她建议增加翻译类型学,加进“genre”(体裁)一词来判断文本的功能、言语特征和社会用法之间的关系。修正模式将原模式的八个维度合成“语场、语旨、语式”三位一体。该模式由单个文本功能、语域、体裁和语言/文本四个部分组成:豪斯的模式应用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对原文进行语域体裁的分析,得到一个关于文本功能的框架,包括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部分;对译文进行同样的分析,得出相对应的功能框架;将译文和原文的文本功能框架进行比较,对出现的错误和不匹配进行说明;陈述翻译的质量,考虑到原文和所需的翻译类型,译文是否做到,在哪些层面达到对等或不对等对于译文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匹配,豪斯也提出了显性和隐性两种可能性好的翻译不仅要在文本功能上与原文达到对等,在语域三要素的各个维度上还需对等,以达到文本的功能对等任何维度上的不匹配就属于隐性错误型错误显性错误型错误则包括文本中指称意义的错误以及译语语言系统的断裂,如不合语法性或不符合译语的习惯用法。豪斯在此模式中不仅提出翻译类型学,还区分了翻译文本和改译文本(version),相应地提出显性改译文本和隐性改译文本对于显性翻译而言,一旦把一种特殊的功能添加到译文文本上,为特定读者群出版的特殊版本,包括为儿童编写的简写本,特殊工艺的普及本;或翻译目的改变,如摘要性或总结性的译本,这时就是属于显性改译文本,而隐性翻译则是译者对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不当的预设,例如对可读性或重点改变的错误看法造成的。五对模式的简评豪斯模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评估方法,既有微观标准,又有宏观标准;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其中承认一定的主观判断,也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客观性的要求模式采用功能和语用对等,并提出翻译类型学有助于分析原文文本的特征它是第一个具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证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但豪斯模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模式虽立足于语篇和文本,但其中的参数只局限于语域层面,而且彼此之间还有不少重合的,比如社会角色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的都是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进行修改和合并参数的设置不合理影响可操作性,使得模式应用时过于复杂同时,还有不少影响翻译的因素并没有考虑在内,如译语文化翻译
本文标题: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4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