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供应商订货接收用户123N…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用户用户分销中心分销中心1.1库存的基本概念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一般地说,库存是指暂时闲置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机器、人才、技术等等。库存存在的目的:预防不确定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为了保持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为了以经济批量订货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RawMaterialsandpurchasedparts)半成品库存及在制品库存(Partiallycompletedgoods(workinprocess)orgoodsintransit)成品库存(Finishedgoodsinventory(manufacturingfirms)ormerchandise(retailstores))1.2库存的不同类型(按其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所处的状态)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1.2库存的不同类型(按其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所处的状态)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原材料原材料成品成品成品工序1工序n在制品供应商制造企业配送中心零售商周转库存:采购批量或生产批量越大,单位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越低,因此,企业一般都批量购入或批量生产,这种由批量周期性地形成的库存就称为周转库存1.2库存的不同类型(按库存的作用分)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安全库存:为了应付需求、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等可能发生的不测变化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调节库存:用于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不均衡、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在途库存:指处于运输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工地之间或相邻两个组织之间的库存。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独立需求库存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相关需求库存指与其它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性需求。1.2库存的不同类型(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1)库存的作用–改善服务质量–节省订货费用–节省作业交换费用–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1.3库存利弊分析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调节供需平衡,保障企业按时交货,快速交货,能够避免或减少由于库存缺货或供货延迟带来的损失。订货费用指订货过程中为处理每份订单和发运每批货物而产生的费用。订货费用与订货次数有关。作业交换费用是指更换批量时调整设备、进行作业准备所产生的费用。(2)库存的弊端–占用大量资金–发生库存成本–掩盖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3库存利弊分析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库存成本是指企业为持有库存所需花费的成本。具体包括:占用资金的利息、储藏保管费、保险费、库存物品价值损失费用等。平均库存值指全部库存物品的价值总和。一般指在某一时间段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可供应时间指现有库存能够满足多长时间的需求。这一指标可用平均库存值除以相应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来求得。也可以分别用每种物料的平均库存量除以相应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量。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1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库存周转率库存率=年销售量/年平均库存值成品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量/成品平均库存量在制品库存周转率=生产产值/在制品平均库存量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原材料消耗额/原材料平均库存值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1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1)成品的放置位置在此情况下,是要决定在成品制造完毕以后,送到消费者手中之前,成品的库存置于何处。(2)制造业内部的标准库存的存放位置在此情况下,是要决定把原材料在制品预先制造成什么水平(距最终产品完成所需的加工时间)的标准品。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库存的放置位置(1)成品的放置位置成品的放置位置是配送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选择,向前放置和靠后放置。向前放置:尽量把成品库存储放在靠近用户的仓库或配送中心,或放置在批发商或零售商处。其优点:快速交货和降低运输成本。靠后放置:将成品储放在生产厂商的仓库内或不保持成品库存。其优点:在需求变化较大时,可以产生互补效应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库存的放置位置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库存的放置位置制造商配送中心零售商零售商零售商靠后放置制造商配送中心零售商零售商零售商靠前放置(2)标准在制品的放置位置特殊品:是指按照用户的特定要求生产的产品,通常是指是有了订单才生产,没有现成的库存。标准品:是指常备品,库存中常有,随时可以利用。一般多指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可用来加工或装配成用户所需的特殊品。一个订单接收以后,供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从库存中的标准品制成用户所需的特殊品的生产周期。而生产周期的长短与标准品的放置位置有很大关系。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库存的放置位置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库存的放置位置1周AB(1)E(4)C(1)D(1)1周1周11周5周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2库存的放置位置标准品位置最长路径供货时间(周)无DC&DBB&EADBACBABAEAA--5+11+1=1711+1+1=1311+1=121+1=210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3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库存类型基本策略具体措施周转库存减少批量Q降低订货费用缩短作业交换时间利用相似性增大生产批量安全库存订货时间尽量接近需求时间订货量尽量接近需求量改善需求预测工作缩短生产周期与订货时间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增加设备、人员的柔性调节库存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尽量“拉平”需求波动在途库存缩短生产—配送周期标准品库存前置慎重选择供应商与运输商减少批量Q基本思想:按照所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不同将其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3ABC分类法的应用ABC品种种类所占金额约20%约80%约30%约15%约50%约5%A类:数量占库存物资总数的20%、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80%左右的物资B类:数量占库存物资总数的30%、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15%左右的物资C类:数量占库存物资总数的50%、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5%左右的物资品种累计%金额累计%1009580020501002.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3ABC分类法的应用独立需求库存是指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产品的库存。例如:批发和零售业的库存医院的药品库存制造企业的成品库存和配件库存等特点:很大的不确定性。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1独立需求库存的特点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3.1独立需求库存的特点顾客A的需求时间顾客B的需求时间顾客C的需求时间时间顾客D的需求顾客E的需求时间顾客F的需求时间平均水平时间独立需求库存只能采用“补充库存”的控制机制,将不确定的外部需求问题转化为对内部库存水平的动态监测与补给的问题,通过保持适当的库存水平来保证对外界随机需求的恰当服务水平。这种“补充库存”的控制模型非常类似于一个蓄水池。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2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机制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2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机制可控的库存补充率库存状态(现有库存量)随机性的独立需求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模型监视库存状态设置库存量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3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确定每次补充库存所需的订货量?订货批量是指消耗一次订货费用一次采购某种产品的数量。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简称EOQ),就是按照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出的订货批量,这种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就称为经济订货批量法.实现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的总和最小。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3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1)对某产品的需求率恒定(2)产品以批量生产或采购,整批到货(3)存在两种有关的成本,即库存成本、每批订货成本或作业交换成本(4)各个产品的决策独立(5)不存在需求、订货周期或供应的不确定性基本经济订货批量问题是在以下假设进行讨论的: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3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Q两次订货之间的间隔库存消耗速度(需求率)Q/2=平均周转库存量现有库存量周转库存的变化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3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总成本=年库存成本+年订购成本(或作业交换成本))()(2SQDHQCC—年总成本D—需求量(个/年)H—单位产品的年库存成本(通常以价格的百分比计算)S—订购或作业交换成本(元)Q—批量(个)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3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总成本订货批量(Q)最低总成本订购成本库存成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HDSEOQ23.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3.4EOQ应用的意义(1)需求与平均库存之间的关系需求增加会带来最优库存水平的增加,按照年需求量增加倍数的平方根的比例增加。(2)订购成本(或)作业交换成本与批量之间的关系订购成本的减少会带来批量的变小,从而周转库存也变小,这样可以更经济地小批量生产。(3)变量估计误差对库存管理策略的影响HDSEOQ2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1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定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连续不断地监测库存水平的变化,当库存水平降到再订货点(RecordPoint)R时,就按照预先确定好的量Q进行订货,经过一段时间(订货周期L),新订货到达,库存得到补充。有时,定量控制系统又被称为再订货点系统、固定订货量系统或Q系统。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1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现有库存量时间库存水平(IP)订货到达订货到达每次订货量Q再订货点R订货发出订货发出LL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1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库存水平(Inventoryposition,IP)IP是衡量某库存产品能否满足未来需求的一个指标,他取决于预计到货量(ScheduledReceipts,SR)和现有库存量(On-HandInventory,OH)IP=OH+SR-BOIP-库存水平OH-现有库存量SR-预计到货量BO-延迟交货量或已分配库存量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1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定量控制系统的两个主要控制参数每次订货量Q:通常可以采用EOQ,但也可以是价格分割点(Price-BreakQuantity)即能够得到价格折扣的最小量,也可能是容器的容量等。再订货点R:在EOQ的假设条件,如不存在需求、订货周期或供应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再订货点等于订货周期内的需求,不需要安全库存。一般情况下:R=DL+BR-再订货点;DL–订货周期内的平均需求B-安全库存。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1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安全库存的确定安全库存的大小取决于顾客服务水平和库存持有成本二者之间的折衷。可以使用成本最小化模型来寻求最优的B。定量控制系统所用的一个典型假设是:一定周期L内的实际需求DL服从正态分布,首先必须估计该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安全库存为B=ZLZ—为了满足周期服务水平,从均值开始所需的标准偏差的倍数。L—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1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DL周期服务水平缺货概率RZL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2定期控制系统(P系统)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P定期检查库存,并随即提出订货,将库存补充到目标库存量T。在这种系统中,库存水平被周期性的,而不是连续性地观测,每两次观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由于需求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两次观察之间的需求量是变化的。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2定期控制系统(P系统)定期控制系统IP1L订货量Q1订货间隔PL订货量Q2目标库存量T订货量Q3时间现有库存量IP34.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4.2定期控制系统(P系统)观测间隔P它可以是任何方便的间隔,如按照每周或每月的某一天等。目标库存量T在定期控制系统中,每隔时间P,库存水平才可能得到改变,如果在考虑订货周期L,目标库存量的设定必须使P+L间隔内的库存量非负。T=DP+L+B=DP+L+ZP+LDP+L:P+L间隔内的平均需求;P+L:P+L间隔内的需求的标准偏差;Z:为了满足周期服务水平,从均值开始
本文标题:运营管理二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6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