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娟2017.6.14血透患者内瘘扣眼穿刺主要内容一、扣眼穿刺技术发展史二、扣眼穿刺的优势三、扣眼穿刺技术关键点四、扣眼穿刺并发症及处理扣眼穿刺技术发展史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了近30年曾经被称为”定点”穿刺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瘘的三种穿刺方法绳梯法区域法扣眼法扣眼穿刺每次进针采用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深度重复穿刺在穿刺6-12次,可形成一皮下隧道,以后则采钝针穿刺隧道进行透析。皮下隧道扣眼穿刺的优势美国肾病基金会血管路径临床指南明确推荐钝针扣眼穿刺法,并认为它是目前防止内瘘闭塞及血管瘤形成的最佳方法。钝针钝针的结构特点是椭圆形的针尖,不具有切割锋面因而在进针过程中不会割伤隧道,有效保护血管穿刺点,使扣眼法穿刺能长期顺利进行。两种穿刺方法比较区域穿刺8个月的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20个月的动静脉内瘘优势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少。该技术的成功开展特别是对于内瘘较局限,自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也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深受患者好评。区域穿刺一年后,内瘘的血管瘤形成和血管狭窄都高达100%,而扣眼穿刺一年后则分别为6.67%和13.33%,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区别(P0.01)。扣眼法的内瘘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区域法,同时对内瘘血管的长度要求不高,推荐为内瘘穿刺的首选方法。扣眼穿刺技术关键点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病员手臂摆放为同一姿势病人和血管的选择病人的选择依从性好的病人每周透析三次的病人血管的选择可以选择比较浅的血管尽量不要选择血管瘤处技术关键扣眼穿刺位置=组织隧道+血管瓣组织隧道的形成和耳洞的形成很像血管瓣是在血管同一处反复穿刺形成,当组织隧道和血管成形后,就改为钝针穿刺.正确的穿刺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穿刺针引导自己经过隧道进入瘘管,而不是已经成形的组织隧道引导针的进入扣眼穿刺法的注意事项钝针扣眼穿刺前,一定要先彻底处理穿刺点的结痂,否则不利于穿刺针从扣眼处送入,同时会引起局部穿刺点渗血。可用5%碘伏湿敷10min,待结痂充分湿润变软后去痂。湿润去除血痂后,手持钝针从穿刺点慢慢捻转往里轻轻推送,速度要慢,如有阻力,可调整方向,即可顺着皮下固定隧道滑入血管。要改变以往快速进针的习惯,同时要注意,钝针穿刺的明显不同点是:没有进血管时的突破感。在感觉进针较紧时,不能使用蛮力,应边捻转边进针。扣眼穿刺法的并发症感染渗血穿刺部位湿疹、条索状硬结和瘙痒血流量不足进针困难局部感染表现仅有内瘘周围皮肤微红、发硬,皮温升高,无疼痛感,压痛轻微,无全身症状,血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处理行局部B超、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细菌培养,观察感染部位体征变化,指导患者测量体温,每日2次局部湿热敷20min后,用消炎止痛膏外敷以促进炎症消退同时听诊内瘘杂音,防止内瘘堵塞。感染期暂停内瘘扣眼穿刺。预防扣眼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穿刺前患者清洗穿刺手臂处皮肤去痂前消毒皮肤,去痂后再次消毒皮肤。扣眼固定器血管皮肤表面Biohole扣眼穿刺点渗血表现发生在使用扣眼穿刺初期血管压力高的患者在穿刺完成后即有血液从穿刺点渗出血管压力高、内瘘血管表浅、消瘦、缺乏皮下组织等情况更易发生渗血。处理穿刺前彻底清除血痂可有效预防渗血发生,发现渗血时,首先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无渗血后重新固定。若经过调整位置不能止血,则用棉球压迫针眼或者丝线拉紧针眼处皮肤达到止血效果。预防在进行锐针扣眼穿刺时,穿刺进针角度减小至15°,以延长皮下隧道的长度,以预防穿刺点渗血。穿刺部位湿疹、条索状硬结和瘙痒表现穿刺点的周围皮肤出现湿疹、条索状硬结、瘙痒和皮肤色素沉着,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针管周围瘙痒不适,拔针后症状消失,检查局部无红肿、无渗液等。处理予地奈德乳膏局部涂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针管周围瘙痒不适及隧道发生条索状硬结,使用16G换为进口NIPRO钝针穿刺后,上述可症状消失。血流量不足原因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纤细、穿刺不到位、内瘘部分血栓形成、血管壁纤维化形成血管狭窄等。处理发生血流量不足时,内瘘血管充盈良好,可能是穿刺深度和穿刺针位置不合适所致,可调整穿刺深度和改变穿刺针斜面的角度。穿刺时钝针进针困难原因血管位置深,瘘管壁厚处理朝进针的方向找一些参照标志,如小疤痕,这样穿刺方向容易掌握。当有进针困难或进针感觉紧涩、患者疼痛时,不用蛮力,可调整方向或休息后再捻转进针或改用锐针其他部位进行穿刺,使隧道有修复的机会。预防加大穿刺角度至45°,在扣眼形成后,向其他穿刺者做好交班,避免了按常规角度穿刺造成的穿刺困难。扣眼穿刺综合评价感染、渗漏、穿刺失败率低减少血肿的形成减轻疼痛的程度,限制麻醉剂需求患者有更大的自主权,减少对医院的依赖这项技术最大的缺点是护士配置问题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钝针穿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6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