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实验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策略理论基础常见问题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良好的信息素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与人协作能力。。。。。。教育处在不停顿的改革之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背景利用信息技术谋求教育改革对现行教育状态不满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寻求教育改革之路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对现行教育状态不满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示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改变了信息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改变了时空结构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形态信息技术美国历史教师感言:“网络进了教室,现在我讲什么,学生们几乎都知道….”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美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80年代中期,美国公立学校、大学、研究机构和苹果计算机公司合作进行了“明日苹果教室”(ACOT)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1996年,美国教育部颁发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该计划提出了一个以四项国家教育技术目标为导向的广泛改进教与学的远景设想。2000年底,为了进一步落实将技术应用到教育中的承诺,美国又颁布了《数字化学习――美国国家教育计划》。在这一新的计划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计划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目标1: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室、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中使用信息技术;目标2:所有的教师都将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标准;目标3:所有的学生都要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4:通过研究与评估,促进新一代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应用;目标5:通过数字化内容和网络的应用改革教与学。研究背景美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94年开展了小学语文“四结合”2000年8月学科“四结合”2000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2000年“校校通”工程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12月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2005年4月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研究背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质与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标与关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背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小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2003年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2005年前,所有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研究背景“校校通”工程的目标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是: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设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不具备条件的少数中小学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讨论稿)研究背景新课程改革研究背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使我国农村部分中小学逐渐形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即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研究目标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研究:探索出三种环境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陕西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陕西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三种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研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监控与评测体系研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支持与保障体系研究中学主要进行网络环境下(三模)的语文、数学、英语的整合研究小学主要进行非网络环境下(一模和二模)的语文和英语整合研究研究实施的基本策略和措施基本情况调查理论和方法培训现场课指导优秀课例观摩定期检查与指导教学设计方案定期举行听课与评课的观摩活动积极参与各种交流定期举行内部(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交流;教学科研的指导培训专题关于“现代远处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整合模式及案例观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课例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培训。。。。。交流课的现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基于网络环境和非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教学模式,协助实验学校具体实施,做出一些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课,示范课的成果做成综合课例的形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围绕教学开展进行的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学生作品与创意学科领域专家对教学实施的评价教学反思相关论文模仿、迁移、改造已有的整合教学模式通用的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模式概括、提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情境——探究”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互联网络中的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模式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模式数学概念的形成——获得教学模式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数学协作探索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教学科研的指导行动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课题申请书、结题报告的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公开示范课的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从数字化学习到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2020年的教室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知识建构知识是主观建构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继而被发现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由于个人经验的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鱼就是鱼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激起的。表现为合作的学习能够促进个体认知结构的健康发展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学习是知识建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会话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情境”与“去情境”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如:医学中的具体病理、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等,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个体户式学习:学习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协作学习: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通过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意义建构的核心就是知识点建立新联系的过程。这既可以是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原有知识点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意义建构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在学习中是否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联系、假设和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设计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或问题提供方法的引导和支持创设开放的、内容丰富的、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强调整体性教学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曾对“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经过将近十年的网络教学实践,人们逐渐取得共识,终于认识到“取代论”是一种有失偏颇的片面观点。到2000年,美国教育部向国会提交的“教育技术白皮书”中下列观点已经占据统治地位: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的原有含义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与运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等。研究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不再是片面强调网络学习环境的应用而忽视课堂教学;不再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片面强调建构主义理论而忽视其他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是片面强调网上资源的利用而忽视音像媒体和其他传统媒体的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的核心就是:对特定的内容和学习者,用适合教学内容传输和学习者学习的技术手段来呈现与传输,在此过程中运用合适的学习和教学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能够很好的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够实现所有的教育目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需要比较高的投入,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可行性较低;较低的投入,产出较高的教学效益研究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常见问题常见问题尝试模仿期(焦虑、盲目、抵触)熟练适应
本文标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7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