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产成本管理三月份(产值:19,736,510)3月份,盈利,388792220%,制造费用6%,1194606,人工成本4%,701513,材料成本70%,13952469四月份(产值:24,031,267)4月份人工成本,865269,4%,制造费用,12874095%盈利,3841408,16%,材料成本,1803718175%五月份(产值:26,277,280)5月份人工成本,934168,4%,制造费用,16004986%盈利,4966574,19%,材料成本,1877604071%六月份(产值:30,785,902)6月份人工成本,995543,3%,制造费用,13516794%盈利,5814694,19%,材料成本,2262398674%材料成本变化(3-6月)050000001000000015000000200000002500000068.00%69.00%70.00%71.00%72.00%73.00%74.00%75.00%76.00%材料成本13952469180371811877604022623986比重70.69%75.06%71.45%73.49%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人工成本变化(3-6月)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人工成本701513865269934168995543比重3.55%3.60%3.56%3.23%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什么是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成本的构成标准成本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人工成本主材辅材包材计件单价水电费管理人工维修费办公费模具分摊厂房折旧设备折旧实际成本=当月实际发生费用(当月实际领用+上月盘点-本月盘点)进行分配至每个产品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成本分类有形成本1.接单销售的成本2.研发技改的成本3.生管采购的成本4.生产成本5.质量成本6.后勤保障的成本7.资金的成本8.售后服务的成本无形成本1.人力资源成本2.资本成本3.服务成本4.环境成本5.沟通成本6.时间成本7.信用成本8.机会成本9.规划成本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加强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工厂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做好生产成本的控制:依照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传统的成本管理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强调节约和节省。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公司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成本管理控制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是控制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观念转变“单纯节约”“花钱是为了省钱”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来提升市场占有率推行提案制度和合理化建议,取得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增加检验或培训费用,减少废品损失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1.定额制订: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计量标准化价格标准化质量标准化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制度不完善制订执行不力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的手段降低成本的手段必须以不损害企业基本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为前提,并要有利于企业管理措施的实施;同时充分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来选择成本降低的手段与工具;除有形成本控制中所提手段与工具外,中高阶管理人员可结合管理升级时适时使用对应的降低成本的手段与工具,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成本成本手段成本控制的手段1.适时制(JIT):通过严格需求带动生产制度,使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配件、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达成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配套性生产,减少半成品在途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成本控制的手段2.全面质量管理(TQM):TQM的目标就是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通过TQM来计量和报告部门或个人业绩时,可将重点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类: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抛光车间与品管部正在推动的《碰划伤品质改善专案》品质改善细节管理成本控制的手段3.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其应用于降低成本的手段就是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施改进以增强竞争力。成本控制的手段4.限制理论: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故在有些情况下,降低成本的手段要有逆向思维,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机加正在申购之复合机、大车床等成本控制的手段5.目标管理:即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使用在降低成本的手段时则表现为: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例:降低材料成本,将其有效控制在总成本的65%左右改善方法:实心铜棒加工改空心铜棒加工铜材加工改为锌压铸(如94系列、84系列把手)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在本厂的总生产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主要原因在于铜材价值高:1.做好铜材的管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偷盗行为。《铜材管理制度》2.做好生产品质管控,减少品质不良造成材料成本的增长。《碰划伤品质改善专案》《生产品质管理条例》《生产防护条例》3.改进产品结构及现场生产工艺,采用代用料(如锌合金、POM等)、减少投料(空心铜棒、改锻造、改铸造、改焊接等)4.建立定额标准,有效控制材料投入。材料成本控制103026半圆盖锻造改为铜板冲压原材质C37700改后材质C27000原重41.7g改后重量17g原单价5.9改后单价3.45材料成本控制出水口铸造改为管件涨形原材质铸造铜锭改后材质铜管原重580g改后重量263g材料成本控制主体组件改良原材质全铜改后材质铜+塑胶原单价35.48元改后单价28.28元材料成本控制铜棒加工改铸造原材质铜棒改后材质铸造铜锭原重420g改后重量249g材料成本的控制原材质GBR-003(C36000)改后材质POM原重10.4g改后重量1.4g原单价1.25RMB/PCS改后单价0.2RMB/PCS033007N外壳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控制通常意义上的人工成本主要是指产品计件单价,而我们考核中则涵盖了管理人员的工资、员工计件工资、员工计时工资:合理制订产品计件单价,以工时测量结果做为标准(已有制订标准,计划在年内执行);管理人员定岗定位,工作合并,减少冗余人员;员工在计件工资之外的额外计时,应充分分析其合理性,制订相关之《额外工时贴补方案》,规范计时工时,并采用管理手段减少计时工资的投入,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控制计时工时现场整理443小时27.3%8月合计计时工时1623小时设备维护211小时13%转运工件157小时9.7%修磨刀具66.5小时4.1%补加工时211小时13%其余工时214小时13.2%新品试制142小时8.75%修整模具146.5小时9%人工成本控制现场整理工时是否需要给??(6S推动有否意义??)设备维护工时是否需要??(配有专职维修工,如果是日常保养也要给工时??)转运工件是否需要给工时??(配有转运工??)整理图纸是否需要给工时??(专有图纸管理员??)补机加工时是否需要给??(单件均有计件单价,如何给才合理?)新品试制工时是否需要给??(机加已成立新品试制组??)工装、刀具修整工时是否需要给??(模具班是否不存在??)制造费用控制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管理提升,导入6S,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减少设备维修费用;观念转变“花钱为了省钱”,解决生产瓶颈资源对生产成本影响(购入复合机、大车床等)结束语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巨大的潜力,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成本应挖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本文标题:生产成本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7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