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基础第五章“市场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5章市场理论市场理论概述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三节不同市场经济效率比较第四节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一、市场与市场结构二、市场理论的研究对象一、市场与市场结构市场就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同时,也是产品、劳务等得以交易以确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按市场结构的特征(市场竞争强弱情况)分类:(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2)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四大类(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又叫作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很苛刻,它包括: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第三,行业的进入和退出门槛很低;第四,完全信息。(二)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整个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的市场结构。垄断市场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厂商;第二,该厂商生产的产品没有替代品;第三,该行业进入的门槛很高。垄断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垄断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第二,行政垄断;第三,专利技术垄断;第四,自然垄断。四大市场类型的对比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异程度对价格的控制程度进出行业的难易程度举例接近行业完全竞争市场很多完全无差别无法控制很容易农产品垄断竞争市场很多有差别可以但程度很弱较困难轻工业品寡头市场几个可能有相当程度比较困难汽车石油垄断市场一个无替代品完全控制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分析一、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四、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一、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只是整个市场份额的极其微小的部分,因此,单个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图5-1完全竞争厂商需求曲线的形成水平的需求曲线表明:第一,对完全竞争的厂商来说,他只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即他不能改变价格;第二,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单个厂商能够出售他愿意出售的任意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单个厂商的需求是无限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并不意味着价格是一成不变的。当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均衡的价格将会改变。这样,厂商的需求曲线将会上下平行移动。如下图所示:图5-2完全竞争厂商需求曲线的变动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由于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因此,厂商无论销售多少产品,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是固定不变的,都等于平均收益,而平均收益又等于价格(P),从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单个厂商来说必有:MR=AR=P表5-1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价格P需求量Q总收益TR=PQ平均收益AR=TR/Q=P边际收益MR=△TR/△Q21222224222362224822251022261222271422281622图5-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均衡是指厂商在短期内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投入量进而调整产量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原则是:MR=MC,即在短期内,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来确定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产量。厂商获得经济利润,其利润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厂商没有经济利润,但也没有亏损,即此时厂商处于盈亏相抵状态,E点也称为盈亏相抵点。由于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所以厂商是亏损的,亏损额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但又由于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厂商的总收益在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之外还有剩余,以弥补在短期内总是存在的固定成本的一部分,从而使亏损达到最小。平均收益刚好等于平均可变成本,从而总收益刚好可以弥补可变成本。四、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图5-5(1)可见,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3、P4时,根据MR=MC的原则,厂商所确定的最优产量分别为Q1、Q2、Q3、Q4。所谓的最优产量是指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一定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产量。图5-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厂商短期均衡时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正是供给曲线中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实际上就是其短期均衡点的轨迹。而均衡点全部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上,因此,可以用完全竞争厂商边际成本曲线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来表示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调整的,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边际收益(MR)等于长期边际成本(L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的调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生产规模的调整,即厂商可以根据需要把生产规模调整到最优的水平上;另一方面是选择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图5-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E点,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由图中可见,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等于零。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满足的条件是:价格(与边际收益相等)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又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即有:MR=LMC=LAC很明显,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等于零。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1.优点(1)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供给等于需求,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2)相比较于其他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最大,价格最低,从而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同时消费者得到的好处也最多。(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规模和实力都偏小,进行技术研发的能力比较薄弱;(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不能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2.缺点第三节不完全竞争市场分析一、垄断市场二、垄断竞争市场三、寡头市场一、垄断市场(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在垄断市场中厂商数目只有一个,因此,该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很显然,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垄断市场中,对厂商而言,价格相对于产量的变化不再是常量,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影响价格。即如果垄断厂商想提高价格,他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实现;如果垄断厂商想增加销售量,他必须降低价格。(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表5-2垄断厂商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价格P需求量Q总收益TR=PQ平均收益AR=TR/Q=P边际收益MR=△TR/△Q8188872147663186454205245204036183-227142-41881-6由表5-2可以看出,垄断厂商总收益(TR)随着产量即需求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动规律;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随着产量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变动规律,而且边际收益(MR)比平均收益(AR)以更快的速度递减;在各种产量水平上,平均收益(AR)和价格(P)始终相等。图5-7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在图中,垄断厂商获得经济利润,经济利润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在图中,垄断厂商盈亏相抵,既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在图中,垄断厂商是亏损的,亏损额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在图中,厂商的总收益刚好可以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即此时,厂商无论是生产还是不生产,亏损的数额都是一样的。如果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萎缩或者厂商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厂商将会停止生产。(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或者说,只要厂商的需求曲线不是一条水平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则就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的调整可分为三种情况:(1)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如果通过长期的调整还是找不到一个可以使他获得利润或者至少是亏损为零的生产规模,那么,该厂商会选择退出该行业。(2)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是在长期内,厂商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摆脱了亏损,甚至有了盈利。(3)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盈利的,那么,厂商通过长期的调整实现了更大的盈利。(六)对垄断市场的评价(1)垄断厂商的“低产”意味着,垄断厂商使资源浪费了,本来可以生产更多产品却不生产,从而使得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2)垄断厂商的“高价”意味着,消费者为消费垄断厂商的商品要比消费完全竞争厂商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降低。(3)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的存在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加剧两极分化。(4)垄断的存在使得垄断厂商可以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经济利润,从而有可能导致垄断厂商不去搞技术研发,阻碍了技术进步。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但更接近于前者的一种市场类型。二、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厂商数量多;第二,不同的厂商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别性;第三,行业进入和退出的门槛比较低;第四,厂商之间的竞争一般表现为非价格竞争。(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内,根据MR=MC的原则实现短期均衡时获得了经济利润。(2)垄断竞争厂商在实现短期均衡时盈亏是相抵的,即既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3)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时是亏损的,但由于其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从而总收益在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之外还有剩余,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的支出,所以,此时尽管是亏损的,但生产比不生产的亏损要小,因此生产更划得来。(4)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其平均收益即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其总收益仅够弥补可变成本,从而无论生产还是不生产,其亏损额度都是相同的,亏损都等于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生产和不生产是一样的。如果此时,价格进一步下降或者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则厂商将会停止生产。(三)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1)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和价格都介于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说明其经济效率也介于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2)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别性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3)在短期内,厂商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经济利润,从而垄断竞争厂商有着更多的创新的动力。当然,由于规模和实力偏小,使得垄断竞争厂商进行技术研发的能力有限。寡头市场是指整个市场上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均由少数几家厂商所控制的一种市场结构。三、寡头市场寡头市场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厂商数量很少,每个厂商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大;第二,厂商之间的依赖程度很高;第三,存在行业壁垒。寡头市场中的厂商数量非常少,每个厂商的规模和实力都相当大,因此,每个厂商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都不得不考虑其他厂商的反应,并根据这些反应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决策。于是,每个厂商的利润不仅受厂商自己行动本身的影响,还受到行业中其他厂商决策的影响。寡头厂商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分为相互勾结和不相互勾结两种情况。所谓相互勾结就是寡头厂商之间通过协议的方式来确定产量和价格。而不相互勾结则是指寡头厂商相互独立决策而又同时考虑其他厂商的反应的情况。第四节不同市场经济效率比较一、一般性结构二、价格和产量的比较三、价格和成本的比较一、一般性结论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的经济效率是不同的。西方经济学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分析得出结论:市场竞争的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市场垄断的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低。二、价格和产量的比较(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的最低点,表明完全竞争市场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产量最大,价格最低。(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左侧,表明垄断竞争市场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产量比完全竞争市场低,价格比完
本文标题:经济学基础第五章“市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8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