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第八章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八章中年期的心理发展(35—65岁或40---60岁)中年期是心理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期,表现出过渡期的变化性。和以前各个阶段比,中年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最大,有的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有的人还为生计奔波;有的人享受婚姻的幸福,有的人为离婚而头疼。中年期的发展课题1、中年期生理变化(更年期)的适应;2、中年期是个人的事业趋于成熟,达到巅峰的时期,社会的急剧变革使中年人面临再教育和再就业的挑战。3、中年期的代际关系和夫妻关系面临着矛盾、冲突和紧张的挑战。4、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时期。中年期的发展课题是爱和工作,获得创造感,避免停滞感。第一节中年期的生理变化一、身体变化(体型、皮肤、肌肉的变化,各种感觉及其功能、脑和内脏器官也逐步退化)二、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老年期的开始,同时也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其生理变化主要是: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第二性征逐渐退化,与性激素有关的组织退化,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更年期综合症。(一)女性更年期1、含义:指妇女一生中性成熟至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是妇女有生育能力(生殖期)过渡到无生育能力(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2、标志:女性更年期无论开始早晚(35或50岁)、历时多久(几个月或几年),总可分成绝经前期、绝经期(月经停止)和绝经后期(月经停止1年以后),并以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为标志。3、症状:更年期期间,由于妇女卵巢功能的衰退、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可引起身体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如潮热、出汗、烦躁、睡眠不好、关节疼痛等症,严重者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骨质疏松、骨折、肥胖症及老年性痴呆等病。进入更年期后,短期症状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和损坏。4、正确认识女性更年期:从认识更年期症状到证实更年期综合症(也称更年期相关疾病)的存在,是一个历史进步的过程。更年期,主要是卵巢功能退化,绝经后女性不再有生育能力,并不是身体所有系统的功能都“衰老”、退化了。(二)男性更年期1、男性在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变时也会经历一段不平常的时期,目前称为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症。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有的人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会因雄激素减少而表现出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系列症状。2、常见症状:(1)精神与神经症状:如神经过敏,急躁、爱发脾气,倦怠,压抑感,记忆力、思考力和注意力减退,睡眠减少、失眠,兴趣减低,麻木、刺痛感,不安,恐怖感,孤独感、缺乏自信、易纠缠琐事。(2)血管调节失常:浑身燥热、不安,头痛、眩晕,心悸,眼前有黑点,或四肢发凉。(3)性功能减退(三)更年期心理特点(1)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易怒,易紧张焦虑。(2)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易集中自己的思想,不易集中自己的精力。(3)心理敏感性增强,感觉易敏感。(4)记忆力减弱。上述更年期出现的心理特点并不是所有更年期的个体所共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心理调养首先要明确,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出现一些症状是不可避免的,不必过分焦虑,要解除思想负担,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丰富生活乐趣,改进人际关系,保持精神愉快,稳定情绪。亲属应在精神及生活上多给些安慰和照顾,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分激动。第二节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变化中年后期(40岁后)各种感觉能力开始减退。二、记忆的发展变化不能笼统说下降了,而是表现为记忆侧重点或结构的改变。如果记忆的材料是熟悉的,中年期的记忆保持平稳。但如果记忆材料是不熟悉的,或从记到忆的间隔较长,中年期的记忆则表现为大幅度下降。这和成人的实用性思维特点是一致的。即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三、创造力的发展在不同专业领域内,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段是不同的。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第三节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年人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二、人格的变化中年人的人格保持相对稳定,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1、内省日趋明显。(更关注内心世界)2、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3、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遇到挫折或冲突时,更多采用幽默、升华、利他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很少采用否认、歪曲、退缩等消极防御机制。4、为人处世日趋圆通。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幽默: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尴尬和困窘。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第三节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三、职业的发展1、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2、工作绩效: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而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准。四、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年人的人际关系较其他时期最为复杂)1、中年人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中年人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特点表现为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但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3、一般多数中年人与父母的关系容易相处。4、与子女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子女与父母沟通相对减少,出现空巢家庭)第四节中年期的心理卫生一、老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事业与家庭危机)。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家庭幸福是个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来源.)第九章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2006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约1.34亿,占总人口的11%,根据国际标准,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上的国家即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一、老年期的发展课题①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②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③适应配偶的死亡。④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⑤承担公民的社会义务。⑥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二、老年期的一般特点(一)是个体的衰弱期。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衰弱。,在微观上,主要表现为细胞新陈代谢减慢,水分占人体的比例减少;在宏观上,头发变白,背开始弯曲,行动不便,视力减弱,记忆力下降,思维变慢。(二)是个体逐渐与社会发生疏离的时期。一是来自社会的疏离,老年人被社会关注度下降,二是来自个人的变化,老年人大多不再工作,不再积极参加社会各种活动,大多时间呆在家里,呆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三)心理问题严重时期。面对与生俱来的对死的恐惧,对生的依恋,心理问题可能加剧。(四)性别差逐渐减少。两性间的交往不再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因而在这一时期往往有许多知心的异性朋友。三、老年期心理变化观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老年丧失期观和毕生发展观。(一)老年丧失期观(传统的观点)1、认为老年期的心理只有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认为老年期是一生的丧失时期,丧失的内容包括: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2、老年丧失期观的主要依据(1)人作为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2)心理发展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3)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二)毕生发展观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受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逐步向老龄化过渡,加之发展心理学本身研究范围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将人的毕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毕生发展观也逐步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毕生发展观是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等人提出的,与传统观点相反的心理发展观。毕生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传统的心理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从生命之初开始,儿童青少年是发展的主要年龄阶段,到成年期处于稳定,到了老年阶段,心理衰退则成为其主要特征.传统的心理发展观强调早期发展经验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后继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先前的经验.毕生发展观则主张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毕生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发展较早的衰退也早,发展较迟的衰退也迟。)在智力发展领域,巴尔特斯将智力分成认知机械(mechanicsofcognition)和认知实用(pragmaticsofcognition)两种成分,或称液体机械和晶体实用,这基本对应于卡特尔所提出的液体和晶体智力.认知机械与认知实用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前者在成年早期就开始衰退,呈较明显的倒U形发展趋势,后者在成年期后仍不断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明显变慢,并在老年后期出现衰退.毕生发展观的基本内容3、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毕生发展观认为发展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功能上的增加,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同时也包含已有能力的丧失,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语言的发展为例,在个体获得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他对其它语言的发音能力明显降低了.得失法可以用来判断毕生发展的完善程度,即用获得与丧失之间的比率作为评价发展完善程度的标准.比率越大,发展的完善程度就越高,反之,发展就越不完善.成功发展就意味着同时达到最大的获得和最小的丧失.得与失的辩证法是发展的基本特征,一生中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是得与失的结合.毕生发展观的基本内容4、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5、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年龄、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等,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年龄阶段的影响,主要指生物性上的成熟和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文化事件,包括接受教育的年龄(如6岁入学,18岁高考等),女性更年期,职业事件(如退休)等历史阶段的影响,指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如战争,经济状况等,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某一代人产生的共同影响。非规范事件(非常规)的影响,指对某些特定个体发生作用的生物与环境因素,包括疾病,离异,职业变化等,非常规的影响只会影响一个人或一些人,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表,但它们对个体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增强了发展的多方向性。对成人的发展而言,非常规事件的影响远远超过年龄的影响。生活事件应激表(举例)排序生活事件应激值(LCU)1配偶死亡1002离异736个人不适与身体疾病538被解雇4710退休4516经济状况的改变3818工作改变3627升学或辍学26一年内,LCU超过200,有50%患病机会;超过300,概率接近100%.而低于30时,保持身心健康的机会大大高于平均水平.毕生发展观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它所强调的心理发展贯穿于一生的观点虽然值得肯定,但是却相对忽视了心理变化的总体衰退趋势。四、老年期的认知变化老年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二)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原因:1.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三)思维的年老变
本文标题:第八章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9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