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 快速消费品扩散的模型研究——以中国乳制品为例
快速消费品产品扩散的模型研究——以中国乳制品为例作者:张磊,吕裔良,ZHANGLei,LUYi-liang作者单位:张磊,ZHANGLei(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吕裔良,LUYi-liang(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名:预测英文刊名:FORECASTING年,卷(期):2009,28(1)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3条)1.MeadeN.IslamTModelingandforecastingthediffusionofinnovation-A25-yearreview2006(3)2.IslamT.MeadeNModellingdiffusionandreplacement2000(3)3.FransesPH.KloekT.LucasAOutlierrobustanalysisoflong-runmarketingeffectsforweeklyscanningdata1999(12)4.HansenFDistinguishingbetweenfeelingsandemotionsinunderstandingcommunicationeffects2005(10)5.BuckinxW.PoelDVCustomerbaseanalysis:partialdefectionofbehaviourallyloyalclientsinanon-contractualFMCGretailsetting2005(1)6.BawaK.ShoemakerRWThecoupon-pronecustomer:somefindingsbasedonpurchasebehaviouracrossproductclasses1987(4)7.KimSY.StaelinRManufacturerallowancesandretailerpass-throughratesinacompetitiveenvironment1999(1)8.张秀娟.黎婉文.申文果品牌、零售商及价格对质量感知和购买意向的交互影响——以快速消费品为例[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2007(1)9.DeepaC.TellisGJAcriticalreviewofmarketingresearchondiffusionofnewproducts200710.KamakuraWA.BalasubramanianSKLong-termforecastingwithinnovationdiffusionmodels1987(1)11.GrewalR.MehtaR.KardesFRThetimingofrepeatpurchaseofconsumerdurablegoods:theroleoffunctionalbasesofconsumerattitudes2004(1)12.张华初.林洪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ARIMA预测模型[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6(7)13.王谊鹃.朱信凯运用灰色模型对我国肉类产量的预测[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5(16)14.RogersEDiffusionofinnovations199515.OlsonJ.ChoiSAproductdiffusionmodelincorporationrepeatpurchase1985(4)16.HorskyD.SimonLSAdvertisingandthediffusionofnewproducts1983(1)17.RobinsonB.LakhaniCDynamicpricingmodelsfornewproductplanning1975(10)18.SultanF.FarleyJU.LehmanDRAmeta-analysisofapplicationsofdiffusionmodels1990(4)19.李志强.张蕙杰.李哲敏2001年奶业形势判断与2002年展望[期刊论文]-中国乳业2002(2)20.李志强.刘自杰2003年上半年奶业形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乳业2003(7)21.ZeithamlVA.BerryLL.ParasuramanAThebehaviouralconsequencesofservicequality1996(2)22.ReichheldFFLearningfromcustomerdefections1996(2)23.NarajR.GuptaM.NarasimhanCCustomerprofitabilityinasupplychain2001(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建宁基于采用效用和交互作用的产品扩散模型研究——以我国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为例2006本文引入产品扩散效用场,并且重新定义了场的“势差”和“介质”。从场的知识可以看出,决定产品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场的“势差”和“介质”两个方面。由于“势差”主要是产品相对于采用者的效用和采用者本身的预期决定,所以认为产品和采用者的特征是影响“势差”的主要因素。“介质”则将其分为两个方面,既传播渠道和传播环境。传播渠道也分为产品实体传播渠道和信息传播渠道两个方面。传播环境则包括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其中经济环境还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然后,总结概括了各大因素的子因素对产品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扩散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产品扩散中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的随机性。在交互模型的基础上,对两产品扩散模型中的交互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互补和替代的两产品扩散时的交互作用机制,对交互因子的形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的两产品扩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稳定性证明。此外,在微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普通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将产品成本、人民生活水平等宏观因素引入微观产品扩散模型中,得到新的产品扩散模型。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上,以我国通信和互联网产业为例,将产品扩散模型应用于固定和移动电话、拨号网络和宽带网络的扩散中去,分析了这些产品的扩散情况,预测了我国未来这些产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情况。认为我国移动和宽带互联网将会在未来几年中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2.期刊论文张磊.李一军.闫相斌.ZHANGLei.LIYi-jun.YANXiang-bin基于竞争的多代产品扩散模型及其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12)运用扩散理论研究新产品的市场成长规律是市场营销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现有多数研究没有考虑产品扩散进程中存在的不同类别产品间的竞争互补效应和不同世代产品间的竞争替代效应.在Kim模型基础上,提出产品的潜在采用者数量既受到互补类产品已采用者人数的影响,又受到同类别不同世代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建立了竞争多代产品扩散模型.以中国通信产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历史扩散数据较少的情形下,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参数估算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通信产品市场扩散的现状,预测精度高于其它模型,说明所建立的竞争环境下多世代扩散模型是有效的.3.期刊论文章烈琴.雷杰.张慧丽基于潜在市场变化的动态产品扩散模型综述-商业时代2009(4)Bass在1969年首次提出创新扩散模型,之后国内外研究者们对基本创新模型一些假设条件进行放宽,构建一系列基本扩散模型的柔化模型.本文对潜在市场变化延伸出来的动态扩散模型进行系统综述.4.学位论文艾珺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扩散研究2008自从20世纪60年代产品扩散理论引入市场营销学以来,产品扩散模型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后市场营销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产品扩散模型,其中以1969年FrankM.Bass的产品扩散模型最为著名。从Bass产品扩散模型提出以来,扩散模型就成为市场扩散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虽然Bass产品扩散模型在描述和预测产品扩散方面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其有效性不断地受到挑战,这表明Bass产品扩散模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效应的存在会使产品表现出特殊的扩散过程,而Bass产品扩散模型严格的假设条件对于具有网络效应产品扩散特征的研究有一定的限制。本研究在大量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具有网络效应产品的特殊扩散特征,将网络效应特征引入Bass产品扩散模型,推导出具有网络效应特征的Bass产品扩散模型的两种曲线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探讨模型中各参数的变化对于产品扩散过程的影响。在数值模拟中发现: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扩散累积曲线相对陡峭,两个拐点突出,S型特征明显;网络效应系数在临界容量到达前对产品扩散过程的影响较小;创新系数会影响临界容量的提前到达;网络效应系数、首次购买的市场最大潜量、创新系数以及模仿系数会影响到达临界容量后的扩散速度以及达到市场饱和状态的时间。最后本研究以网络效应特征明显的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证实了具有网络效应的Bass产品扩散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优于未具有网络效应的Bass产品扩散模型。本研究建立的具有网络效应的Bass产品扩散模型有助于厂商对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扩散过程进行拟合及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作出较佳的市场营销决策。关键词:网络效应;扩散模型;市场预测5.期刊论文廖志高.LIAOZhi-gao一类创新产品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广西工学院学报2009,20(2)在考虑存在竞争产品、周期广告投入、产品使用寿命及兼顾市场价格对创新产品市场最大潜力的影响基础上,建立了一类新的技术创新扩散微分动力学速度模型.根据微分动力学系统稳定理论,对该微分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发现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该技术创新市场扩散量会存在至少一个周期解,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全局稳定的.6.期刊论文刘庆林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扩散模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4)自巴斯模型问世以来,许多学者对其模型进行了大量的修正,但对具有网络外部性产品的扩散模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巴斯模型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者效用函数并引入愿付价格的概念,设定效用大于厂商定价的潜在需求者为实际需求者的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修正扩散模型.然后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感受价格随着累积采用者的增加而下降的网络外部性,提出了针对网络外部性产品的修正扩散模型.7.学位论文王朋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更新换代产品扩散模型研究2006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在广大地区已基本完成初级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阶段,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我国政府已正确地预见到了这一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的来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一纲领性文件中,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广义技术创新的后续过程。一般来说,一项技术创新(狭义)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只有借助于扩散,它的潜在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正因为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有两次大的飞跃,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创新比研究开发更重要”,二是80年代末提出“扩散比创新更重要”。本文在对国内外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基础上,针对Bass模型簇的局限性,就竞争条件下更新换代产品的扩散规律开展深入研究。(D以马尔柯夫链为主要数学工具,得出了具有惯性(习惯性或忠诚性)购买行为产品类别中现行产品的完全替代更新产品在创新企业不同品牌策略下的扩散模型。该模型扩展了Mahajan等的品牌竞争扩散模型,同时为人们在差异化的潜在采用者中研究创新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模式,也为研究市场营销策略对创新产品扩散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构建出具有惯性购买行为产品特性的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博弈模型。在理论上,利用该博弈模型,可以对具有惯性购买行为产品特性的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新产品品牌策略和促销努力大小的确定进行联合博弈;(3)在客户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对各自的供应商(上游企
本文标题:快速消费品扩散的模型研究——以中国乳制品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