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7附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一、指标结构主要评估指标主要评估因子(标★的为核心因子)主要观测点1.办学思路1.1办学指导思想①办学定位②办学模式③人才培养规格★1.2领导作用①职数与结构②理念与能力③群众评价2.资源条件2.1办学经费①经费收入②经费支出③生均经费★2.2师资队伍①数量与结构②教学能力③建设规划、措施与成效★2.3实践教学条件①校内实训条件②校外实习基地2.4信息化条件与资源①校园网②教学用计算机8③图书资料3.专业与课程3.1专业规划与专业设置①专业规划②规划执行与成效③专业设置与调整★3.2人才培养方案①人才培养目标②课程体系★3.3课程建设①教学内容、方法、手段②课程资源4.过程管理★4.1教学管理①教学管理制度②教学管理队伍③实践教学管理④校外教学点管理4.2学生管理①学生管理制度②学生管理队伍③学生资助管理4.3质量监控①体系设计②运行状态③监控效果4.4安全管理①应急预案②校园安全稳定5.素质教育★5.1德育工作与职业指导①德育课程②德育活动③心理健康教育9④职业指导5.2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①总体设计②实施效果5.3校园文化①校园环境②特色营造6.教学质量6.1社会认可度①年度招生数、报到率、辍学率②就业率、就业质量③毕业生综合素质★6.2技能评价①双证书获取②专业技能竞赛7.社会服务7.1职业培训①类型与规模②成效7.2技术服务①类型②服务收入7.3社会责任①支持民族、贫困地区办学②招收退役士兵情况8.特色荣誉(加分项目)8.1改革创新①教育教学改革成果②办学特色8.2学校荣誉10二、内涵说明主要评估指标主要评估因子(标★的为核心因子)观测点观测点内涵说明[1]备注1.办学思路1.1办学指导思想①办学定位①根据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准确定位学校发展,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举办单位的政策、制度和经费保障到位。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目标明确,效果明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②办学模式③人才培养规格★1.2领导作用①职数与结构①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敬业,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强。校长与教学副校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他校级领导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领导的职数、结构与办学规模、办学要求相适应。②领导班子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的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明显。③领导团队得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②理念与能力③群众评价112.资源条件2.1办学经费①经费收入①办学经费渠道稳定、来源可靠、逐年增长。②经费支出安排注重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比合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③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符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②经费支出③生均经费★2.2师资队伍①数量与结构①教师队伍建设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专任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比例、师生比、双师型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比例、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学校有专业带头人,有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②教师职业道德良好;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研究能力,以及班级管理、沟通合作和专业发展能力。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③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建立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制度。新任教师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公共基础课教师能定期到企业考察、调研和学习。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2012]14号)②教学能力③建设规划、措施与成效12★2.3实践教学条件①校内实训条件①生均仪器设备值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校内实训基地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实训设备、设施完好,能够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训设备利用率较高。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②校外实习基地能够适应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③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②校外实习基地2.4信息化条件与资源①校园网①建有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的校园网,网页内容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有成果。②教学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设施数量与配置满足需要,多媒体教室使用效率高。③注重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发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有成效;能以适当方式定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④有图书馆(室)和阅览室。适用图书生均数量、报刊种类、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座位数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4]。《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②教学用计算机③图书资料3.专业与课程3.1专业规划与专业设置①专业规划①有校级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内容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专业结构合理、规模适当。②按照规划实施专业建设,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学校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设置合理,专业实力较其他专业具有比较优势。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用人单位参与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13号);《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②规划执行与成效13③专业设置与调整基本建设和教学工作。专业层面校企实质性合作,且运行顺畅。③专业设置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要求。能够按照专业建设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动态调整专业。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管理制度完善。(教职成[2011]9号);《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3.2人才培养方案①人才培养目标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有样本、有规范,针对不同生源有不同的教学设计。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完整。注重人的全面培养,专业技能课程结构优化、比重合理,职业技能训练安排得当、满足培养目标要求。②课程体系★3.3课程建设①教学内容、方法、手段①教学内容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能够反映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注重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内容编排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设计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考核评价多元。②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能够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与企业合作研制校本教材。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建有数字化共享资源。②课程资源144.过程管理★4.1教学管理①教学管理制度①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执行严格。制定并严格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工作计划、教材选用管理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开设的课程和学习时间达到《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规定。教学运行平稳有序,5年内无重大教学事故[5]。②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健全。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基本稳定。③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健全。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指导书齐全。校内外实训、实习均安排有专职指导教师,管理规范到位。校外实习严格执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和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岗位。没有安排16周岁以下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习期间为学生投保与其实习岗位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④校外教学点的设立合规【6】。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设立以来未发生过群体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4]4号)②教学管理队伍③实践教学管理④校外教学点管理4.2学生管理①学生管理制度①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学籍管理规范。学生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备。学生档案管理规范。②学生管理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②学生管理队伍15③学生资助管理本稳定。注重常规管理、过程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行为习惯良好。③学校建有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资助及免学费政策。学校建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5年内未发生过虚报学生人数骗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的情况。障部审计署关于严禁虚报学生人数骗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的通知》(教职成[2010]15号)4.3质量监控①体系设计①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健全、制度完整、组织落实。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代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②能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要求,及时、高质量地采集数据。能对状态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应用。③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运转有效,闭环负反馈作用明显。《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②运行状态③监控效果4.4安全管理①应急预案①有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健全。②学校5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其他违规办学事件发生。《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②校园安全稳定5.素质教育★5.1德育工作与职业指导①德育课程①德育课程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工作队伍师德高尚、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②德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文明风采大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爱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16②德育活动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节粮、节水、节电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4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