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民理第七讲课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第七讲•认识和把握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认识与理解加快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措施。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主讲的问题: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发展的起点•(二)发展的成就•(三)发展的意义•(四)发展的环境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只有一些简单的手工业,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的工业;农牧业方面,基本上还停留在“广种薄收”、“逐草游牧”和“傍水而渔”的粗放的生产方式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落后,几乎没有现代教育和现代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很差,文盲人口占绝大多数,鼠疫、天花、疟疾等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少数民族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有的民族甚至濒临灭绝。低(一)发展的起点•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自制的弓箭和扎枪。•以农业为生的独龙、布郎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具以木制、竹制为主。•和汉族邻近的少数民族(朝鲜、壮、满),铁制工具少,多从汉族地区输入。•大约有10多个民族60多万人口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大约有100多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奴隶制度;•大约有400多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保持着典型的农奴制度;•约有3000多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仍是封建地主和牧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四种类型概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族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政策,从而揭开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民主改革前的拉萨贫民区今日转经的拉萨市民•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1999年9月29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竣工;民族地区已初步建立起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粮食生产为主导,以发展特色农业、牧业、林业为保障的现代综合农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支撑,以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网;民族地区的通讯设施、水利建设、对外贸易、旅游业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发展的成就显著•经济快速增长•2016年,民族八省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972亿元,增长了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与2010年的42053亿元,增长超过90%。全国30个自治州地区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2万亿元,与2010年相比,提前实现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099元、9559元,分别是2010年15926元、4236元的1.83倍和2.26倍。教育、医疗等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广西高铁、拉日铁路、墨脱公路、独龙江隧道、吉林-图们-珲春高铁、沪昆高铁、渝怀铁路等相继开通,内外连通的大通道进一步打通。内蒙古2200多个嘎查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建成川藏电网联网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斐然•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5040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1411万人,累积减贫减少357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1%下降到9.4%,降幅接近25个百分点。统计材料(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也是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在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和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突出地表现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化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一、是加快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才能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二、是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贫穷落后和民族间差距过大是引发民族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其它一些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得以发生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增强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就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三、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增进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或接近边疆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只有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民族地区的人民安居乐业,才能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国防的安全和稳定。(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第四、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国防的物质基础。(四)面临的发展环境有利条件主要困难突出问题•1.政策优势:国家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环境、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帮助、支持和优惠。•2.资源优势:民族自治地方森林资源蓄积量占全国的47%;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75%以上。矿产资源丰富。内蒙古的稀土和铌的储量居世界第一。青海的钾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7%。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预计达300亿吨,占全国的25%以上。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6%。旅游资源.少数民族地区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众多。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有高原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等多种表现形式。•3.后发优势:指后发展的国家(地区)可以直接采用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制度,不用重复先发达国家(地区)走过的弯路,避免重复探索,这即为优势,后发优势可以帮助落后国家(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四)面临的发展环境有利条件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新疆的塔里木河•一是贫困人口比例高、脱贫难度大。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特殊类型区域,如新疆南疆三地州、青藏高寒牧区、宁夏的宁南山区、武陵山区、云南广西贵州的石山区等,呈现出区域性、整体性的连片贫困。•二是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大部分牧区仍旧沿袭原来原始落后的游牧生产方式。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全国牧区仍有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牲畜超载过牧现象依然普遍。•三是地处边陲,自然环境恶劣,自我积累能力差。民族地区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气(沼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缺乏基本生存条件需要易地搬迁的有600多万人。一些民族地区农村住房条件差、生活设施简陋,与小康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四是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教育、医疗、文化、卫生条件落后。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刻不容缓。(四)面临的发展环境主要困难•贫困问题仍然严峻、脱贫难度大:•全国八个民族省区有1400多万名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3,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深度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民族地区占了我国贫困地区一半以上,扶贫脱贫难度非常大,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其中11个在少数民族地区,839个贫困县当中,民族自治地区的县有428个,有一半在少数民族地区。120个民族自治县当中,贫困县占70%多。140个边境区县当中,民族自治地方县占了111个。•经济发展总体滞后,持续发展难度大:•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八省区”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于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经济总量。•“民族八省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只相当于深圳市的五分之一,民族地区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8%。1.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大)。•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城乡的差距大)。(四)面临的发展环境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2014年,广东省GDP达到6.78万亿元人民币(1万亿美元),接近全球第14大经济体墨西哥的总量;•西藏仅为920亿元人民币(141亿美元),基本与排名世界第120位的赤道几内亚相等。•2014年,人均GDP,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等8个省区市均已迈入“人均1万美元”行列,超过排名第70位的罗马尼亚;•贵州仅为26416元人民币(4064美元),不及世界第108位巴拉圭的水平。2.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第一、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第二、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第三、影响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面临的发展环境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还指出:“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党的十九大把“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3.发展不平衡的解决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根本途径。(四)面临的发展环境通过国家政策倾斜、先进民族地区帮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消除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实现各民族和民族地区迈入小康社会。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一)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二)兼顾国家利益和当地少数民族实际利益的原则•(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一)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财政照顾,税收减免;扶持民贸,安排项目;扶贫攻坚,对口支援;促进开放,加强开发。•国家帮扶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增强贫困地区自力更生的能力,服务于自力更生。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扶持帮助转化为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能一味的“等、靠、要”。•北京支援帮扶内蒙古•上海支援帮扶云南•广东支援帮扶广西•山东支援帮扶新疆•辽宁支援帮扶青海•福建支援帮扶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支援帮扶贵州•全国支援帮扶西藏八省区: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云南、青海、贵州目前,国家也已转向开发式扶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应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兼顾国家利益和当地少数民族利益,实际上是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时,应坚持国家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相结合。既要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注意民族地区现实的经济利益与长远经济利益。(二)兼顾国家利益和少数民族实际利益的原则一方面: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国家和内地厂商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又
本文标题:民理第七讲课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4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