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常见致病菌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幽门螺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x炭疽芽孢在血块和动物粪粒中可存活40年以上。在干燥明胶或琼脂中可保存55年。在染色标本中仍能引起实验室感染。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表、土壤虽在阳光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存在生物衰亡,但20-30年后仍可检测出相当数量有感染力的芽孢,仍可引起放牧牲畜发病、死亡,造成炭疽爆发流行。炭疽杆茵营养要求不高,致死性生物战剂。1940年,日本。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美国。1941-1942,英国实验炭疽炸弹。1979年(污染后37年)从0-6厘米深的土层中检出活芽孢。清洗,280吨福尔马林。芽孢的消毒效果评估应以芽孢是否被全部杀灭为标准。转基因技术WHO顾问组将炭疽杆菌列为生物战剂,美、英、法和以色列都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长期从事炭疽杆菌的研究。有毒炭疽菌有三个毒力因子:荚膜和两个毒性质粒。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世界性五兽疫之一。炭疽杆菌的致病性炭疽病是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消化道、呼吸、皮肤接触。非洲西部流行较为严重。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10万皮肤病例。1979,前苏联1993-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2001年,美国,炭疽信函事件。近年来的一些炭疽事件炭疽病的治疗抗生素疫苗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致死性细菌战剂。革兰氏阳性菌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死亡。-30℃对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抗力不强。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四环素敏感。人体对鼠疫杆菌无天然免疫力,容易感染。患过鼠疫病愈者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鼠→蚤→人少数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鼠疫的防治人体无天然免疫力。鼠疫患者愈后可获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灭鼠、灭蚤。发病后1天内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疫苗免疫。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具有该菌的基本特性,即厌氧性的杆状菌,形成芽孢,芽孢比繁殖体宽,呈梭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烈细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肉毒梭菌为多形态细菌,约为4×1μm的杆菌。肉毒梭菌具有4-8根周毛性鞭毛,运动迟缓;没有荚膜。肉毒梭菌毒性外毒素。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素之一,据称,精制毒素1微克的毒力为200,000小白鼠(20克)致死量,也就是说,1克毒素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和罐头食品等。美国,罐头。日本,鱼制品。中国,发酵食品有关,如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肉毒素中毒肉毒中毒是由于误食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纯粹的细菌毒素食物中毒。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一般为6至36小时,最长60小时。主要症状有:视力减弱、全身无力、伸舌和张口困难、抬头费力、瞳孔散大、呼吸麻痹等。肉毒梭菌孢子能耐高热,100℃处理十数小时亦不死亡,毒素须在100℃处理十多分钟才能破坏。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细长周生鞭毛芽孢厌氧菌。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均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破伤风多见于战伤。平时创伤感染、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破伤风潜伏期不定。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具抗酸性,不怕胃酸腐蚀,是一种寄生在消化道的细菌。唾液或飞沫传染。抗生素加上胃药一起治疗,通常只需7-10天就可痊愈。BarryJ.Marshall和RobinWarren李斯特菌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李斯特菌共有七个菌株: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henes)2、绵羊李斯特菌(L.iuanuii)3、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4、威尔斯李斯特菌(L.innocua)5、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6、格氏李斯特菌(L.grayi)7、默氏李斯特菌(L.murrayi)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等。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生存特点分布广: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单增李斯特菌传播途径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毒力机理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溶血素,为毒力因子。临床表现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预防与控制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二次污染,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鼠疫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分为典型菌痢、非典型菌痢和中毒性菌痢三型。慢性细菌性痢疾致病性-菌毛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导致肠粘膜损伤及溃疡,引起粘膜炎症而致腹泻。致病性-内毒素肠壁、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破坏肠粘膜。刺激肠壁植物神经,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共济失调和痉挛等。致病性-外毒素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素的性质。痢疾杆菌的抗药性磺胺药、四环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合理用药。常用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日光与紫外线消毒治疗磺胺类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黄连素等。中药黄连、黄柏、白头翁、马齿苋等均有疗效。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鼠疫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结核杆菌-Tuberculosis放线菌目分支杆菌科分支杆菌属结核菌分五个类型,即人型、牛型、鸟型、鼠型和冷血动物型。结核杆菌的生长代谢缓慢,12-24小时才能繁殖一代。对不利的自然环境中耐受性强。低温环境中(如3℃),可存活6-12月;对常见的、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如0.5%来苏水、5%石灰酸溶液、0.1%过氧乙酸溶液等,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可耐受一个小时以上。对湿热、紫外线、酒精的抵抗力弱。在液体中加热62~63℃15分钟,直射日光下2~3小时,75%酒精内数分钟即死亡。致病性-原发感染原发感染是首次感染结核杆菌。飞沫、尘埃,呼吸道,肺泡。继发感染继发感染也称原发后感染。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病灶局限。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预防接种-卡介苗广泛接种卡介苗能大大地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婴儿因免疫力低,为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菸肼(INH)、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PAS)、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每秒钟世界上就会新添一个感染结核杆菌的人。5-10%的结核病菌感染者会在其生命的某个时期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传染性结核患者一旦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从痰涂片中看到杆菌)得到确认后,应早期、联合、适量、规律的全程用药。只要和医生很好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益生菌脱离了微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无法进行。——巴斯德人体正常菌群人体内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大约有几十万亿到百万亿,重量1.5-2kg,其中肠道约有1kg以上,肺约有20g,口腔约有20g,鼻孔约有10g,眼约有1g,皮肤约有200g。在欧洲一些著名长寿之乡(如高加索山区、地中海沿岸国家),当地人常饮自制的酸牛奶,极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症,1905年,俄国微生物学家梅奇尼科夫指出酸奶能使人长寿。酸奶中的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促进并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益生菌的发现-乳酸菌从70年代到90年代,国外所做的大量试验证实:喝益生菌饮料确实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益生菌的发现-双歧杆菌上世纪60-70年代,发现肠道中优势菌群是双歧杆菌,90年代阐明了双歧杆菌对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学者对世界第五长寿区-广西巴马地区百岁以上老人的肠道菌群做了系统研究,发现他们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比普通老人多得多。双歧杆菌主要定居于回肠和结肠,它们伴随宿主终生,无毒无害,对其他菌群起着扶优去劣、扶正压邪的作用。益生菌分类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为什么要补充益生菌?由于人体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些抗生素药品进行治疗,其不仅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将一些原本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一起杀灭了,从而导致人体的抵抗力减弱,病越治越多。在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下,我们有必要及时补充益生菌,以维护人体的动态平衡,恢复人体应有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人体因逐步走向衰老,益生菌的数量也会不断减少。补充益生菌可以进一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而对预防疾病有益处。益生菌定义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等。益生菌的保健作用1防治腹泻;2缓解不耐乳糖症状;3预防阴道感染;4增强人体免疫力;5缓解过敏作用;6降低血清胆固醇;7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预防与治疗腹泻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制约、共存共荣
本文标题: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6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