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给市场带来了什么变化?“计价规范”的出台是适应市场定价机制,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治本措施之一。实行“计价规范”以后,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最大、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工程定价由市场说了算。(1)计价依据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定额计价模式下,我们一般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预算定额及基价表来套价计算直接费,再按统一的费用定额计算间接费、利润和税金而形成工程造价。这样的计价事实上是政府定价,企业完成的只是列表计算工作。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实现了、“量价分离”,由业主计算清单工程量,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提供给投标人,投标人除要审核清单工程量外,还需要根据施工图和施工方案计算实际的工程量,并针对每一项清单工程量自由组价,自主报价。在这种模式下,计价依据由统一定额的固定性变为多样性,定额由政府定价的法定性变为消耗量的参考性,企业要根据政府制定的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定额和指导价,过渡形成企业定额和企业报价体系,并根据提炼成为反映企业实际成本的基本数据,用于投标报价,并以此进行风险预测,有效地防范风险。(2)施工管理和结算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合同价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成本价,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只要能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就可以盈利,利润是以直接工程费乘以固定比例体现的,结算形式是总价结算,即对某一建设项目实行总价控制。虽然每月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可是从支付到结算都是在控制总价的一定范围内进行。概预算人员在投标时,编制预算只是为了中标,对中标后企业能否通过控制成本盈利并没有实际的责任。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合同价反映的是中标企业的个别成本价,利润水平是由企业自行确定的,价格是以综合单价的形式来体现的,它应包含完成工程量清单所列工程内容的全部费用和可能的风险,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只有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改进施工工艺与技术,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在这种模式下,工程结算由总价控制变成为可按每一个清单项目进行控制,并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作为支付依据。因此,在清单计价模式下成本控制的细化和深入变成了可能。(3)价格来源发生了变化在定额模式下,价格来源是固定的,就是由造价站制定统一的预算定额基价,再考虑各个地区不同时期的调差系数,价格反映的是当时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在清单计价模式下,价格来源是多样的,政府不直接参与定价,而由企业自主确定。国家采用的策略是:“全部放开、自由询价、预测风险、宏观管理”。“全部放开”就是凡与组价有关的价格全部放开,政府不进行任何限制;“自由询价”就是指企业在组价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得到的价格都有效,价格来源的途径不作任何限制;“预测风险”就是指企业确定的价格必须是完成该清单项目的完全价格,由于社会、环境、内部、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必须在报价时就要预测到,并包含在报价内,由于预测不准造成的风险损失由投标人承担;“宏观管理”就是指政府在微观上不再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主要是编制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定额,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信息价,用于指导企业组价及确定企业的自身技术水平。(4)投标报价策略发生了变化在定额计价模式下,招标一般采用综合评分法,按报价、工期、质量、施工方案、信誉、技术力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得最高分者中标。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中标的核心优势是:报价要按规定计算准确、减少计算失误;工期要在保证招标文件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最短,质量最好,施工方案最为合理,信誉好。在这当中,价格并不是核心竞争优势。在清单计价模式下,企业必须考虑“合理低价中标”的特点,企业必须以个体竞争优势为主,以价格竞争为主。企业要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得有灵活全面的信息、强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能力、先进的施工工艺水平、高效率的管理手段,在总价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鼓励合理低价中标,淡化了标底的作用定额作为指导性依据不再是指令性标准,标底则起参考作用。由于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招标方确定量,承担工程量误差的风险;投标方确定价,承担报价的风险,完全可以不设标底。国务院在2004年7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和无标底招标”。这样就避免了泄露和探听标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程序上规范了规范了招标操作和建筑市场秩序。所有投标企业均在统一清单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企业实力,充分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因素,自主进行报价,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真正较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对建设单位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定额模式下建设单位招标时只需在招标文件中附上设计图纸,施工单位在投标是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及报价。建设单位不承担什么风险。有的建设单位事先编制标底,即便标底编制的有误差,但标底是保密的,只在评标时起参考作用,对建设单位影响也不大。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除了图纸还必须附有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活动中,对招标人和投标人都具有约束力的重要文件,是招标投标活动的依据,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对编制人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求高。能否编制出完整、严谨的工程量清单,直接影响招标的质量,也是招标成败的关键。具体来说,对建设单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建设单位要求高了“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建设单位要自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及业务技术水平,否则只能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编制。(2)建设单位要承担工程量清单计算准确与否的风险工程量清单应反映拟建工程的全部工程内容及为实现这些工程内容而进行的其他工作。工程量清单必须与施工图相符合。编制时工程量数量应准确,应避免错项、漏项。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如若中标后或工程竣工时发现工程量清单数量有误或出现漏项,则这时的索赔权属于中标企业,建设单位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风险。(3)能促使建设单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工程管理水平由于工程量清单具有公开性特征,对避免工程招标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有着节制作用,也为投标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环境。工程量清单又是工程合同的重要文件之一,是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支付、工程结算、索赔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它对从招投标开始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建设单位只有努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工程管理水平才能适应计价改革的需要。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什么影响?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施工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核算的企业。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很多,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具有强烈的行政性和法令性色彩,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养成了依赖政府的“习惯”:定额采用国家的,无论是劳动定额、消耗定额,还是取费定额都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没有企业自己的定额;价格采用各地定额站统一制定的基价及调价系数,不用进行市场询价;施工工法采用国家《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统一规定的工法施工,不用总结企业自己的工法;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积累的成本数据,只用来进行两算(施工图预算与实际施工成本)对比,用来分析盈亏,从不会用来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工程计价要变成清单下的“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体系。政府把建筑产品的定价权力还给了企业。但正如一个被束缚久了的人一下子被放开手脚,反倒不会走路了一样,施工企业对“计价规范”的实施,还有许多的不适应,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些影响下,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如下:(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工程造价的计价程序、项目的划分、报价的组成和具体的计量规则上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学习,及时转变观念,积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2)抓紧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企业定额是根据本企业施工技术及有关造价资料制定的,供本企业使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通过制定企业定额,施工企业可以清楚地计算出完成项目所需的人、材、机的消耗量,从而确定出企业的个别成本。企业必须对本企业施工的基础数据加强积累和收集,必要时借鉴国家的消耗量定额,尽快建立企业定额。(3)建立企业的询价体系施工企业要通过生产厂家调查、市场询价、网站信息等多种手段,建立起企业自己的人工、材料、机械的询价体系。这个体系要动态、灵活、应变力强,能适应不同工程、不同地点、不同来源的报价需求。应主要充分利用当地造价站的价格网站。(4)加强企业“施工工法”的制定应根据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装备水平和施工工艺,制定出先进的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施工工法。精心编制和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和方法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合理控制现场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等因素,提高企业整体素质。(5)加强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积累,为快速报价打下基础企业要适应清单下的计价必须要对本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积累,形成反映企业施工工艺水平,用一快速报价的企业定额和材料询价库,对每个清单项目报价要能快速测算出企业的零利润成本,并且与实际施工的成本进行对比。这些数据积累下来,再根据市场竞争情况确定企业应该分摊的管理费用和利润,就形成了企业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积累,从而可以快速报价,并确定出企业的个别成本。综上所述,清单计价是工程造价领域里的一场革命,企业如果不形成反映自身施工工艺水平的企业定额,不进行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用量及价格信息的积累,完全依靠政府定额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同时,清单计价在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那些积极适应“计价规范”的实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较高的企业,必将在这次挑战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成长壮大起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的配套环境有哪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既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配套环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需进一步完善。(1)加快企业定额的制订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竞争形成。因此各个施工企业应该有一套根据自身技术、设备、管理、施工方案等实际情况,体现本企业先进性的内部定额,这个定额对外可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对内作为编制施工组织、内部核算的依据,是本企业已完工程数据的积累和提炼,并与施工方案实现双向反馈。做到项目划分细,功能针对性强,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个性化的企业定额,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后,施工企业定额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个别成本只有以企业定额来衡量。并以各企业个别成本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形成工程价格。(2)增强价格信息服务作为计价改革的重要配套环境,各地区工程造价价格和信息的管理与服务应进一步加强。推行工程量清单后,大部分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将随着市场行情定价。建设各方主体由于受人力、经费、渠道的限制,在价格的采集和更新方面都有困难,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引导计价活动。因此,重视价格信息工作,定期发布包括相关的材料价格、综合价格、品牌价格、人工及机械台班价格等在内的造价信息,是以服务促进宏观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3)评定标办法应与造价改革同步评定标是招投标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在有效投标者中选择最合适的项目承包者。在工期、质量既定的情况下,公平竞争实际上是标价的竞争。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评标工作应当加大综合单价的评议。并扩大造价工程师参与评标的范围和人数,以便对报价进行分析喝查质疑判断,选择经评审标价最低的承包企业。(4)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对计价人员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是个挑战。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的因素较多,如施工条件的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合同条款等。另外,由于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也要求计价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预测市场风险和建筑产品价格的运行规律。(5)实施有效合同管理措施实施有效合同管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措施,在目前市场不够
本文标题:82清单计价规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6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