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玉米合理密植技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用玉米研究所王延波一、为什么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确保收获穗数,达到高产,比其他作物更重要。1、玉米为独棵单穗,自动调节能力差,基本上是留苗棵数就是收获时的穗数,有时还会由于病虫危害,管理过程的损伤、空秆等原因,造成收获的穗数往往少于留苗的棵数。2、玉米单穗产量高:一般玉米果穗粒重有130~150克。玉米要高产,必须保证每亩收获足够的穗数。3、玉米品种特性逐步由平展型变为紧凑型,特别是紧凑大穗型良种愈来愈多。这些品种适宜密植,只有在较高密度下,才能发挥出优良品种的丰产潜力,达到增产的目的。4、地力水平不断提高,化肥的施用量和种类逐步增加,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在高肥水条件下,若种的密度不够,就会造成肥水的浪费。提高密度,才能发挥地力的作用,达到高产。5、玉米每亩产量是每亩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平均粒重三者的乘积,增加其中任何一项,其他二项不变时都会提高产量。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比通过栽培措施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二、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1、合理密植能充分协调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籽粒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粒重玉米生产要的是群体产量,而群体产量是由个体组成的,在单位面积上,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存在着矛盾。当种植较稀时,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但收获穗数减少,当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不能弥补收获穗数减少而引起的减产时,亩产量就要降低。但是种植密度过高,个体生长不良,不光穗小粒少粒小,而且空秆增多,由于穗数的增加所引起的增产作用小于由于粒少粒小造成的减产作用,同样产量降低。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合理密植。合理密度就是亩穗数、稳粒数与粒重相互协调、组成最高产量时的密度。2、合理密植时叶面积指数大小及发展比较合理,这种密度的群体光合作用强,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产量最高。3、合理密植能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美国和中国玉米种植密度比对30-40年代美国2000-2200株/亩中国1700-200050年代美国2500-2600株/亩中国1700-200060年代美国2700-2800株/亩中国1700-250070年代美国2800-3000株/亩中国2200-270080年代美国3300-4000株/亩中国2300-280090年代美国4000-6000株/亩中国2800-3300本世纪美国5000-8000株/亩中国2800-4000密度对品种选育的影响亩株数1000斤/亩1500斤/亩2000斤/亩2500/亩穗粒(斤)穗粒(斤)穗粒(斤)穗粒(斤)30000.330.500.660.8340000.250.380.50超级玉米0.6350000.200.30郑单9580.40超级玉米0.5060000.160.250.330.4270000.140.210.290.3580000.120.190.250.31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的原则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1、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密度要求。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叶片较平展。群体透光性差的品种一般耐密性差,种植密度不宜过高。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水平灵活掌握,一般可控制在3500~5500株/亩的范围内。(1)紧凑型品种,叶片投影面积小,遮光少,群体的透光性好,群体内光能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2)叶向值是衡量品种株型的一个综合指标。紧凑型叶片由于茎叶夹角小,挺直上冲,所以叶向值比平展型品种大。叶向值愈大,投影面积愈小,遮光愈少,通风透气愈好,适宜的密度愈大。(3)每亩土地上容纳的叶面积大,紧凑型玉米群体叶面积之和可为土地面积的5~7倍,紧凑型比平展型能多种玉米1000~2000株。(4)对密度压力的反应迟钝,紧凑型品种对密度压力的反应比平展型品种要迟钝。达到最高产量时,紧凑型品种比平展型品种的密度高出2000株/亩左右。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地力水平是决定种植密度重要因素之一,在土壤肥力基础较低,施肥量较少,亩产500kg以下的地块,由于肥力不足,密度过高,植株生长差,空秆多。有时会引起减产,因此,种植密度不宜太高,应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额丰产田,就要采用抗倒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要取其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宜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中密度。3、阳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低洼地和重粘土地宜稀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与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土质也有关系,一般阳坡地,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密度宜高一些;土壤透气性好的沙土或沙壤上宜种得密些,低洼地通风差,粘土地透气性差,宜种得稀一些,一般每亩可相差300~500株。4、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光合作用时间长,呼吸消耗少,种植密度可适宜大一些,如沿海和高原地区。在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小的内陆地区种植密度宜偏稀一些,一般每亩相差500株即可。5、精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在精播细管条件下,种植宜密,因为精细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体的整齐度,减少以强欺弱、以大压小的情况发生。在粗放栽培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以偏稀为好。四、合理密植技术1、改宽行为窄行种植研究表明:适当缩小行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据试验,行距由100厘米缩小到76厘米时,增产5%~10%,密度越大,缩小行距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当选用紧凑型品种每亩密度要求5000~5500株时,60~70厘米的行距对产量影响不大。由60厘米减少到30厘米或增加到80厘米时,则分别减产11%和9%。2、选用高质量的优良杂交种高质量的玉米品种是保证密度的主要条件,如果种子发芽率低,纯度不好,籽粒大小不匀,播种后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出苗速度、生长势、发育进程等都会产生不同。当高密度种植时,矮株弱株会产生空秆,造成减产。3、增加播种量因为任何一个玉米品种都难保证100%的发芽出苗,一般在90%左右。如果按90%计算,单粒点播缺苗率将是10%,双粒点播缺苗率将是l%,如果是3粒点播,缺苗率将降至万分之一。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播种粒数应掌握为计划密度的2~3倍。例如郑单958的千粒重按300克计算,计划密度5000株,每亩需下种10000~15000粒。4、严格定苗挖窝刨穴种的,每穴留1苗,耧播或开沟条播的要带株距绳下地,按株距要求定苗,如遇缺苗断垄,可在相邻株留双苗,注意双苗长势要一致。5、多留5%左右的预备苗玉米在田间生长过程中,由于种子大小的差异或下种深浅不一样,或因病虫害等原因,常使一些植株生长落后或变成弱小植株,最后甚至变成空株,但这些植株都争夺光照和水分,消耗地力,当表现出有明显差异时要及时去掉。另外,田间管理,特别是机械作业,常会损伤一些植株,因而造成收获穗数少于留苗株数,难于实现高产。为了保证实收株数,可多留一定的预备苗。在拔节后,抽雄前将弱小植株拔去,这样,既保证了实收株数,又提高了群体整齐度,增产效果明显。
本文标题:玉米合理密植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7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