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针法灸法学(针灸技术)中医教研室黄伟贞一、针灸技术总论常用针灸器具、常用针灸体位、常规针灸治疗量。二、针灸技术各论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特殊针具刺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头针法、耳针法。三、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一、针灸技术总论---常用针灸器具1.传统针灸器具针刺用具(古代九针-----毫针)施灸用具拔罐用具2.现代针灸仪器电针仪、灸疗仪、拔罐仪一、针灸技术总论----常用针灸体位意义:正确定位取穴方便针灸施术持久留针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选择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伏卧位适宜于头、面、胸、腹、上下肢部位的穴位适宜于身侧、少阳经、上下肢穴的穴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下肢背后、上肢后侧穴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适宜于前头、颜面、颈前的穴位适宜于头侧、面颊、耳前后穴位适宜于后头、项背的穴位一、针灸技术总论---常规针灸治疗量1.针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取穴多少、针具大小、针刺深浅、手法轻重、留针时间长短。2.艾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灸火强弱、施灸时间长多。3.常规针灸治疗量基本原则、综合因素、治疗常规。二、针灸技术各论-----毫针刺法1.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保养2.毫针刺法的练习3.毫针的选择4.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5.行针手法6.得气7.毫针补泻手法8.留针与出针9.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毫针刺法(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保养)毫针长短规格表毫针粗细规格表寸0.51.01.52.02.53.03.54.04.5毫米15254050657590100115号数2627282930313233(毫米)直径0.450.420.380.340.320.300.280.26*常用毫针:粗细28~31号,1.5~3.5寸长的毫针针尾针刺练习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肥皂练针法选择针具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用稍粗稍长的毫针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可选用较短较细的毫针毫针刺法持针方法:1、两指持针方法:方法:用拇、食二指指腹捏拿针柄,中指和无名指指端抵住肌肤,针身与拇指呈90。角进针。用途:适用于短毫针刺浅层腧穴。2、多指持针方法:方法:拇指与食、中二指指腹相对持针,或以拇、食、中三指挟持捏拿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进针。用途:适用于长毫针刺深层腧穴。毫针刺法“刺手”——握针具、运指力、行针、出针;一般为右手“押手”——固定穴位、协助进针。一般为左手。常用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长针的进针;(3)舒张进针法——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穴位;如:腹部之穴。(4)提捏进针法——用于皮肉浅薄之处穴;如:印堂,阳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掌握角度和深度的目的——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角度:针身与皮肤表面的夹角直刺:夹角为90度左右,用于人体大部份穴;如:足三里。斜刺:夹角为45度左右,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直刺处穴;如:风池。平刺(横刺、沿皮刺)夹角为15度左右,皮薄肉少之处穴。如:头部穴与体质、年龄、病情、部位有关:——瘦弱、年老体弱、小儿娇嫩之体、阳证、新病或头面、胸背及皮薄肉少之处穴宜浅刺。——身强体肥、中青年体壮、阴证、久病或四肢、臂、腹及肌肉丰厚之处穴宜深刺深度行针与得气行针的基本方法:1)提插法:将针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2)捻转法:将针在水平方向左右转动;行针的铺助方法:循法、刮柄、弹柄、摇柄、搓柄、震颤法。得气——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在医者为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在病人为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方向传导扩散的感觉。留针与出针留针目的——加强针刺的作用,便于继续行针施术。留针时间——小儿:10分钟至15分钟;成人:15分至20分钟。出针方法:沿着进针方向反折拔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晕针后遗感刺伤内脏血肿滞针弯针断针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晕针症状——轻:神疲、眩晕、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肢冷、血压下降、脉沉细。重:昏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欲绝。原因——第一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质弱,饥饿,大汗、大出血、大泻后立即进针,针刺手法太重、太猛。处理——轻:停针出针,平卧保暖,饮温糖茶。重:针刺人中,素骨寥,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其他急救措施:用50%的葡萄糖水静脉推注。预防——依病因而做。12)滞针症状——行针出针难或疼痛。原因——精神过于紧张,单方向捻针过度,长时间留针。处理——局部循按、加针,弹针,反方向捻回。预防——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单方向捻针和长时间留针。二、针灸技术各论----灸法灸法的概念: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常用灸法种类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适用于寒湿所致筋骨痹痛诸证温针器灸对小儿、妇女及畏灸者尤为适宜非艾灸法灯火灸、天灸艾条{直接灸间接灸{{瘢痕灸又叫化脓灸,使用与某些顽固性疾病无瘢痕灸一般疾病皆可应用隔姜灸适用于寒冷性疾病隔蒜灸适用于痈疽初起性疾病及毒虫咬伤等证隔盐灸适用于吐泻引起的肢冷、脉伏,或中风脱证隔附子饼灸适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艾灸作用、适应证与注意事项1.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2.适应范围: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所致病证3.注意事项:(1)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证禁用;(2)颜面部、大血管、关节活动部位,不宜施瘢痕灸;(3)妇女妊娠期下腹、腰骶部,均不宜施灸;(4)施灸时应防止艾火烧伤皮肤,瘢痕灸注意感染。4.施灸先后顺序: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背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二、针灸技术各论----拔罐疗法罐具种类拔罐方法火罐、水罐、抽气法起罐法时间:约10分钟;局部:红紫色方法:一手倾罐,一手按肤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肩背、腰腿、胃痛、咳嗽、痈疽初起等禁忌:出血、水肿疾病不拔:大血管出、孕妇腰腹部不宜用:肌肉消瘦,骨骼高低不平,毛发过多处三、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1.施术前的消毒2.刺灸法的宜忌1.施术前的消毒针具器械消毒:1.高压蒸汽灭菌法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灸器械用75%的酒精浸泡30~60分钟,或器械消毒液内浸泡。腧穴部位和医者手指的消毒:针刺部位(穴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医者手指:用肥皂水洗干净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治疗室的消毒:卫生整洁、定期消毒净化。2.刺灸法的宜忌(1)施术部位的宜忌避开重要脏器:胸胁腰背不宜直刺、深刺;应用下腹部穴或尿储留的病人针下腹部时须注意进针的方向、角度、深度等。避开重要器官组织:眼区、项部(风府、哑门)须注意针刺的深度,行针的方法,留针的时间。避开某些特殊部位: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应避开血管针刺;小儿囟门未闭的,禁用头针感染、溃疡、瘢痕、创伤、肿瘤之处不针。(2)患者状态的宜忌体质状态:患者体质状态,确定针灸治疗量;体质虚弱者不宜用过于猛烈的手法。机能状态:过于紧张,饥饿、大怒时不宜立即针刺;第一次针刺的患者须选取卧位,并做好解释工作;怀孕三个月以上的妇女,腹、腰骶部不宜深刺,且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天枢穴禁止针刺。(3)病情性质的宜忌病情程度:气血严重亏虚(大汗、大出血、大泄、大吐的患者)、形体极度消瘦、传染性强和凝血机制障碍患者不宜针刺。疾病性质:依据表里虚实寒热的性质,采取浅、深刺。
本文标题:中医针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1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