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正气歌并序(自学版)
1正气歌并序文天祥一、作者简介(一)生平事略字号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一二三六年)。状元及第文天祥于宝祐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时年二十一,参加进士考试,对策集英殿。当时宋理宗赵昀在位已久,朝政懈怠,文天祥便以易经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针对时弊,振笔疾书,洋洋万言,没有起草,一挥而就。起初文天祥的卷子只被列为第七名,宋理宗查阅策论后,就将此份卷子改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查阅后,奏道:“这分卷子论述古今治乱之理如同龟鉴,赤胆忠心如同铁石,臣为陛下得到此人而庆贺。”临轩唱名时,宋理宗见到文天祥的名字,非常高兴说:“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因此文天祥后来字“宋瑞”。仕宦生涯1.文天祥状元及第后,在家守丧,没有受任官职。三年后,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一二五九年),文天祥被任命为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管理文书)。2.元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当时朝野震惊。宋理宗下诏右丞相贾似道率军御敌,贾似道竟私下与元军统帅忽必烈议和,称臣纳币。正当国家形势危急之际,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迁都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暂避敌锋。由于董宋臣善于献谄媚上,深得宋理宗宠幸,因此大臣中没人敢议论他的是非。但文天祥却毫不畏惧,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坚定人们的抗元决心。由于宋理宗没有应允,文天祥慨叹朝廷无所作为,便辞官回乡。3.文天祥回乡不久,宋理宗又任以祕书省正字,他两次辞免,都未获准。这个职位,按惯例由前科状元担任,推辞不了,拖到次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才勉强去任职。4.景定四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二月,文天祥任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八月内侍太监董宋臣复任太子府事,文天祥激起义愤,又上书历数董宋臣误国之罪,宋理宗不加理会,文天祥因此出知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瑞州曾受元兵的践踏,经过他一番整饬后,才恢复了原来的面目。5.宋度宗咸淳六年(公元一二七○年),贾似道为了要挟宋度宗,便声称有病,要求辞官,宋度宗不允。当时文天祥在学士院为皇帝起草诰文,未将诰文上呈给贾似道,且还在诰文中直言不讳地讥讽贾似道的伪诈。贾似道非常恼怒,叫其他人重新起草诰文,并命人弹劾文天祥,罢黜他的官职,时年三十五。他回到老家,选择村后的文山,经营隐居的山庄。起兵抗元1.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一二七四年)正月,元军丞相伯颜率大军南侵,下襄、樊,逼江、汉,围鄂州,沿江东下,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京师岌岌不保。文天祥号召各路豪杰起而响应,聚众万人。朝廷知道后,以文天祥为江西提刑安抚使保卫京城。友人劝阻他,说:“如今元军分三路进攻,破京郊,夺取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一万余人赶去,无异驱羊群与猛虎搏斗。”文天祥说:“我也知道这样,但国家养士三百余年,一旦有难,征召天下兵勤王,竟没有一人一骑响应,我深以此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许国,2天下忠臣义士也许会闻风而动,这样,社稷或许还可以保全。”2.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元兵围临安。文天祥以右丞相身分至敌营议和,与元将伯颜力争,遂被拘。临安投降,恭帝亦被俘。文天祥被押往北方,在押往北方的路上,文天祥一直在寻找逃脱的机会。一直到了镇江,乘着元军防备较松的时候,文天祥和他的随从十一人,化装潜逃,历尽艰险,总算来到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3.景炎三年(公元一二七八年)四月,宋端宗卒,卫王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八月,授文天祥少保,封信国公,率军屯驻潮阳(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十二月二十五日,文天祥带领少数部下,聚集在海丰郊外的五坡岭,中午,部队正在用餐,元军忽然突袭而来,众人来不及拿起武器,只好伏在草丛中躲藏。文天祥仓皇出走,眼看脱逃不了,便吞食二两脑子(毒药名,又称冰片)自杀,但药久失效,自杀没有成功,最后被生擒。元兵把他送到潮阳,去见主帅张弘范。左右命文天祥叩拜,文天祥却说:“我不能跪。”左右说:“哪有不跪之理?”文天祥说:“我能死不能跪!”话说得掷地有声,铮铮作响,张弘范只好以客礼见他。成仁取义解赴燕京,拘燕三年,终不屈,乃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一二八二年)遇害,时年四十八岁。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临刑从容语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而就死。死后于其衣带中得一纸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元帝叹为真男子。另有过零丁洋诗一首:“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文学主张与成就文天祥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之作,成就并不高,除了一些政论文外,其他诗文只是时而流露出对国事的担忧。但在起兵勤王后,他的诗、词、文均有惊世之作,于诗可算陆游的后劲,于词可算辛弃疾的后劲,于文可算南宋的最强音。诗标杜甫慷慨苍凉文天祥以诗的成就最高,后期诗作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且能和强烈的纪实性相结合,实践了他以诗为史的文学主张。为此,他特别标举杜甫,作品的风格也力学老杜,以慷慨激昂和悲壮苍凉为主。综观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诗歌大部分类似一般士大夫之作,内容大多描写酬迎往来、山水风景等。第二期诗歌从指南录开始,文天祥的诗作进入了自传式的史诗时代,而从这种自传式的史诗或诗史中,又可看到他身外的天地。前人只有咏怀诗和咏史诗,尚无一人把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以诗的形式,写当代和个人的抗敌历史,而文天祥这些诗作,在诗歌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创造。第三期诗歌起自“单骑见虏”到第二次起兵时,这是文天祥一生中最复杂而又最曲折的一段经历。用诗歌的形式去表现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而这种经历又和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这在诗歌史上是一种颇有意义的尝试,它是诗,又是史;是纪事,又是抒情。这种现实性和浪漫性的统一,被运用发挥到最熟练、最圆满的程度。词作激越风骨甚高文天祥的词作虽仅数首,但成于抗元和被囚期间的酹江月(念奴娇)和友驿中言别等,直抒胸臆,激越沉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他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3王沂孙、张炎、周密诸家之上。这种评价虽不免有偏爱之嫌,但也说明了文天祥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二、国学常识(一)古体诗名称1.古诗之名,始于唐代,又称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2.古诗由乐府诗演变而来发展产生于两汉,发达于魏、晋,没落于南北朝,复古于唐、宋内容主言情,尚温雅作者多士大夫之作形式格律比较自由,不论对仗,不拘平仄。押韵宽,可换韵句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用长短句等。多五、七言音乐性不入乐,可诵成立五言诗成立:班固咏史诗;七言诗成立:曹丕燕歌行;五言诗成熟:古诗十九首(二)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之比较乐府诗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起源本官署之名称,始于汉武帝,职采民间诗歌古诗之名始于唐,以别于近体诗而言为唐代新兴诗体发展源于西汉汉武帝设立“乐府”采诗,南北朝最发达,没落于隋朝,变调于中唐产生于两汉,发达于魏、晋,没落于南北朝,复古于唐、宋五绝起于汉魏五言古诗,七绝起源于南北朝乐府小诗,律诗完成于沈佺期、宋之问作者包括民间采集和士人仿作大多为有名文人之作文人之作音乐可歌,可诵不配乐,徒诵不歌不配乐,不可歌,只可诵句法句式自由,多长短句句式多较严整,多五、七言分五、七言。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之偶句平仄不限限定对仗不限绝句不必,律诗颔、颈联须对仗,排律只有首尾联不对押韵只求韵谐,可换韵符合韵部,不可换韵、通韵、重韵风格主述事,贵遒劲主言情,尚温雅风格多样,韵味悠长备注乐府诗与古体诗同为汉代诗歌文学双葩唐代代表文学三、课文深究(一)内容分析4正气歌前的序文,是在说明文天祥写作的环境、心情和动机;而正气歌本文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四段来析述:总写正气气势庄严正气歌并序中,序与诗的一、二段均采铺陈罗列的方式,使序与歌有良好的衔接。而诗歌的作法,分别就“概举的叙述”、“史实列举”和“自我遭遇”三部分发挥。诗的首段十句采概举的叙述法,说明了什么是正气。由“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说明正气分布在天、地、人三者之间;再转到全诗的重心:体现在人身上的正气。当国政清明时,这股正气会祥和地呈现在朝廷之内;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时节困穷时,这股正气就体现为刚烈的节操,使忠臣烈士的事迹一一呈现在史册上。罗列史实情感激昂诗的第二段从“在齐太史简”至“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列举了十二位哲人的节烈事迹,作为正气存在证明,层次井然。在三组排比中,分别以持有的工具(简、笔、椎、节)、身体器官组织(头、血、齿、舌)以及特殊的事物(帽、表、楫、笏)代表正义,人物事迹与时代井然有次,句子的单双也截然分明,是精密安排之作。歌颂正气承上启下诗的第三段从“是气所磅礴”到“道义为之根”,承上启下,述说正气维持人伦纲常的功用,歌颂正气浩然,充塞天地,磅礴凛烈,万古常存。道义是正气的原动力,人的三纲,也藉着正气的维系才能存在,这是以正气总结上文,显出它的伟大与重要处,是全诗的转接关键。视死如归凄楚壮美诗的第四段从“嗟予遘阳九”到“古道照颜色”,叙述他自己的遭遇,自解送至大都及入狱之困苦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自料必会死亡,却终能不死,乃是以正气对抗邪恶,绝不向危难低头的表白。末四句写哲人虽远,典型犹存,藉此追效古人之心,蕴育誓死报国之念,这正是感人肺腑,传颂千古之精华处。文中以“牛骥同一皁,鸡栖凤凰食”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处境的艰辛。文如其人礼赞正气文天祥写正气歌的目的,就是在于发扬民族的浩然正气,歌颂历史上有典型气节的人物,表现个人忠贞的操守。全篇以“正气”为重心,而以末段自陈心迹最为感人,并以“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四句作结,文天祥其人其事乃为正气最佳典型。作为艺术的观照,文天祥的列举与礼赞显然是诗人自己人格的具象化。诗人所礼赞推崇的,并非仅仅是对前代的忠贞节义之士,应该说文天祥本人也在其中。文天祥对他们洁行壮举的价值肯定与认同,实际上所标示的,正是文天祥自己对生死的态度与生命价值的选择。(二)写作技巧正气歌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六十句,共三百字。每两句一韵,全诗平仄互押,使声律富于变化:四段中分别押平、仄、平、仄声韵,而仄韵的句数偏多,反应了当时身为孤臣,沉郁顿挫的心情。排比跌宕气势恢宏本诗前有序文,运用排比的手法,罗列了土牢中有各种伤人害人的邪气,而文天祥只凭借浩然正气,便安然度过了重重的难关。展现了文章宏大的气势,也展现了他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精神。本诗中,常用对偶、映衬、排比句法,其中最精彩的便是第二段,全部都用排比,起头四句写四人,首字用“在”;中间四句写四人,首字用“为”;末尾八句写四人,单句首二字用“或为”。这三组排比,连续使用结构相同的5句法表现同一性质的意象,在整齐规律中又有适度的变化,使人不觉得有单调之感。如此排比句法的妥善美妙运用,再加上叙述十二位典型人物的用典贴切,给予读者的震撼力、感染力,真是无比深远。由实而虚环环相扣第三段八句说明这股磅礴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万世长存;而只要有了这股横贯日月的正气鼓舞和支撑着,生与死的问题哪里还值得考虑?文天祥以儒门弟子自许,认为正气是地维、天柱、三纲和道德、真理的聚合与枢纽,这是对正气的进一步赞叹。这八句看似虚写,但因为有上十六句的列举,所以丝毫不现空泛;这八句的结论又和开章十句对正气的概括说明遥相对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兴手法点题作结诗的最后一段,用比兴的手法,间以说理和议论。文天祥哀叹自己身陷囹圄的悲惨境况,用“鬼火”、“天黑”,勾勒出牢狱的阴暗、凄楚;以骏马、凤凰自喻,写出囚徒生活的屈辱。文天祥引用“楚囚”的典故来作比喻,明确表达不忘故国的心志。这一段前后不见一个“正气”的字眼,然而句句是对“正气”的由衷颂扬:文天祥愿受“鼎镬”之刑而“甘如饴”、而“不可得”,气冲牛斗,何等豪迈!“沮洳”之场,却道“安乐”,视苦为乐,视死如归,何等达观!“百沴自辟易”,“阴阳不能贼”,以一(正气)敌七(狱中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七种恶气),耿耿信念、铮铮铁骨,何等坚定!至此,“正气”之态顶天立地,“正气”
本文标题:正气歌并序(自学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