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传统礼仪礼礼概述中国传统礼仪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礼仪礼仪作用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仪从肤浅的来说,就是教人“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行”,从深层次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礼仪”一词的来源中国的“礼仪”起源于古代的敬神祭祖活动“礼”字本指用盛玉的器具祭祀人和神的活动,即敬神敬祖,引申为表示尊敬的统称。“仪,度也”即仪式仪节。将“礼”和“仪”连用始于先秦的《诗经》“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礼仪的涵义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具体来讲,礼仪包括礼节、礼貌、和仪式。•1、吉礼:指祭祀的礼仪•2、凶礼:包括丧礼和荒礼•3、军礼:礼乐与征伐,缺一不可。4、宾礼: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的礼仪•5、嘉礼:饮食、婚冠、宾射、庆贺之礼的总称古代礼仪的分类现代礼仪的种类1、个人礼仪: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教养2、人生礼仪:从出生到死亡(出生礼,白天礼,成人礼,婚礼,生日礼,丧礼等……)3、家庭礼仪:家庭内部的礼仪(成员间的称谓、问候、庆贺、待客、家庭应酬等……)4、交际礼仪:社会成员间的问候、交谈、拜访、聚会等……5、公共礼仪:人们在公共场所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6、职业礼仪: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做应遵循的行为规范7、政务礼仪:国家政府为维护自身尊严,协调各方面关系而推行的规范与准则(升旗仪式、纪念大会等)8、外事礼仪:涉外交往中的有关礼仪9、习俗礼仪: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有关的礼仪10、宗教礼仪:各种宗教特有的规范准则中国传统礼仪介绍•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身份不同规矩也不同。1、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2、如果到别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3、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抱拳礼入坐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迎宾宴称为“接风”、“洗尘”,送客宴席称为“饯行”。“无酒不成礼仪”。饮酒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拜贺、庆吊之礼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出生礼:恭贺、馈赠。成人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及冠之年、及笄之年)婚嫁礼: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丧礼是最后一道人生仪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春节春节是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期间,有一些禁忌,包括语言禁忌、器物禁忌和行为禁忌等。在语言方面,要尽量说一些好话、吉利话,如“多”、“余”、“好”等字眼,切忌说“病”、“死”、“完了”之类的不祥话。元宵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汉民族节日中最热闹、最愉快、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无论是文的节目如逛花灯、猜谜语、扭秧歌,还是武的节目如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无论是看戏,还是吃元宵,无不体现着观赏性、参与性与亲和力。清明节尊祖、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期间,春雨纷纷,乍暖还寒,人们扶老携幼外出进行扫墓活动,以此寄托对祖先的崇敬和哀思。放风筝、荡秋千、拔河、蹴鞠等文体活动适得其时,很受人们的喜爱。端午节端午节是汉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主要内容有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船、挂艾蒿、挂菖蒲、佩带香袋等。端午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最流行的是说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人们害怕鱼虾蛟龙伤害屈原的遗体,从四面八方划龙船来打捞屈原的遗体,并抛下粽子让鱼龙争抢。船之所以做成龙形,是因为鱼龙都归龙王管辖,看到龙船,他们自然不敢靠拢。由于历代相沿成习,于是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中秋节中秋节也叫“仲秋节”,与春节、端午节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按照语言习惯,我们把每个季度居中的那一天叫“仲”,而八月十五属秋季居中的那一天,因而,我们称之为仲秋。中秋节起源于周天子祭月的古俗,加上嫦娥奔月、吴刚斫桂、玉兔捣药、唐玄宗中秋夜游广寒宫等故事渲染,民间遂形成拜月、赏月、吃月饼、吃桂花酒等习俗。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根据《易经》说法,九属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自然是重阳了,同时也叫“重九”节。重阳节的礼仪主要有:登高望远,佩带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礼仪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