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设置
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设置幼小衔接背景介绍幼小衔接是指学前一年,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方式转向小学的过渡期。很多孩子因幼小衔接不适当,导致他们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出现诸如:注意力不集中、语言理解能力差、听觉记忆水平低下、多动、逻辑思维能力不高、人际交往存在障碍以及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业成绩低下。学龄前和学龄期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园与小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教育目标、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加强幼小衔接,帮助学龄前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学龄期是幼儿家长,特别是大班幼儿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从学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儿童的身心发生了一定质的变化。其核心体现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着两个方面的心理品质上。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的心理将发生一个飞跃。就社会性而言,儿童进入小学后,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课程学习,宽松的园内生活被小学严格的纪律和作息时间所取代,毫无压力的启蒙学习变成分数、名次的竞争,“两小无猜”式的人际关系也慢慢变得复杂起来了。这些骤然上升的任务密度大、难度高,规则繁多,需要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强,这无疑给儿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我们没有提前为儿童做好各种适应能力的准备,就会幼小过渡的坡度加大,给儿童造成伤害。儿童入学的适应于学习准备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个方面。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注意力、读写能力和运算能力方面,社会适应困难则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儿童在社会性适应上存在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其学习适应;在学习适应上的问题,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性适应。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学习适应至关重要,可以说,做好社会性适应的工作,幼小衔接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但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家长很难进行全面的适应性训练。在一定意义上,学习适应的工作注意应由幼儿园和学校来做,而社会性适应则需要更多的家庭配合。所以,让家长们了解更多的社会性适应的内容和方法,以便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幼小衔接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做到;缺乏完成任务的成就动机和责任感;缺乏完成任务的必要机能;缺乏完成任务的信心与毅力。主要表现在对老师话充耳不闻,不知道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下来。2、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表现为:不能遵守课堂的学习规则;不能执行日常学习生活的规则;不能执行日常学习生活的规则;不能离执行日常活动的规则;不能注意听老师的要求;缺乏执行规则的必要能力。3、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独立、自理的意识淡薄;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东西;不会保护自己的身体。表现为丢三落四,做事不条理,总喜欢别人帮助他做事。4、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不能与同伴友好和睦地相处;缺乏宽容、接纳同伴的态度;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能主动与教师交注。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好表现自己,好大喜功;自己永远是对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的;同学有困难,不肯主动伸出手,缺乏同情心。这些情况在多数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家长有必要了解自己子女在进入小学后社会性适应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辅导。幼小衔接的社会性准备工作有八个方面的因素:学习主动性、任务意识、同伴关系、理解教师指令、入学态度、身体状况、独立自理能力、情绪管理。学习适应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困难方面。读写困难主要存在于七个方面:1、拼音读音节、声调、拼音规则;2、空间知觉、汉字结构书写、书写笔顺、握笔姿势、运笔力度;3、分辨形近字;4、听辨同音字;5、对画面、书面符号的理解;6、偏旁部首的辨别、归类;7、按口头指令行动。数学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1、分类;2、排序;3、基数与序数;4、认写阿拉伯数码;5、数的组成;6、加减;7、应用题;8、等分;9、几何图形。幼小衔接教学内容学习能力培养部分注意力——六岁有专注力不足现象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两大学业测验成绩中明显落后,而且影响可长达十年以上之久。多种注意力练习可促进提升孩子的有意注意力水平,增加注意力稳定性和集中度,同时也拓展注意力的广度和灵活性。让孩子在课堂中坐得稳当,听得全神贯注。视知觉能力——通过目视追踪、划消数字、图案辨析等形式锻炼孩子的视知觉能力,集中孩子注意力、不走神、为读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解决幼儿容易漏题、读错行等问题。听知觉能力——通过听觉辨析及听觉记忆的训练,让孩子学会听讲,做到“过耳不忘”,更全面完整的记住课堂内容。运动协调能力——感觉统合:剖腹产的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差,影响学习。通过听动、手眼协调、平衡等综合活动调动孩子的多种感知觉,促进孩子反应能力和知觉转换能力的提升,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改善胆小、自信心不足、多动等现象,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眼动速度、视觉广度、朗读水平、情景再现水平。通过口语表达、仿编儿歌、续编故事、字形记忆、词汇应用、扩词扩句等练习,增进孩子语言阅读能力,提升学习其他的学科的基础能力。阅读教材梯度:阅读培养要让孩子爱上书,先从读漫画、读绘本(图文并茂)、到最后阅读纯文字。孩子只有进入阅读纯文字时,才能算真正进入自主阅读状态。数学逻辑能力——通过轻松活跃的课堂、妙趣横生的题目,帮助孩子锻炼掌握数学概念及掌握空间方位的能力,全方面锻炼孩子的大脑;有助于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脑力的激活,使孩子更加聪明,为孩子数学能力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心理空间定位和逻辑分析练习等辅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信息、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孩子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语言表达——五岁半左右是孩子掌握汉语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形成综合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本课程通过组词、听绕口令、看图排序、对比训练等一系列轻松有趣的题目,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与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用非常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良好的口才,流畅回答老师问题,积极举手发言。社会性适应能力——城市生活格局以及独生子女问题,使如今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会交流、不会分享、不懂尊重他人等。本课程通过交往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学习与人接触、交流的方法。通过交往游戏和规则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认知,提高自理能力,增进交往技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作业能力——作业速度快,质量高,不磨蹭,纸面干净。在一年的学习中,幼儿从握笔、认写基本笔画、在进行描红、写米字格,由易到难掌握了书写规则,教师同时对书写中接触的汉字及时讲解音、形、意,孩子们掌握了书写的方法又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并能组词,这样幼儿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脑记忆——视觉记忆能力强,图画文字快速记忆。大脑体操是提升全脑的科学运动,这些运动会使脑内的神经元细胞受到实实在在的刺激,从而使脑内之神经网络更加发达,令个人的大脑维持高效率的动作。透过练习大脑体操能使孩子加速提升一下各项能力:增进阅读能力、加速思考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我信心、提升学习效率。绘画手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的重要意义。开展绘画、泥塑、剪贴、编织、手工、折纸等美术活动。在看似简单画画、捏捏、剪剪、斯斯、贴贴中幼儿往往陶醉其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认识钟表,知道时间;认识页码,会翻页,找题号;认识课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写字、体育、科学、音乐;生活中识字:班级、男女厕所等。行为习惯部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于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遵守幼儿园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等。学习习惯:专心与认真;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码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认真做作业,做到干净整齐;有正确的看书、拿书。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不形成“橡皮依赖症”等。思维习惯:幼儿学习习惯培养包括: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集中注意力,有较好的坚持性和良好的观察力;能认真听他人的讲述,积极思维,举手发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听课行为:眼耳追老师,不乱说话,不做小动作、举手训练、站立训练、快速进入上课下课训练、翻书训练、课堂笔记。时间观念:感受时间,把握时间,学会管理时间。时间观念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时间、把握时间和利用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减少时间的浪费和避免磨蹭现象的发生。书写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流畅,字体优美。训练目标:矫正书写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握笔器的使用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手部精细运动及小肌肉运动。提高作业效率,促进精细运动,减少对作业的厌烦感和恐惧感。幼儿书写要克服的三大难题:一是握笔紧,手指不能运动,造成写字太用力,极易疲劳并造成近视。二是位置不正确。三是没有结构概念。通过学能书写训练,做笔笔有依托、笔顺有拆分、起落有标志、结构有参照,可快速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规则与任务意识:开始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遵守规则,能听懂理解老师的指令,为进入小学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做好准备。生活自理:按时起床,个人卫生,学习用品整理。作息时间的调适、个人生活时间的规律性;个人物品的检查与收拾、处理服装仪容;卫生习惯、用餐习惯、洗漱、偏食行为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礼仪情商:对人礼貌,语言文明,遇事爱思。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知识部分早期识字:完成一千字识字量,快速进入自主阅读。快乐拼音:避免跟不上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快节奏。经典诵读:陶冶情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数学逻辑:口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能力的提升。课程安排我们根据需要,安排了三大门类的课程,即基础学习能力训练课程、行为习惯训练课程、知识强化训练课程三大类。此外,为了广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每周用三个下午开展兴趣活动。活动内容是音乐舞蹈、户外活动、口语表达。活动人人参加、全面培养,不给孩子们早期定向。我们利用“晨会”“班会”向孩子们进行爱父母、爱家乡、爱学校、爱学习的教育;讲述英雄模范人物和领袖小时候的故事,在具体事例中进行“爱学习、会学习”的启蒙教育。《行为·能力》课则要求孩子初知校纪校规,做到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爱惜学习用品,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个人卫生,做诚实的孩子,不怕困难挫折,团结同学,学会谦让,自己的事学着做等等。根据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是这样的:每周学时为35节。《拼音》2节,《英语》2节,《经典诵读》2节,《数学逻辑》4节,《行为·能力》8节,《识字》5节,《早期阅读》3节,《美术手工》2节,《感统训练》2节,《兴趣活动》5节,每节课40分钟。周一到周五全天上课,午餐,午休。我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不要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下放;二、坚持以兴趣为主,在快乐中学。学前班与幼小衔接的不同幼小衔接课程把消除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之间的主要问题作为目标,孩子们做好能力准备、知识准备、习惯准备、心理准备。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是孩子在习惯、能力、情感上都能达到一个小学入学水平的目标。同时,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好了习惯基础,能力基础。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轻松、活泼,与小学全然不同。很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学前班上。学前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一年级相符,教学方法却不一定一致,孩子进入一年级后很多知识已经提前学完,或对教学方法产生迷惑,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
本文标题: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设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