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高考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完美课件)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2009年海南、宁夏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请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案: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分③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命题模式:(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特征)。(乐景)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鉴赏景物找出形象分析特征体味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理想、追求、价值观等)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四个景物的特征,通过这些景物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孤蓬、浮云:随风飘转不定(特征),▼落日: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特征)▼班马:离群的马(特征),(景物形象的作用:比喻)▼比喻友人行踪不定,再着一“孤”字,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情感)。▼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情感)。★喻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马儿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情感)!景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阅读唐诗《春思》,试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4分)诗人站在村边,看到碧绿的春草,嫩黄的柳条随风飘拂,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竞相开放。东风不能吹散愁情,春天却能生恨,这首诗细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春风景图,而且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能准确描绘一、二两句所写之景,但形式近于扩写,且未能揭示景与情感的关系,记1分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直抒东风不能解愁,春日却无端生恨,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景物形象把握准确,但明显未能正确揭示景和情感的关系。记2分该诗描绘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东风不去吹散人们心中的愁情,这美好的春天不能使人高兴,反而惹人生恨,乐景衬哀情。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能准确概括第一句景物形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但未能剖析蕴含的情感!记3分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②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③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概括景象特点(总括)描摹诗歌图景(分析)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总结)景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2、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创造,三要力求语言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1、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逐项解答。(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常见的意境特点有:雄浑壮丽(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如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如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如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萧疏凄寂(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如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如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诗歌景物描写中意境特点的精微体认与准确判定,需要反复认真实践。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苍凉悲壮、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清新明丽、雄奇优美等[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牧牛图田锡①干戈扰扰遍中州②,挽粟车③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注]①田锡:金末诗人。②中州:狭义指古豫州,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流域或金朝所辖区。③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短蓑长笛一川秋”描绘的是怎样一幅图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解析]第一步,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句诗中有主体人,披着短蓑,吹着长笛;有背景平川;有时令秋天。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特点。这幅画展现的是一幅安宁悠闲的生活场景。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它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和对太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秋天的原野上,一位牧童披着短蓑衣,横吹一管长笛,倒骑在牛背上,牛儿安详地吃着青草。展现的是一幅安宁悠闲的生活场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和对太平安宁生活的向往。鉴赏景物形象的注意事项1、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2、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3、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因解答诗歌意象题角度不明而失分[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考生答案]答案(一)答案(二)[阅卷者说]1.失分缘由:这两个答案表面上似乎答出了意象的作用,但实际上未能准确地答出。答案一答出了乌鸦渲染氛围的作用,但对意象最主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却未提及。对“马”的作用的分析,虽然注意到了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但用“象征”一词解释其表现手法不准确。答案二虽然点出了“衬托”这一关键作用,但乌鸦的反衬作用未分析到位,“乌”“欲栖”,本诗是用乌鸦的归巢反衬自己的难归。另外,分析两个意象的作用,既要分别作答,又要合起来作答。两个答案均未做到这一点。2.满分要点:解答此题,首先要全面把握意象的作用,接着要结合诗句准确分析其在全诗的作用,最后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写准关键词,突出关键词。[参考答案]诗中的“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瘦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累、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苦。•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高考考查意象,作答时须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①找意象,②析特点,③说作用。•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2012·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考生答案]描写了作者早晨冒雨出发时的景色,营造了凄清的气氛。[我来评析]上面的答案因对意象的分析不明确,造成了失误。特别是答案前半句“早晨冒雨出发时的景色”分析太笼统,应将具体景物描绘出来。另外,“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说“出发”不如用“起航”明确。“雨萧萧”是起航时的天气状况,而分析成“冒雨”不明确。“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我的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考生答案]“孤舟”象征着诗人无所寄托,浓愁难遣的心情。[我来评析]上面的答案说“孤舟”象征着诗人无所寄托之情,这是对意象的分析角度不明。此题应结合四联分别作答才明确。首联和颔联是为“孤舟”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我的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本文标题:2015高考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完美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3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