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下)城乡区域规划1、区域的概念: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政治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社会学)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经济学)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认为是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地理学)“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方法”,“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个区域”,“这种分类指标,是选取出来阐明一系列在地区上紧密结合的多种因素的特殊组合”—惠特尔西(D.Whittlesey)2、区域的分类:各种分类按区域的物质内容分: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按区域的内在结构特征分:均质区和枢纽区分三类1)的特征区域2)特征的综合区域(其中又可以分为几个亚区)3)究和教育服务的一般地理区——惠特尔西(D.Whittlesey)3、区域的特征:1)区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间性每个区域都是地球表壳的一个具体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在地图上被画出来。与可度量性紧密联系的是区域的空间性,即区域和区域之间在位置上的排列关系、方位关系和距离关系。2)区域的系统性区域是有系统的,区域的系统性反映在区域类型的系统性、区域层次的系统性和区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三个方面。3)区域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区域所处的环境会不断变化,按相同的区域划分的标准,区域的边界也会不断变化。此外,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区域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区域的划分方案也会不同。4)区域的不重复习性按同一原则、同一指标划分的区域体系,同一层次的区域不应该重复也不应该遗漏。4、区域与城市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聚集体。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背景作为其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5、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指它在国家或地区一定地域范围的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任务和作用,即城市职能。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城市职能包括:社会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6、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区域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地理以及地理位置等区域基础条件。区域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一个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们通过影响人口的生存环境和人口的空间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区域经济基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经济地理基础是指城市发展中人类活动必须凭借的经济要素,这些经济要素,有的是自然条件的衍生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有的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由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地理位置具有历史性。7、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一种空间属性的规划区域规划是物质环境规划或空间规划,它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PeterHall区域规划是在狭义层面上的规划,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对大城市都市化影响所及地区的综合规划,以使整个区域构成一个经济社会整体。区域规划是决策的过程,是实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和决策。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区域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8、国外区域规划发展1)1920—1930年早期的区域规划实践始于对经济发展迅猛超常地区基础设施的统一协调性规划。如:美国纽约城市区域规划2)1930—1940年代中期二战后由于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集聚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广泛运用改变了原有的区域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国的区域发展纷纷对经济社会的地域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如:1933年美国以流域为对象进行的田纳西河流域区域规划3)1940年代中期—1950年二战后,各国的城市经济均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战争的推进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规划在战后进入了繁荣的时期。如:1944年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区域规划4)1950—1960年代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许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各种专门的区域规划机构,开展了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区域规划。如:日本以地区间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全国性综合开发计划5)199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区域规划中,规划中的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最佳化成了区域规划的新方向。如:荷兰、英国、马来西亚的区域规划9、中国区域规划发展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而开展的。“一五”期间1956年3月,国家建委做出《关于开展区域规划工作的决定》“二、三五”期间1960年,国家建委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开展了区域规划经验交流的现场会议。国民经济出现短暂困难,区域规划工作暂时停顿。1970年代末起,随着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区域规划工作出现了又一次发展高潮。1985年3月,国务院再次强调要编制全国及各省市国土总体规划。1990年国家计委在总结全国各地经验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城镇体系规划得到提升,结合城镇群体发展特征的新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区域规划的类型正在不断兴起。如:南京、徐州、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10、区域规划的类型早期的两种类型(1)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解决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出现居住、交通、供排水和环境问题。(2)整治落后地区和以开发资源为目标的区域规划。城市地区的高速发展,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技术等资源流向发达地区,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异,是区域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1)按规划地域的结构特征来划分(1)枢纽区的区域规划主要类型: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主要范围: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以及周围若干中小城市或城镇的区域。解决问题:协调区域发展、配置区域空间、解决各城市(镇)的合理分工协作、提升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大城市发展质量为首要目标。(2)均质区的区域规划分为工业地区、农业地区、风景旅游区、大中河流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根据其特征确定规划重点内容。2)根据区域的行政管理属性来划分:(1)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省域规划、地级市规划、地区规划、县域或县级市域规划。非单一行政区域开展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如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江苏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按区域发展轴线编制分以流域为规划范围、以河流为发展轴的规划。如长江为轴线的江苏沿江区域发展规划。以交通轴线为发展轴的区域规划,如陇海兰新地带城镇体系规划。11、区域规划的内容我国1980年代以来的区域规划实践: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2)区域发展战略3)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4)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5)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6)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7)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8)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9)区域规划中其他内容的探索与创新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区域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等。目前社会、文化、科技实力、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的“软”条件愈发重要。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单因子和复合因子结合、SWOT区域发展定位:区域发展性质与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目标定位等。需要跳出本区域在更大乃至全国、全球层面分析本区域。2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方针、战略模式、战略阶段、战略重点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行业发展战略。突出区域空间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核心,将发展战略目标落实在空间上,制定明确的区域空间发展战略3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研究区域内部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组合形式。三产结构产业布局:(1)对区域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2)根据高层次产业分工和市场变化趋势,明确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确定区域内个主要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链等。(3)考虑各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与地域上的组合形式,协调好各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4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区域总人口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时间序列趋势法预测、剩余劳动力转化法预测、城镇人口预测转换法5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分类: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布局内容(1)现状分析(2)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各种基础设施需求量,确定各类基础设施的数量、等级、规模、建设项目、空间布局(3)可持续性、生态优先、适当超前、讲求效益6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调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区域空间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能的承载力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总量控制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优化的对策7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协调重点: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建设管制分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管制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核心区域空间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8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宏观政策:(支持性)改变投入和产出的区域格局微观政策:(限制性)影响区域发展要素,劳动力、资本、资源配置9区域规划中其他内容的探索与创新规划实施和深化方面:按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划分区域空间,分成若干个次区域空间。进行分级布局分期实施的策略:近、中、远期、远景的开发范围和实施重点。近期建设一般3-5年。12、国土规划1)背景1980年代实施的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按规定程序制定的全国或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19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土规划开始进入低谷阶段。1998年,我国的国土规划职能由国家计委划转至国土资源部。2001年国土资源部决定在深圳和天津市开展国土规划试点工作。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前期研究工作。2)内容一般讲实现四个转变(1)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型向市场经济的引导型转变。(2)资源开发利用转向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3)从主要追求经济发展目标转向经济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多目标持协调续发展。(4)规划重点从产业规划转向协调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国土规划试点总结的新一轮国土规划内容:(1)确定国土开发利用战略,包括明确区域的战略地位、目标和重点(2)搞好区域功能划分(3)城镇和各类园区规模与布局(4)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规划(5)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布局3)实践——深圳四大发展策略:国际化、环境领先、集约均衡、产业升级提出全市三级节点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五个功能区:内容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目标与策略、空间开发与管理、环境建设与资源利用等实践——天津全市划分为五个一级区“三纵三横”、“三个绿心”国土开发空间结构都市区-新城-新市镇-一般城市的四级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实践——辽宁主题:“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四个重点:规划调控国土空间优化配置国土资源保护和整治国土环境强化科学国土管理实践——广东主线: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国土空间整体部署目标:优化空间结构核心:调整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整治生态空间把土地资源的统筹配置等作为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的引导和支撑13、规划1)背景大都市区指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在区域背景下集聚和扩散的过程。我国自1980年开始确定了由中心城市带动地区发展的道路,一些区位条件良好,具有交通优势和各种资源优势的城市迅速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3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