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材料解析专项训练)
2015年七年级上册期末材料解析专项训练(一)王善文临沂太平中学2015.1一、综合题(题型注释)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据中国历史朝代歌(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5分)(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3分)(3)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4分)(4)“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褥(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1分)(2)材料三《宋书》里描写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3)列举一例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1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网上下载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夏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东汉魏十六国北朝隋蜀南朝吴请回答:(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两个条件即可,4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什么意义?(2分)(5)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______《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______《宋书》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2分)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2分)5.(5分)2014年,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将提交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近年来我国同时进行的两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省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这两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任务的省份。图一图二图三(1)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个条件是“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哪个阶段?(1分)(2)图二因“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而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指出它代表了哪种思想或信仰?(1分)这种思想或信仰与图三有何关系?(1分)(3)申遗不仅是为了使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文化遗产。2014年,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将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就如何有效的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遗产建言献策。(请从两个角度作答)(2分)6.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他发出求贤令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就是这则求贤令,将商鞅从魏国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杀害商鞅的秦惠文王和他的后继者,顺应时代的潮流,仍然忠实地贯彻执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基本政策。——大象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概括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6分)材料二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孝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成功地承当起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中的关键举措及改革的历史作用。(4分)(3)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7.(1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2分)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2分)(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1分)8.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汉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1)面对材料一叙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3)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2分)(4)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2分)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指谁?他想把都城迁到哪儿(2分)(2)材料二体现了“魏主”哪一方面的改革?“北语”指哪一民族的语言?(2分)(3)“魏主”进行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2分)(4)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2分)10.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6分)(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4分)(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11.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8分每小题各2分)请回答:(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12.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战役?(2分)(2)从文中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个谋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2分)(3)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历史上把这一故事叫什么?(1分)13.读图后,解答有关问题。(14分)(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3分)(2)图中三国分别由何人建立?(3分)(3)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4分)(4)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4分)14.读图填空题(共12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4分)(2)完成下列表格:(8分)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曹丕魏洛阳221年蜀(汉)222年孙权建业15.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专题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材料二秦朝灵渠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⑴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发展经济时已关注到什么问题?(2分)⑵水利工程的修建推动农业发展。灵渠的兴修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⑶依据材料三找出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简要概括江南经济开发产生的影响。(4分)⑷如果要了解
本文标题:2015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材料解析专项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7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