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现当代诗歌舒婷的“朦胧”诗情一、现当代诗歌发展脉络现当代诗歌: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白话诗(新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1、20世纪初至1920年代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作。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新诗的不足“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大家努力的是如何摆脱旧诗的藩篱,不是如何建设新诗的根基。”——梁实秋语言极不讲究,词汇极端贫乏,缺乏诗美。情感太薄弱,想象太肤浅。两大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即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创造社提倡“为艺术”的文学,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天狗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写出的以反封建、清新活泼、真朴自然为基调的爱情诗。他们的诗赞颂自然,歌咏恋爱,清新、美丽、自然。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追求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1925年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代表作《弃妇》。2、30、40年代1935年现代派:由新月派和早期象征诗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1937年9月七月派:《七月》(主编胡风)《希望》等杂志及丛书上出现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艾青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新中国成立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创作中,新生活的颂歌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新中国的成立,新的生活的开始,使诗人们意气风发,兴会无前。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艾青的《我想念祖国》、王莘的《歌唱祖国》等,都有是建国初期的优秀诗篇,其中激荡着澎湃的诗情,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50年代中期以后,新生活的颂歌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代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一是以李季的《玉门诗抄》、李瑛的《花的原野》、邵燕祥的《到远方去》、公刘的《在北方》、张永枚的《骑马挂枪走天下》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等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这些诗篇多侧面地歌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描绘出日新月异的神州风采和生活风貌,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新生活的一片真情。3、70年代至今第三代诗人的创作起步于六七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便蔚为大观,他们的生活体验与切身感受,不同于第一、第二代诗人,他们强调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主观性、自我性,带有强烈的心理色彩,把用感性浸泡过的形象,组合成新鲜的意象,由此产生出浓郁的诗意及鲜明的时代色调。食指、舒婷等都是这一代影响较大的诗人。“文革”后,诗歌命运出现了转机,也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质变的飞跃,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等青年诗人为代表,开创了中国现代“朦胧诗”,主要以意象来捕捉感觉和意境,运用了意识流、蒙太奇、印象派、超现实唯美主义等艺术手法,抛开了传统的诗歌语言体系的羁绊,带着迷惘、伤感、宣泄的情调,诗歌中的主题不直抒。主要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双桅船》,北岛的《回答》、《一切》,顾城的《不要在那里踱步》、《一代人》等。朦胧诗“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二、舒婷的诗歌创作1、诗人简介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洲市石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1972年返城,当过泥水工、浆洗工、挡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公开发表诗作,1980年调福建文联。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诗人•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人物•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一位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的文坛常青树舒婷她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于温柔中透着坚强,徘徊中含着执着,朦胧中显着清新,透射出女性心灵特有的细腻、敏锐、坚韧的特质,是温情主义的人性之歌。主要作品:《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2、诗歌主题※对自由人性的热情呼唤代表作《致橡树》、《神女峰》名家点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孙犁•这真是一支净化人心灵的歌。——王蒙•铁凝把生活的“块垒”抱在怀里,用自己的心溶解成‘情’这种流水般、月光般的东西,再凝成自己的小说,形成一种意境深邃的画面。——雷达代表作赏析之一:《致橡树》《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本是长江三峡上的一个小峰,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一个个神话传说。在漫长的年代里,它作为妇女贞节的象征,一直被人们歌颂和咏赞。《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挥舞、收回、捂住”——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反映了抒情主人公由欢呼雀跃——深思——痛心的心理变奏过程。“还”——作者与众不同,陷入思考。“衣裙”“江涛”暗示诗人心中翻腾不已的同情、悲伤、惋惜、遗憾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心潮起伏,犹如翻涌不息的江涛。诗的首章写抒情主人公(以第一节的两个“谁”指代)在江轮上初见风雨千年的神女峰时的内心体验.“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作者从这一动作中想到什么呢?•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擦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神女峰》/舒婷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神女忠贞不二,宁愿化做石头也要等待丈夫归来的“梦”未能实现,因而忧伤。神女峰传说“人间天上,代代相传”备受人们赞美。“但是”表转折,关键句,提出质疑。“杳鹤”,“杳”即是远,像天边的远鹤永远无法触及,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春江月明”指身边的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虽平凡但却真实,触手可及。象征美好真实的生活。第二章是对有关神女峰神话传说的重新解读,暗示了封建思想和男权思想的残酷。美丽的传说之一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美丽的传说之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美丽的传说之三在民间则有传说:一位女子的丈夫因故远行,女子便每天爬上高高的山峰极目远眺,思念丈夫,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久而久之,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人们为了纪念她,命名为神女峰,又称为望夫石。精巧的神女峰是爱情价值的具象形式。这样一个凄恻缠绵的爱情神话,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掬同情之泪。•女子未嫁之前,不得接触除父亲之外的任何男性,以保证纯洁;女子出嫁后不得与丈夫之外的任何男性有任何接触,直至其生命终结,这就叫“贞洁”。在这个基本意义上,进一步衍生出这样的含义:出嫁或订婚后,如果丈夫去世,该女子不得再嫁,也不得与其他异性有关系,能保持至死者,称“贞节”。在女子一生中,如果碰到性暴力,应立即以身殉节,如人死后身体未受“污染”,则为“节烈”或“贞烈”。我之看法•历史上关于记载烈女资料很多,尤以明清两朝的资料为最。名之曰故事,却无丝毫的虚构。不知有多少无辜又无知的妇女,自觉死在“贞洁”这把杀人的
本文标题:舒婷-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9532 .html